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瑞典模式是瑞典社民党在长期的执政中创造的,其以社民党长期执政、阶级合作、混合经济、全面的福利制度和中立的外交政策为特征,但瑞典的基本制度仍是资本主义制度,只是是社会主义因素较多的改良资本主义制度。进入新世纪,无论是瑞典模式还是瑞典社民党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论文关键词:瑞典模式,瑞典社民党,民主社会主义
一、 何为“瑞典模式”
最早提出“瑞典模式”一词的人是法国《快报》主编施赖贝尔,其在《美国挑战》一书中首先运用该词。但对于何为“瑞典模式”,许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笔者认为在给“瑞典模式”下定义前,我们先要搞清楚“模式”的含义。“模式”一词用到描绘一个国家发展时,它应该是指一个国家所特有的做法。因此,所谓的“瑞典模式”应该是指瑞典社会民主党(以下简称社民党)执政期间根据瑞典的特殊的国情及当时的条件和形势的变化而探索形成的一套特有的制度,其应该涉及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等。瑞典社民党在其执政期间,不断地探索和完善其理论和实践,从福利社会主义到职能社会主义,从基金社会主义到科技福利社会主义,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发展的模式,其具体来说是:在政治层面上表现为社民党的与时俱进和阶级合作政策;在经济层面上实行混合经济体制;在社会层面上实行社会福利制度;在外交层面上奉行中立政策。
(一)政治层面
在政治层面,瑞典实行的是典型的资本主义民主制。瑞典现行宪法规定,瑞典实行君主立宪制,国王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统帅,作为国家象征仅履行代表性或礼仪性职责,不能干预议会和政府工作。议会是国家唯一的立法机构,由普选产生。政府是国家最高行政机构,对议会负责。从瑞典宪法中我们可以看出,瑞典实行的君主立宪制和三权分立。此外瑞典还实行多党制,在瑞典,目前影响比较大的有社会民主党、温和联合党、中间党、基督教民主党,人民党等,其中执政时间最长的是社会民主党。因此在政治制度的架构上,瑞典和其他西方民主国家基本没太大的区别,但瑞典也有其特殊的内容,这些特殊的内容构成了“瑞典模式”在政治层面的基本内容。
1、瑞典社民民主党的与时俱进。瑞典模式的形成与社会民主党的与时俱进是分不开的。瑞典社会民主党创建于1889年,1917年与瑞典自由党联合执政,1920年单独上台执政,尤其是1932年到2006年,社民党单独执政或共同执政长达65年。瑞典社民党不仅是其国内执政时间最长的政党,同时也是欧洲执政
作者简介:郑丙浩(1987— ),男,浙江台州人,华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9级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生,研究方向:民主社会主义。
时间最长的社会民主党。早在建党初期,瑞典社民党就领到瑞典工人运动,并取得了普选权和八小时工作制等成就。在社民党成为执政党后,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地推进高福利、高税收政策,缓和了劳资的矛盾。1928年社民党主席汉松提出了“人民之家”的思想,推行福利社会主义,并经过后几任的完善,发展成为举世闻名的“瑞典模式”。由于这一政策适应了当时的社会需要,使社民党单独执政44年。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变化,瑞典社民党对其理论进行了创新,先后提出了“职能社会主义”、“基金社会主义”、“科技福利社会主义”等思想,以解决瑞典面临的新情况。正是瑞典社民党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地调整其政策,是瑞典取得巨大成就的前提条件。
2、政治妥协和阶级合作。瑞典的阶级合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社民党和其他政党的合作,二是劳方和资方的合作,三是社民党与其他利益集团的合作。早在1928年汉松提出“人民之家”思想的时候,就有阶级合作的思想,它认为,为了使党赢得农民和中间阶级的支持,瑞典社会民主党应自称为人民的党,以使人民获得自由,为人民建立一个民族之家。1932年瑞典社民党上台执政后,强调要用阶级合作、消除分歧、互相妥协的方式来实现“福利社会主义”的目标。其后在埃兰德执政期间,进一步使政治妥协制度化,他通过“星期四俱乐部”和“哈普森民主”的方式,在重大决策问题上取得了各大利益集团的谅解和合作。社民党所采取的政治妥协和阶级合作的政策,不但是其长期执政的原因之一,同时对缓和瑞典的阶级矛盾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二)经济层面
瑞典经济典型特征是混合经济。何为混合经济,就是指在所有制结构上,实行公有制和私有制相结合;在分配方式上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相结合;在经济运行方式上实行国家宏观调控与市调节相结合。当然也可以概括为私有制的绝对主导地位和强调政府对稳定经济的重要作用。混合经济的特征是:
1、在所有制结构上,瑞典是以私有制为主、国有经济为辅的结构。战后,卡尔松提出了“职能社会主义”认为:在混合经济中,可以将私人资本所有制得某些职能社会化,就可以改变其资本主义经济的性质。因此,社民党并未公开反对资本主义私有制,而是采取了“在一定程度上,私人企业在给民众提供福祉、充分而有效地利用劳动以及生产物质因素方面都是十分成功的,在将来应允许它像战前一样发挥作用”。 [1]在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瑞典私有企业占工业生产的九成,而且这些私人资本也是高度集中的。资料显示,有100个大家族控制了瑞典经济的95%。其中15个大家族控制了三分之一的工业,垄断寡头瓦伦堡家族控制着40多家大银行和大公司,雇佣职工40多万人;全国1%的股东掌握全国三分之一的股票;占全国人口的5%的富翁拥有全国50%以上的财富。[2]
2、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和干预。确切的来说,目前的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是与国家干预相结合的国家。这些国家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都受“凯恩斯主义”的影响,接受了“国家干预”的理论,政府除履行“宏观调控”,还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支持社会保障措施。相区别的是瑞典社民党上台政府将这一功能发挥的更加完善。在30年代初瑞典社民党上台后,就主张在保留市场经济和自由竞争的前提下,通过国家调控引导企业“有计划地合理地使用生产资料”来实现混合经济,此后,瑞典还完善了预算、信贷等制度,使之在国家干预中发挥重要的地位。同时瑞典通过征收高额累进税,用于投资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部门,实行再分配,缩小收入差距。
3、经济民主。瑞典通过立法保障保障工人参与企业管理,限制雇主解雇工人的权力、强制雇主改善工人条件。如1976年通过了《劳动生活共决法》,1983年通过了“雇员投资基金”法案。同时,工会在企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瑞典社民党支持工会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通过立法规定企业的一切重大决策必须听取工会的意见,以限制雇主的权力。如1938年汉森政府鼓励工会联合会与雇主联合会签订“萨尔茨耶巴登协议”,规定了解决劳资纠纷的程序和机构。
(三)社会层面
在社会层面,“瑞典模式”表现为建立完善系统的福利制度。瑞典的福利制度建设开始于1928年社民党主席汉森提出了“人民之家”的思想。汉森政府改变了瑞典由原来的社会救济性质的福利,使之向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并逐步推行了退休制、失业保险、工时法、普遍医疗保险制、九年义务教育制等一系列措施,同时修改养老金条例的法案,使医疗保险体制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二战后,瑞典受“贝费里奇思想”的影响,其福利制度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