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语文教学论文

“有(一)句话(我)不知(道)该(说)不该说”的虚假语用功能

时间:2011-05-23  作者:秩名
  由此,说话人找到了消除不平等、平衡双方关系的方式,那就是,说话人不直接说出,而是先做出请示听话人是否可说的姿态,以伤害自己的积极面子挽救听话人消极面子的损害,使双方重新处于相对平等的地位,提高话语的可接受性,缓和和降低面子威胁力度,调节人际关系,增加话语的可接受性。例如:

12.我站在那半天没动,然后言辞感动道:‘丁狱,真要流泪了!有句话,不知该说不该说?”他信以为真,有些不好意思地看我,低下头道:“说!我时间有限!”

“我这辈子头回当官,能不能再大一些!”

丁狱琢磨片刻,抬头质疑:“啊?你,你要当什么?” “当监狱长,行不!” 他呼地站起:“行!我走,你来当监狱长!”

说话人表现出来的犹豫、迟疑,并不是真的想将表达与否的决定权交给听话人。相反,说话人常常完全不想放弃表达,这种委婉的请求更容易维护其继续说话的权利。例如:

为提高后续话语的可接受性,说话人有时候会提前铺垫一句“好听”、“好接受”的话,或特别说明一下表达目的,“但为了……”、“我说这话可是为了你好”语文教学论文,提醒听话人后续话语可能会使对方产生抵触情绪、不愿意接受,使对方心理上有所准备。例如:

13.“有句话不知该不该说? 你发一个贴,挣了多少工分呀? 几乎每个人的回帖你都接一句, 你很聪明,很好的挣工分的手段, 不过, 我总觉得有些犯规的嫌疑, 呵呵。”

14.“孟经理,我有句话不知该不该说?”

“赵总,您说,有什么您直说就是。”

“说实在的你们的产品是合格的,但我不得不说你们的产品已经快落伍了……”

例13中的“你很聪明,很好的挣工分的手段”、例14中的“你们的产品是合格的”,都是一种铺垫,然后再说出听话人不好接受的话:“我总觉得有些犯规的嫌疑”、“你们的产品已经快落伍了”。

礼貌原则认为,一般说来,当说话人抑降自己或扬升听话人时,听话人会反过来扬升对方或抑降自己。在这一语句的使用中,通过这种虚假犹豫,说话人抑降了自己,抬高了听话人,听话人也不得不抬高对方,因此就不太可能拒绝对方,直接损害说话人的积极面子。这也增加了后续话语的表达机会。

(四)减轻言语行为可能造成的消极后果

减轻言语行为可能造成的消极后果,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减轻言语行为可能给听话人带来的伤害;二是减轻说话人自己表达言语行为后可能承担的消极责任。两个方面的语用功能没有明显区分,可在一个语境中共同实现。

礼貌原则认为,说话人和听话人的社会距离影响语言的礼貌程度。这一距离越大,语言的礼貌程度就越高。因此,人们对陌生人说话时使用的语言比对亲人、朋友说话礼貌得多。

使用这一语句的情况却与这一结论不同。有时说话人与听话人的社会距离并不远,却使用了这一礼貌语句。例如:

15.当黄枫知道儿子现在虽然没有具体演出任务,只是在家待命时,爸爸突然意识到了什么,他对儿子说:“爸爸有句话不知该不该说,我们这一辈人有句话叫‘戏比天大’。你是个军人,要随时听从上面的命令,爸爸不留你在我们身边躲清闲了。”。

说话人作为听话人的父亲,不需要犹豫不决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极不客气地表达也是有可能的。父亲对儿子过分礼貌地客气起来,实际上拉大了双方的语用距离。后续话语虽然委婉,实质上是批评。这一语句的使用降低了批评力度,减少了对对方的伤害,也减少了说话人自己的责任。作用类似于“是你让我说的,说错或者说得难听,可别怪我”。

说话人常表现出一些特定情态,“难为情地”、“嗫嚅”、“低下头”、“低着头”等,并有一些伴随话语及小心谨慎的试探性口气。如“或许不该说”、“但是为了孩子我说了你也别生我的气”、“说了你千万别介意啊”、“不是我想说,可是……”等。例如:

16.“晓岚,你不该犹豫,钟祥林这样对你,不值得留恋。有几句话我不知该不该说,说了你会不会生气。”

补充一句“说了你会不会生气”语文教学论文,如果听话人不明确阻止后续话语的表达,那么再听到生气的话,责任就从说话人身上转移到了听话人身上。因为说话人已经提前提醒了对方。再如:

17.“有句话,我不知道该不该说。”

“说来听听。”

“本来我不该多嘴的,秦姐待我一直不错,有时觉得,她就像我的亲姐姐一样。但是我觉得你也是个好人,这些话,我一直想找个人说,可是却没有机会。”

说话人明确表示自己“不该多嘴”,证明自己知道是不该说的,最终说出是因为听话人让他“说来听听”,为自己的“多嘴”推卸掉了责任。

(五)强调表达的迫切性

还有一些常见语句伴随这一表达方式共现中国论文网。如“(不说)闷在心里很难受”、“想了好久”、“我憋在心里快两年了”、“我一直憋在肚子里”、“不说出来,我迟早会憋死的”、“有句话我可能不该说,可仔细想想却是那么个理”。

说话人使用这些语句表达自己内心受到严重困扰,为情势所困,不得不说。这也正是“有(一)句话(我)不知(道)该(说)不该说”的语用功能之一,即强调表达的迫切性。好像说话人并不是自己想说,而是事实明摆着放在那里,不说不行,必须马上一吐为快。例如:

18.“赵哥,我们兄弟一场,有句话憋在肚里好久了,不知该讲不该讲?”

19.爸爸,有句话我不知该不该说,有时候想想算了,不说吧,可是闷在心里很难受。这次我下定决心想对您说。

(六)延缓表达,试探对方态度

当说话人还需要时间确定是否最终表达出后续话语,但同时又想争取此次说话机会,先使用“有(一)句话(我)不知(道)该(说)不该说”,调控话语节奏,可以给自己留出更多思考的时间。如果最终决定不说,也有时间调整表达其他内容。有时说话人对后续话语内容能否在听话人那里获得认可没有把握,先使用这一语句,可以试探一下听话人的态度。听话人若表现出兴趣,则继续说;若无兴趣,则少说、换说或者不说。例如:

20.“阎总,我有句话不知该不该说?”

“在我这里,不就是在你司令部一样。”

“那倒是。……我感到语文教学论文,总座这次来平的时间,正是那些玩艺儿丢失的时间……”

例20中,交际双方同为下属,所谈话题关联上司。说话人必然要试探清楚听话人的态度,才会继续表达,而绝不会贸然谈论上司的事情。

需要说明的是,实现以上几种语用功能的说话人的主观情态虽然是虚假的,但不同于恶意欺骗,对交际关系的影响一般也是积极的。因为交际者知道说话人的真实意图,即使了解对方使用这一语句是“装腔作势”,也一般不会对此反感。此外,以上几种主要语用功能并没有明显区分,可以同时实现。在一种使用情景中引起听话人对后续话语的好奇、重视,也就提高了话语的可接受性,或者减轻了可能造成的消极后果等。

结论

通过分析可知,说话人使用“有(一)句话(我)不知(道)该(说)不该说”的主要目的不是告诉听话人自己对后续话语是否该说“不确定”这一事实,也不是询问听话人“我是否能说一句没有考虑好的话”,而是传达出说话时犹豫不决、甚至忐忑不安的情态。即其功能已经从语义层面的否定陈述和疑问,转化为语用层面的说话人主观情态的标记。其核心语用功能是标记说话人的主观犹豫情态。

说话人表现出的犹豫情态可能是虚假的故作姿态。这种虚假犹豫情态表面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感受,实际上却引起听话人对后续话语的好奇,继而对后续话语内容关注、重视,改变对后续话语内容的理解或接受程度,引导和制约听话人对后续话语做出符合说话人表达目的的理解。在不同语境中,可以发挥多种不同的具体语用功能,对听话人的理解所起到的引导和制约作用也不同。


参考文献:
[1]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4):268-275.
[2]冉永平.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学研究综述.外语研究,2000(4):8-14.
[3]李宗江.关于话语标记来源研究的两点看法.世界汉语教学,2010(2):192-198.
[4]束定芳,王红.言语交际中的扬升抑降与礼貌原则.外国语,1993(3):7-13.
[5]陈融.面子·留面子·丢面子——介绍Brown和Levinson的礼貌原则.外国语,1986(4):17-21.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中学生语文审美素养刍议-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移就”修辞的特点_通感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语文教学论文
最新语文教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语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