调查同样表明,来自同一国家不同民族的学习者也可能具有不同的自主学习能力,而来自城市与农村的学习者在自主能力上也表现出差异。
社会之所以能对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产生影响是因为不同的社会群体存在着不同的文化,而经过社会化过程,不同的文化特征内化为不同的个体的心理特征,而且,社会也能为自主学习者带来物质、心理上的资源支持。
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加强对学习策略的训练
学习策略的训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策略指导,使他们提高学习效率。研究表明,会学习和不会学习的学生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会学习的学生能充分利用学习策略。由此可见,策略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是保证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技能。策略的训练包括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两个方面。通过认知策略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各种学习的策略技巧,比如:听说读写的技巧、阅读技巧、翻译技巧等;通过元认知策略的训练,使学生养成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对学习进行反思、评估等好习惯,从而逐渐走向自主。
(二)适当减少对学生的控制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经常会举行一些讨论性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掌握讨论的技巧是至关重要的,它是确保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而在英语课堂上,学生的讨论能力常常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因为它会受到班级大小、学生的英语水平、时间限制等因素的影响,所以许多教师很少举行讨论或对讨论进行指导。整个课堂是在教师事前安排好的程序中进行的,尽管教师会给学生以语言、词汇的提示,这种指导性的讨论似乎可以帮助交际的中断,但实际上,学生对从事的交际任务的认识以及对开发有意义的话题都受到限制,其主要原因是讨论的主题是教师强加的,在讨论中缺乏不可预测性,因而使学生的探究意识降低,兴趣和动机也就相对减弱。教师若给予学生相对自由的机会选择话题时,学生掌握语言的能力就会相应加强。所以在教学中,给学生适当的自主权有利于学生的语言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树立目标意识和反思意识
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个体特点,只有掌握了学生的个体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帮助学生树立目标,并定期对目标和学习进行反思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而反思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有利于发现教学和学习中的差距,以便及时解决。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有利于学生总结经验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估,从而养成管理自己学习的习惯,逐渐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五、结语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优化学生的学习品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有着深远的意义。我们应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新教育观念,使其充分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努力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以适应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Boud,D. Developing student autonomy in learning [C].
2 Little D .Learner Autonomy : Definitions, Issues and Problems [M]
3 Nunan D.Closing the gap between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J]
4 庞维国 . 2003, 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5 彭金定.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学习者自主”问题研究 [J].
6 魏玉燕. 促进学习者自主性:外语教学新概念化 [J]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