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职称论文

论和谐教育

时间:2016-03-27  作者:马元方

内容摘要: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和谐教育。和谐教育的思想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和谐教育主要应包括教育环境、目标、关系、过程和内容的和谐。要实现和谐教育必须保障教育公平,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提高教师素养,健全教育法制。
论文关键词:和谐教育,内涵,条件

一、 和谐教育的历史渊源

我国和谐教育思想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前的孔子,他追求的育人目标是培养圣人、君子,要求他的学生在知、情、勇、艺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孔子以后,历代很多教育家、思想家都持有和谐教育的思想。如孟子、荀子、董仲舒、韩愈、朱熹等人均对教育中理性与天性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其目的在于把人的天性通过教育向“善”与“仁”的方向转化,希望通过理性和天性的结合,达到和谐发展的目的。

进入近现代以后,我国一批思想家、教育家举起了和谐教育的旗帜。对和谐教育思想有所继承和发展。王国维的有关主张最富有典型意义。他在《论教育之宗旨》中表述到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完全之人物”,即身心两方面都获得和谐发展的人。此外,蔡元培的五育并举、陶行知“手脑并用”的生活教育等主张,都寓有丰富的和谐教育思想。

建国以后,我国一直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明确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追求人的和谐发展。

西方和谐教育的思想最早产生于古希腊。亚里斯多德强调教育要与人的天性发展相适应,把体育、德育和智育结合起来,对人实施和谐教育,促使人的和谐发展。

西方进入中世纪后,和谐教育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涌现了一大批人文主义教育家,他们重视儿童,重视人性的教育,发展儿童独立的人格作为教育的主要任务,提出了发展儿童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要求,希望培养多方面和谐发展的人。和谐教育思想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发展,从观念到方法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西方进入近现代后,一些有远见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提出了自己的教育主张,如18世纪法国启蒙学者、教育家卢梭的教育思想就具有其和谐特征。在他《爱弥尔》(或《论教育》)中,明确指出了如何培养新社会即资产社会新人的道路。认为应当遵循自然即按照儿童的本性与年龄特征去教育他们,并强调只有按照自己的本性自由发展起来的儿童才能成为真正的新人。爱弥儿所接受的教育内容也是多方面的,既有作为一切基础的体育,也要通过示范教育让他接受一定的道德观念;他笔下的爱弥儿,可以看作是一个理想社会中和谐发展的人,正如卢梭所说“我们在开头锻炼了他的身体和感官之后,又锻炼了他的思想和判断能力。这样,我们就能使他把四肢的运用和智力的运用结合起来;我们训练了一个既能行动又能思想的人,为了造就这个人……用情感来使他的理性臻于完善”[2]。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是和谐发展的社会成员,他在《天鹅之歌》中写道:“我的初等教育思想,在于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发展,又必须顾到它们的完全平衡。”[3]这种和谐发展的教育是通过体育、劳动教育、德育和智育来实现的,为此他也提出要素教育,总之,他认为教学“首先应致力于以一切感觉到的事物的确切知识为基础的计算、测量和说话的基本能力。我们应该以最严格的心理学的艺术来培养它们,竭力加强这些能力,并且作为发展和培养的一种手段,应该使它们达到朴实、一贯、和谐的最高境地。”[4]

应该说,西方和谐教育思想是与一个重要的教育观念相联系的,即教育适应自然的学说。“在一定的意义上,西方的自然适应说与我国古代的天人合一论是一致的。其共同的基本精神是,自然的发展是有序的、协调的、和谐的,所以人的发展也应当是有序的、协调的、和谐的。”[5]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主要并不是教育学意义上的概念,而是一个以哲学为基点的综合性概念。他指出,人的发展与人的活动是一致的,自由时间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个性发展和自由发展的结果。其实质,也是人的和谐发展。这说明,“马克思主义的和谐教育思想与其全面发展思想、个性发展思想是完全一致的,而且它把和谐教育思想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新的高度。是我国在当前和今后实施素质教育中渗透和谐教育思想的指针。”[6]

二、 和谐教育的内涵

教育是人的社会化过程,是变个体需要为社会需要的过程,它总是通过对人的培养塑造实现其社会价值。因此,我们要建设的和谐教育是以是否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本身发展的需要出发点的,和谐教育必须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能够造就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所以,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与人自身和谐发展需要的统一必然是建设和谐教育的内在价值诉求。与和谐社会相匹配的教育型式应当也必须是和谐教育。和谐教育,是指由于实现了教育内部和外部的和谐而达到教育价值最大化的教育型式,这种教育型式将有效地促进个人身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教导人们以和谐思维处理自身自然与身外自然的关系。[7]

和谐教育是指教育系统整体优化的教育,一个层面是指教育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和谐和优化;另外一个层面是指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配合和优化,形成所谓“谐振效应”,即1+1>2。从宏观上讲,教育系统应该与经济、文化、政治系统协调起来,尤其是我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教育协调起来;教育系统内部应该建立起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一体化的大教育体系,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各有自身的特点和作用,只有三者相辅相成,协调一致,才能形成教育合力,发挥出最佳的教育效益。从微观上讲,和谐教育也主张学校教育从整体上协调各种教育要素的关系,形成和谐有序的教育过程,即体现在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和谐发展,教与学的和谐统一等方面。从现代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和谐教育主要包括教育环境和谐、教育目标和谐、教育关系和谐、教育过程和谐、教育内容和谐等五大和谐。

(一) 教育环境和谐

教育环境的和谐既包括教育宏观政策环境和教育微观管理环境的和谐,又包括教育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还包括教育的物理环境与心理环境的和谐。从宏观看,教育作为社会的子系统必须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相适应,相和谐,与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相适应。在教育与文化发展的和谐方面,为了使教育与文化环境和谐,当前一方面应整顿使教育陷入尴尬境地的一些不良文化环境;另一方面,必须根据当今文化发展的趋势自觉对教育进行改造。在教育与社会政治的和谐方面,教育必须与我国当前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相适应。总之,决不能把教育作为社会的孤立系统来发展,必须使之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相和谐、相统一。从微观看,在由管理者( 校长)、教师、学生、教育内容、教育环境等要素构成的“生态系统”中,学校管理者必须通过理性、民主的决策、管理,营造学校内部和谐、团结的氛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关系,创设优美的校园、教室等物理环境,培育优良的校风、学风、班风和课堂教学气氛等心理环境,从而形成一个和谐的、充满生机活力的教育环境。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从传统探寻中走向重建—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视角
下一篇论文:试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PSC说话培训中的应用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职称论文
最新职称论文
读者推荐的职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