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哲学论文

宗教异化论辨析_上帝(神)

时间:2013-02-21  作者:曾广乐
再看上帝的其它诫命律例。上帝的其它诫命律例有很多。比如,“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证陷害人;不可贪恋他人的妻子;也不可贪图人的房屋、田地、仆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37上帝的一切诫命律例的基本价值追求是人与人之间要相亲相爱,要“爱邻人”,要“爱人如己”,要多做善事,要行善避恶、扬善抑恶、奖善罚恶,要行公义,主持公道,伸张正义。要像他的独生子耶稣一样,为了救赎人类而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耶和华说:‘从我眼前除掉你们的恶行;要止住作恶,学习行善,寻求公平,解救受欺压的,给孤儿伸冤上帝(神),为寡妇辩屈’。”38(《圣经﹒以赛亚书》1:10——11)“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39(《圣经﹒弥迦书》6:6——8)我们前面所介绍的,即王海明、孙英两位老师在其合写的《宗教异化论》一文中作为其宗教异化论依据的那段话中,要求“你”听从的就是诸如此类的“话”,即以道德教诲为核心内容的“一切诫命律例”。那些咒诅所针对的就是那些违背上帝的以道德教诲为核心内容的诫命律例的人,即是那些“不谨守遵行他的一切诫命律例”、“行恶离弃他”的人。上帝的一切咒诅的目的是促使人们努力行善避恶、扬善抑恶,多行善事,多行公义。其结果也必然是有力地促使很多人(主要是那些基督教徒)努力遵守上帝的“一切诫命律例”,听从上帝的道德教诲,从而大大地提高信仰者的道德行为水准。所以,上帝的咒诅完全是一种促使人行善避恶、扬善抑恶的一种手段。实际上,诸如此类的各种神灵(如佛教的佛、伊斯兰教的真主安拉等)的咒诅、警告乃至胁迫等,其目的都是为了促使信仰者遵循以上帝、真主等名义颁示的道德教诲。这是宗教实现其“神道设教”功能与目的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独特的方式。事实证明,宗教的这种独特的教化方式的效果是很好的。就犹太民族来说,“回首民族历史,他们发现百姓何时信守上帝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国运就亨通;当人们把上帝正义、仁爱的命令忘在脑后的时候,国家就遭厄运。”40对于犹太民族的这种信仰的经验教训,在《圣经》中也有记载。《圣经﹒士师记》教导的就是这一课题。其基本思想就是,“以色列对上帝忠心的时候,国家就兴旺;以色列在背离自己的真神耶和华去拜假神的时候,就无力抵抗周围的仇敌;当他们发现自己因此遭受苦难的时候,又回过头来投靠上帝,上帝便怜悯他们,赐下拯救者(士师)”41(【英】约翰﹒德雷恩 著:《旧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第70页。)所以说,上帝(或上帝的代言人如摩西)的咒诅、警告甚至胁迫等完全不是对人的奴役,而是对人的警示,是敦促人们接受和遵行其道德教化的一种有力的方式。如果说,这是对人的强制与束缚,那也是束缚人们那些不道德的邪恶的行为,强制人们避恶行善;如果说,它取消和剥夺了人的意志与乐趣,那么,它取消的的是人肆意妄为、危害他人的自由意志,剥夺的则是不应有的侵害他人的乐趣。所以说,上帝等神灵的诸如此类的咒诅、警告甚至胁迫等根本不是宗教神灵奴役人以及(一般意义上的)强制、束缚人的依据和表现。

至于说,宗教信仰导致一些宗教信徒对自己的身体进行自我摧残,对自己的欲望进行过分的压抑与禁欲等,那只是极少部分的宗教信徒的一种不正确的信仰方式。况且这样的信徒毕竟只是极少数。我们不能依据极少数信徒的不正确的宗教行为方式而说“宗教结果必然造成残身和禁欲等现象”,更不能依据这些作法作为宗教异化的依据。

上帝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是人的本质的一种理想化的升华。人的本质对象化为上帝的本质之后,虽然使人们对其敬畏与崇拜,但是其目的和结果是促进和激发人的一些优良道德品质——仁爱、宽恕、信实、自由、平等、公义等的形成,是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所以,如果说“异化”是指人所创造的东西反过来支配人、控制人和奴役人,认为宗教是奴役人、压迫人、强制人、束缚人的力量,宗教钳制人的发展、取消人的自由意志、剥夺人的乐趣。那么上帝(神),这样的“宗教异化论”就是不成立的,是站不住脚的。

五、当代中国宗教异化论的影响

当代中国的这种歪曲与夸大宗教与宗教信仰的负面影响的宗教异化论所产生的不良社会影响是很大的。第一、当代中国的“宗教异化论”丑化了宗教的社会形象。在现当代中国社会,“异化”一词所表达的往往是事物的消极属性、负面影响。那么,“宗教异化”一词使那些不真正了解宗教的而且数量众多的人在心中产生一种对宗教的不良印象,使其一想到宗教,心里就产生一种阴影,认为宗教是一种不好的甚至有害的东西,从而对宗教产生一种反感与抵触情绪。这就很不利于人们的宗教信仰。中华民族原本就是一个缺乏强烈的宗教情结,缺乏宗教信仰传统的民族。宗教异化论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弱化了国民的宗教情结与宗教信仰。正如许多人所认为的那样,当代中国人缺乏信仰,并由此而衍生出了一系列的不良的民族属性与社会问题。我认为,“宗教异化论”难辞其咎中国学术期刊网。第二、当代中国的“宗教异化论”为批判与否定宗教提供了依据与“口实”。当代中国的宗教异化论强调宗教是一种异化力量,这种异化力量钳制人的发展,剥夺人的意志,摧残人的身体,是一种奴役人的力量。于是,人们就有了足够的理由对它大加鞑伐。近几十年来,特别是“文革”期间,对宗教的大力批判与彻底否定,这种偏离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宗教思想的“宗教异化论”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三、当代中国的“宗教异化论”妨碍了我们的社会道德建设。自古以来,宗教就是人们进行道德教化的一种很重要的且行之有效的独特方式,宗教信仰、宗教活动乃至整个宗教生活都是个体实现社会化、学习和接受社会道德的一种重要途径。即使是世俗文化与教育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宗教对于社会的道德教化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但是,宗教的道德教化效应是以人们对宗教的虔诚信仰为基础的。如果信仰宗教的人很少或者不虔诚,那么,宗教的道德效应就无从产生了。然而,当代中国的“宗教异化论”妖魔化了宗教的社会作用,丑化了宗教的社会形象,使人们从心理对宗教产生排斥心理,妨碍人们的宗教的虔诚信仰。这就势必最终影响、减弱宗教的道德效应。

“宗教异化”这个概念在费尔巴哈、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当代中国的部分学者眼中,有不同的内涵。因此,对于费尔巴哈的宗教异化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宗教异化论以及当代中国的宗教异化论,我们应该要深刻理解,区别对待,准确把握,不可混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深刻准确地把握宗教异化的内涵,正确地认识宗教,对宗教的本质与社会作用、社会影响有一个准确的社会定位。

【注释】

【1】【2】【3】【4】【5】【6】【7】【8】【9】【10】【11】【12】【15】【16】【17】【18】【19】:【德】费尔巴哈 著:《基督教的本质》,第30、44、63、154-155、296、42-43、63-64、83、85、91、95-96、152、85、91、95-96、96、96页,商务印书馆,1997年2月第1版。

【13】【14】《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第377、758页。

【2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卷,第651页。

【21】【2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卷,第65、170页。

【2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卷,第1页。

【2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上帝(神),第20卷,第672页。

【2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卷,第367页。

【2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卷,第666--667页。

【2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4卷,第232页。

【28】马克思:《剩余价值论》(三),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303—304页。

【29】【30】【31】《哲学研究》,1965年第1期。

【32】王海明、孙英:《宗教异化论》,江南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33】《圣经﹒申命记》(28:15—24)

【34】陈麟书 陈霞 主编:《宗教学原理》(新修订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第60页。

【35】《圣经﹒申命记》(28:1——6)

【36】《圣经﹒申命记》(27:11——26)

【37】《圣经﹒申命记》(5:17——21)

【38】《圣经﹒以赛亚书》(1:10——11)

【39】《圣经﹒弥迦书》(6:6——8)

【40】【41】【英】约翰﹒德雷恩 著:《旧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第20、70页。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哈耶克的宗教演化论及其对中国转型启示_道德信念
下一篇论文:宗教的经济学阐释_哲学论文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哲学论文
最新哲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