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最佳关联与旅游资料的英译_关联理论-论文网

时间:2013-11-30  作者:朱淑芳
如果把这些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历史人物、事件、典故等如果直译成英语,外国人未必理解。但是,如果能在英美文化中找出类似的说法,则会显得通俗易懂,更能吸引游客。也就是说,类比法可以增强译文与读者认知环境的关联性。类比法能为外国读者理解译文提供更多的明示。根据这些明示,再结合自己的认知语境,在自己的认知环境中搜索相关的信息,外国读者能通过尽可能小的努力实现足够的语境效果,最终实现最佳关联。请看下面的例子:

(1)“西施”译作“ChineseCleopatra”;

(2)“苏州”译作“VeniceintheEast”;

(3)“中国民间人物月下老人”译作“ChineseCupid”

(4)“梁山伯与祝英台”译作“RomeoandJulietinChina”;

http://www.englishthesis.cn/articleview/2008-12-5/article_view_4356.htm

译者在此也采用类比的翻译法,把西施比作埃及艳后,把苏州比作东方的威尼斯,把中国的月下老人比作丘比特,把梁山伯与祝英台比作罗密欧与朱丽叶。译文把中国事物同外国游客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这样国外读者心中便能够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联想,使外国读者对中国事物的了解更透彻更形象,易在心中产生共鸣。这样在译文文本中既实现了最佳语境效果,达到了最佳关联,又让外国游客了解了中国的文化事物,满足了游客求异的好奇心,同时也达到吸引外国游客,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

4.2增译法

汉语旅游资料包含有大量的中国独特文化信息,如历史事件,神话传说,国内读者认为理所当然,能够理解、把握,但相对其他文化的游客而言则是无法做到。这种情况下,译者就应对这类“文化缺损”进行适当的增补处理,扩展源语文本,提供相关的信息背景以达到最佳关联,力求达到国外读者获得等量的信息。增译的目的是使译文更适合外国游客的语言习惯,以实现目的语文本的最佳语用效果。请看下面的例子:

(5)“西域”译为“Xiyu,theWesternRegion(aHanDynastytermfortheareawestofYumenguanPass,includingwhatisnowXinjiangUygurAutonomousRegionandpartsofCentralAsia.)”

http://www.yuloo.com/e/DoPrint/?classid=1411&id=71972

(6)“秦始皇”译为:QinShihuang[(秦始皇)meansthefirstemperorbothinQindynastyandtheChinesehistorybythenameofYingzheng(嬴政)]

http://www.yuloo.com/e/DoPrint/?classid=1411&id=71972

(7)绍兴是越瓷的产地

ShaoxingisthehomeofYuePorcelains.YueisastatenameusedtorefertotheShaoxingregioninancientChina

http://www.englishthesis.cn/articleview/2008-12-5/article_view4356.htm

出于表达和文化的需要,译文增补了一些关于“西域”,“秦始皇”,“越瓷”的信息。什么是“西域”,什么是“越瓷”,谁是“秦始皇”,一般的外国读者则并不一定熟悉,所以在翻译时要适当地增加解释,这样既可以减少读者在理解译文时所需付出的努力,达到较好的语境效果,实现最佳关联,又可以给给描述的对象添加一些神秘感,从而激发外国游客的旅游欲望。

4.3.减译法

由于语言、文化方面的不同,英、汉旅游文体特色及风格存在差异。在景物的描写上,我国的旅游资料一般讲究情景交融的景色刻画,习惯使用优美的文笔进行渲染,语言表达上常明晰不足而含蓄有余。行文用字讲究四言八句,平行对偶,言辞华美,且多引用诗词加以渲染,但词语有大量的重复和堆砌。英语表达呈现出客观、简约的风格。同义重复、用词累赘、语义罗嗦,是英语之大忌。如果按汉语思维行事,势必导致译文文字堆砌,语义失真,不符合引文读者的欣赏习惯,读者在理解此类译文时需付出大量的努力,有时在付出了相当的努力之后却得不到足够的语境效果,最终导致译文与译文读者的语境假设之间没有最佳关联。因此,此类译文一般难以得到国外读者的心理认可,而且对旅游内容的对外宣传也无实际意义。于是,在翻译旅游资料这种宣传性体裁的语篇时,基于中英文宣传材料在题材规范上的差异,经常不得不遵照译入语的体裁规范,按照英语思维进行适当调整,适当加以删减,择其要者而翻译,务求保留潜在读者所需的实际信息,而这样并不会损害原文的思想内容。请看下面两个例子:

(8)阳春三月,罗平的20万亩油菜花竞相怒放,有的“成片成块”,有的“高低起伏”,有的“曲折迂回”,有的“螺旋盘落”,在流光溢彩间,铺就了一望无垠的金色花海。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课堂改革与英语口语-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改革初探-论文网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最新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中学英语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