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人文历史论文

艾丽斯·沃克作品中宗教思想探微_妇女主义

时间:2013-01-23  作者:周熙娜

论文导读::沃克的作品不乏探讨宗教主题的,作者的宗教思想也尽显其中。本文通过对其作品的研究发现沃克的宗教观是伴随着她的妇女主义思想一同成熟起来的,经历了对白人犹太—基督教的质疑、解构和建构一种为人类生存的完整的精神家园的过程,最终形成了她的黑人妇女主义宗教观。
论文关键词:沃克,宗教思想,妇女主义
 

艾丽斯·沃克(1944-)是一位有影响力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她的作品题材多样,主题深刻,技巧独特。国内外学者对她的作品一直关注,相关的评论不少,如哈罗德·布鲁姆、小亨利·路易斯·盖茨等主编的论文集,杨仁敬、陶洁、孙薇、程锡麟等撰写的评论。这些研究与评论主要探讨作品的主题、人物及艺术技巧等,专题探讨作品宗教思想的甚少。

沃克以擅长描写美国黑人尤其是黑人妇女追求自我解放而闻名,她倡导的妇女主义思想,代表了她的哲学立场,也折射在她众多的作品中。纵观沃克创作的诗歌、散文、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和文论,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作者除了关注黑人妇女、探讨黑人妇女的解放和独立之外妇女主义,还对左右人们意识形态的宗教十分关注。她的文本不仅涉及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等大的宗教派别,而且还有伏都教、萨满教、泛神论和泛灵论等小的派别。她在许多作品中都对美国黑人尤其是美国黑人妇女被边缘化的处境展示了悲悯之情和仁爱之心。毋容置疑,沃克的宗教意识和宗教思想始终如一流露在其作品中,她关爱生命、追求精神境界的宗教情怀也一直展现其中。而且她的宗教思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变化,经历了质疑、解构和建构的过程,最终形成了既有她的泛神论思想,又有她自成体系的黑人妇女主义宗教观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美国自建国以来就是一个政教分离的国家,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宗教一直在左右美国的思想,并在美国政治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美国,白人的犹太-基督教的价值观一直处于支配地位,作为美国少数族裔的黑人无法融入白人文化占主导地位的美国主流社会,他们的精神和灵魂都处于痛苦的状态。长期以来,由于受到白人基督教文化的统治,黑人为了生存需要也接受了基督教,甚至对基督教做了点改变。但是这种模仿白人的信仰,也没能在精神上支撑黑人。

沃克出生于美国南方一个信仰卫理公会教派的家庭, 年幼时常与母亲一起到教堂做礼拜。随着年龄和社会阅历的增长,她的信仰发生了变化,13岁时就不再上教堂做礼拜,上大学时就认为世上已不存在上帝。尤其是在她上大学的最后一年,从非洲旅游回来后发现自己意外怀孕了,她不敢告诉信奉基督教的母亲,也找不到敢给她做人流手术的医生,无助的她处于自杀的边缘。这段经历让她更加感到了上帝的虚无妇女主义,促使她对宗教更多的思考。

1973年沃克在一次采访中谈到:“像许多人一样,我对上帝的信仰不时地摇摆,似乎在我的诗歌中我赞扬上帝,在小说中反对上帝。”像杜波伊斯、赫斯顿、莫里森等黑人作家一样,沃克也都对上帝质疑过,尤其是通过文本中的人物怀疑上帝是否对黑人妇女的痛苦生活视而不见。沃克对宗教的探究曾经在美国加州激起波澜,她的短篇小说《萝斯莉莉》(1973)由于宗教组织的反对,1994年曾遭禁,不能入选加州十年级阅读测试,理由是“反宗教”。《萝斯莉莉》中的女主人公萝斯莉莉是一位身处尴尬境地的黑人妇女。她是一位有着四个孩子的单亲母亲,在美国南方的一家制衣厂工作,以微薄收入支撑着一家人的生活。为了摆脱经济困境,她准备与一位来自北方的穆斯林黑人结婚,就在教堂举行婚礼时,她浮想联翩。万能的上帝没有帮助她脱离苦海,摆脱贫困,拯救灵魂,为了生存她要皈依伊斯兰教,但新的信仰有许多禁锢,她的精神生活一样会受到限制。既然上帝和真主都不能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给予黑人妇女保障和慰藉,使她们摆脱痛苦,请问什么样的信仰才能使她们有尊严地生存呢?可以说,《萝斯莉莉》中所反映的宗教思想是沃克本人的宗教思想发展的一个阶段,她对一些宗教信仰产生了质疑。

基督教主张信奉一神教妇女主义,认为耶和华神是创造主宰世界万物的(包括人类)的唯一神即上帝。上帝是为人赎罪和拯救世人的,他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人类要信赖上帝,积极从善中国论文下载中心。在白人基督教文化统治下,曾经是白人奴隶的美国黑人和主人一样信奉基督教,他们对上帝的力量深信不疑,认为上帝是万能的,视上帝为拯救灵魂的唯一救世主。人们只要相信上帝,向他表现虔诚和善意,灵魂就可以得到救赎,就可以走出罪孽的深渊。

《紫颜色》(1982)中的西丽因为遭到继父的强奸,内心的痛苦无法向别人诉说,只有写信给上帝,祈求上帝给她以安慰。多年后她被继父卖给了某某先生,成了的丈夫泄欲工具,家庭劳动的骡子。她认同父权社会中男人为她设定的角色,逆来顺受。她不断给上帝写信,深信上帝会把她从痛苦的生活中解救出来。直到有一天她在丈夫情人萨格的帮助下,发现某某先生把她妹妹耐蒂从非洲寄来的信藏起来以割断她们姐妹的联系时,她不再给上帝写信,意识到“……我一直向他祈祷、给他写信的那个上帝是个男人。他干的事和所有我认识的男人一样,他无聊、健忘、卑鄙。”(145-146)原来,西丽的眼中的上帝是白人妇女主义,而且是个男人。如今在萨格的启发和指导下,西丽重新认识了上帝, “上帝既不是她也不是他,而是它。”(149)上帝没有了性别,不再是白人。“上帝就是一切。……现在的一切,从前的一切,将来的一切。你这么想的时候,你因为有这种想法而感到快乐的时候,你就找到它了。”(148)随着西丽对上帝的重新认识,她的宗教思想也经历了一场革命,摆脱了白人犹太—基督教思想的束缚,上帝不再是主宰万物的唯一神,基督教并非人类的救世主。

从此,思想获得了解放的西丽,发现自己就是上帝,自己才能拯救自己。她敢爱敢恨,不再逆来顺受,敢于和有严重大男人主义思想的丈夫斗争,和莎格一起离开家到孟菲斯设立生产经营裤子的公司,从此在经济上走向独立,成为一位有自尊、有思想和有地位的独立女人。

沃克十分了解黑人妇女的生存危机和精神危机,尽管她们身体获得了自由,但是精神和灵魂却没有获得自由,没有自己的精神信仰中国论文下载中心。显而易见妇女主义,基督教不能成为黑人妇女的精神支柱,她们无论如何诉说、祈祷都不能改变自己的状况。沃克以黑人文化中的泛神论思想颠覆白人犹太--基督教的信仰,黑人妇女要想获得灵魂的自由首先要解构上帝作为终极中心的存在,解开了这个箍在她们头上的枷锁,才能寻找另外的“上帝”,构筑她们的人生信仰。正如沃克在纪念《紫颜色》出版十周年的再版前言中所写:“也许因为我像个异教徒一样把上帝从一个高高在上的人变成了树木、星辰、风,和一切其它的东西,许多读者可能看不清我写此书的目的:有的人在来到这个世界时就已经成了精神的囚徒。但是,通过自己的勇气和别人的帮助,她认识到,她自己也和自然界本身一样,正是迄今为止被视作遥远的神灵和光辉体现,而我所探索的就是这种人奋斗的艰难历程。”沃克通过文本表达了其宗教观,黑人妇女要打破宗教的禁锢,在自然中寻找自己的上帝,以保持精神世界的完整。

上世纪70年代后,美国的种族和性别问题得到了改善,出现了旨在尊重美国社会不同种族和族裔的文化和传统的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思潮。 受其影响,美国出现了宗教多元主义,接受宗教多样性,不同的民族宗教文化得到交流和融合。经历过美国民权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洗礼的沃克,对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进行理性的思考。她的聚焦不只放在黑人妇女的生存状况和精神健康之上,而且还放在整个人类的生存状态之上,并试图建构一个完整的、和谐的人类的精神家园。她的文论集《以文为生》(1988)收集了她1973年至1987年间的文章,被誉为是其最有宗教精神的一本书。她的创作从此也发生了转型,她对宗教的关注更广,开始探究少数族裔的原始宗教文化,积极地寻神、造神,探索着改造当代社会的最佳出路。

1989年出版的《我熟人的庙宇》莉西以回忆的方式讲述50万年的历史。她是一位有魔幻色彩的人物,前身曾经是白人男人和狮子,有着超强的记忆能力,在她的帮助和指导下妇女主义,两对夫妇通过了解祖先的历史,认识了自己,找到了人生的真谛。苏韦罗和范妮夫妇关系冷淡,身为黑人大学历史教师的苏韦罗大男人主义思想严重,讲授历史时男性观点和传统的思维方式彰显,没法把自己从白人几代人的压迫中解放出来。他的教授女性文学的黑人大学教师妻子去非洲寻根,与死去的人的灵魂恋爱,她从非洲回来后和丈夫离婚,辞去了西方主流文化所认为的体面工作,放弃脑力劳动,创办按摩屋,追求自然、宁静的生活。阿伟达和卡洛塔夫妇的婚姻幸福美满,阿伟达是位吉他手,他的艺术创作是与演唱没有记载的民间历史联系在一起的。他和妻子卡洛塔、岳母哲德都没有割舍自己的过去,保持自己丰富的精神生活。尤其是哲德从南美洲逃到美国后,她没有割断与祖先的联系,继续弘扬自己的民族文化,靠制作和销售印第安人斗篷维持生活和挣取女儿的大学费用中国论文下载中心。故事的结局与《紫颜色》相似,曾经彼此反感的男人和妇女,最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莉西是“黑人文化传统中的女神的再现。”根据她的回忆,远古时期的妇女与自然有着精神上的联系,她们很受尊敬,“我们的母亲们告诉我们在很久以前……只有妇女才是上帝。”(47)因为原始的母亲崇拜遭破坏,妒忌的非洲男人取代妇女当上帝妇女主义,莉西和她母亲被沦为奴隶。她的故事同时告诉人们,由于受西方父权秩序文化的颠覆和压制,黑人男人和妇女一样精神上也受到摧残。她甚至向历史教师苏韦罗揭露了父权社会妖魔化女神的目的。通过来自南美洲的哲德之口,得知她的情人杰苏斯在树木被伐时会流血,因为他自然的自我和世间的其他东西有着精神联系,所以承受不了自己与自然的分离,一旦分离即意味着生命的消失。这种崇拜自然,相信众多神灵的存在,视大自然为生命之神的民间信仰,是人与自然的精神纽带。沃克认为人类和自然在精神上的分裂导致社会组织中毁灭性的两极分化,性别的两极分化就是其一。她废黜了曾遭西丽和萨格质疑的男性上帝,选择了没有等级制度、没有性别的创始人作为心目中的上帝,充分体现了她打破二元对立,尊重差异,倡导多样性, 赋予人类和一切非人类以神性的妇女主义宗教观。

透过沃克不同时期的作品可以发现,她是一位有宗教情怀的作家,她从各种宗教派别尤其是少数族裔的原始宗教中吸取各种精神,形成一种既有别于白人又有别于非洲黑人的宗教思想。

注释:

① Walker, Alice. In Search of Our Mothers’ Garden[M].San Diego: Harcourt BraceJovanovich, 1983, p265

② PatriciaHolt, Alice Walker Banned, Aunt Lute Books, 1996, p2

③ 转引自吴迪 论艾丽丝·沃克《紫色》中的宗教思想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 第2期第140页

④ 王晓英 走向完整的生存—艾丽丝·沃克的妇女主义文学创作研究[D] 2006年4月 第51页


参考文献
[1]艾丽斯·沃克紫颜色[M].陶洁 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1998
[2]王晓英走向完整的生存—艾丽丝·沃克的妇女主义文学创作研究[D] 2006年4月
[3]吴迪论艾丽丝·沃克《紫色》中的宗教思想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4]Walker, Alice. The Temple of MyFamiliar [M].San Diego: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89.
[5]Birch, Era Lennox. Black AmericanWomen’s Writing—A Guilt of Many Colours [M]. Harvester Wheatsheaf, 1994
[6]Bloom,Harolded. Modern Critical Views: Alice Walker [M] New York: Chelsea HousePublisher, 1989
[7]Gates, Henry Louis, Jr. ed. AliceWalker: Critical Perspectives Past and Present [M] New York: Amistad PressInc., 1993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叶芝诗作的空灵与遁世_人文历史论文
下一篇论文:品格高洁传美声文以载道忆友情_熊德基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人文历史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人文历史论文
读者推荐的人文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