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马克思主义论文

简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

时间:2016-01-29  作者:邹园明周自明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种动态的历史过程,其本身有着深厚的意蕴和广博的内容;其实质指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实际主要包括中国历史过程的具体实践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两个方面。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实质

一般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它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在内容方面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形成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情况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在这一过程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在形式方面,就是使起源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变为中国形式的马克思主义,赋予它以中华民族的风格和特点。

关于“相结合”的思想,党内最早意识到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是李大钊。他在1919年的《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中就提出:一个社会主义者,必须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论尽量应用于环绕他的实际。[2]P14后来,李汉俊、张闻天、蔡和森等一些马克思主义者也分别就“相结合”这一思想进行了阐述。1930年,毛泽东在他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明确提出“相结合”的概念和思想。他说: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马克思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3]P111-116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毛泽东通过对中国革命经历的“两次胜利、两次失败”正反两方面教训的总结,在1938年明确提出了“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论断,创造性地应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关于“相结合”的论述也很多。他在1978年中央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则同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他进一步强调: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4]P3邓小平以大无畏的理论勇气,坚决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的左倾思想,冲破了那些束缚人们思想的精神枷锁,重新恢复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新境界。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同样具有非常丰富的“相结合”思想。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讲话中强调:80周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我们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2]P14-15胡锦涛同志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也指出:党在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积累了一条根本的经验,就是不断根据发展变化着的实际情况和时代条件,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开拓党和人民事业前进的道路。[2] P14-15江泽民、胡锦涛关于“相结合”的思想,根据当代中国和世界形势发展的新要求,打破了那些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打破了那些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引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迈上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可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个“相结合”表现为一种动态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这两者之间的双向互动:“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实际”提供理论指导,而“中国实际”不断丰富和发展着“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深厚的意蕴和丰富的内涵,本文试着从两个方面来阐述。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的实践相结合

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毛泽东曾经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1]P534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地高扬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立足于中国的国情,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里探索出一条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功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在实践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国情,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的实际,开辟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借鉴苏联的经验,立足于中国的实践,创造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坚持和继承毛泽东思想的同时,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现代化道路。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继承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重视国情,尊重群众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国情观,把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党的建设牢牢地建立在中国的现实基础上。同样,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所明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也是建立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活动及其经验教训的基础之上,并以进一步解决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一系列突出问题,促进现代化建设事业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健康发展为直接目的。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依据。

可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我们党历来重视马克思主义历来的指导作用,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道路,这就是总结我们党80多年历史得出的宝贵经验。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

相对于中国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言,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外来文化。所以,马克思主义要发挥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指导作用,必须经历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以赋予其中华民族的特点和形式,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实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在于两者之间存在着相通和相近之处,这正是两者的契合点所在。其一,人本性。[5]P228-229中国古代浓烈的人本意识集中体现在儒家学说中。儒家任务首先将人的世界与物的世界区分开来,视人为宇宙的中心和有机发展的最高阶段,人的存在具有他物不可比拟和取代的特殊地位和卓越价值,继而从人的个体价值和群体价值的角度来肯定人和推崇人,既把人看成是一种社会性的类存在,因而人的社会价值才是人的价值的中心,又不因此否定人的个体主体的作用与价值。同样,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认为价值具有主体性,其表现为任何物的价值皆以人的需要为基准。马克思说过,人“赋予事物有用的性质,好像这种有用性是物本身所固有的,虽然羊未必想得到,它的‘有用’性之一,时可做人的食物。”但是,人的需要不能单靠从自然界中取得现成物品来满足,而是通过劳动,实践创造出产品来满足。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社会主义经济下人的全面发展
下一篇论文:从人的对象化劳动产品看马克思的历史观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马克思主义论文
最新马克思主义论文
读者推荐的马克思主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