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语文教学论文

“有(一)句话(我)不知(道)该(说)不该说”的虚假语用功能

时间:2011-05-23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当说话人的犹豫是虚假犹豫时。能够实现哪些具体的语用功能?通过中国知网搜网。
关键词:“有(一)句话(我)不知(道)该(说)不该说”,虚假犹豫,语用功能,话语标记语

 

“有(一)句话(我)不知(道)该(说)不该说”在日常会话中经常使用,常常能够给说话人带来不少“好处”。例如,当说话人使用这一语句后,无论听话人是否想听,常常都不会拒绝说话人后续话语的表达。正如有网友发帖提出:“很多国产剧中还有一个常用的:‘有句话我不知该说不该说……’真是废话,最后不都说了?”即使听话人明确拒绝接受后续话语,说话人也可以置若罔闻,继续表达。也就是说,对说话人来说,这句话说了也好像没说。

这一语句有什么特别之处,能够实现哪些具体的语用功能?通过中国知网搜网,相关研究情况尚无专文,本文尝试通过对动态语境中例句的分析进行回答。

本文所用语料全部来自百度搜索及龙源期刊网(为节省篇幅,出处从略)。

一、主观情态的虚假性可能

语料显示,在使用这一语言形式时,说话人常常伴有一些特定的情态特征:“犹豫着”、“嗫嚅着”、“吞吞吐吐”、“将声音压低一点”、“低着头”、“低下头”、“鬼鬼祟祟”、“(眼睛)微妙地闪烁了一会儿”、“难为情地”等。在一些语料中,可以见到以下一些对说话人当时状态的描写:

1.蹲在地上的曾宪清点燃烟抽了一口后,对我说道:“张兄弟,有句话我不知道该说不该说,大哥是我偷偷埋的。”

2.采访结束后语文教学论文,这位小女生提出要“送送”记者,边走小女生边欲言又止地说:“阿姨,有句话我不知该不该说?”记者就让她说,小女生说:“其实那个男孩子人缘一点不好。”

3.商城的小姐妹晓梅把我叫到一个角落:“小妹,有句话我不知该不该说……”

4.隔了几天,喜枝和二顺媳妇河边洗衣服时,二顺媳妇鬼鬼祟祟地扯一把喜枝说,喜枝呀,有句话不知该不该说?

这些描写表现出说话人的谨慎小心、犹豫态不决的态度。但是,既然没有想好“不知(道)该(说)不该说”,为什么不选择不说,或者等想好以后再说?是什么原因让说话人非要说出没有思考好的话语?

犹豫与否是个人的内心感受,别人无法看到。当说话人的犹豫是真实犹豫时,这一语句的使用表达了对内心犹豫的客观陈述,或因犹豫不决而向听话人进行请示。在这两种用法中,这一语句具有实在意义,功能为语义的,不在本文论述范围之内。

人的外在表现可以真实地展现内心情态,也可以虚假地表现某种特定情态。伴随着说话人言语行为的动作、神态、眼神等细节,可以具有虚假性。当说话人的犹豫是虚假犹豫时,这一语句的使用便成为一种有目的的、用以表现某种状态、从而引导听话人对说话人的情态有某种特定认识的语用策略。我们可以暂时称这种用法为表达“虚假犹豫”。此时语句的功能为语用的,主要目的是强调后续信息在某种程度上的不一般。

引言中的帖子可以看出,观众对这一语句的一般印象是,说话人后续话语的表达与否并不以听话人的态度为依据。语料也显示,除了在君臣、上下级等特定对话关系中说话人的请示常为真实的之外,在更多语境中,即使听话人拒绝了说话人的表达意图,只要说话人的表达欲望强烈,完全可以不顾听话人的态度继续表达。这种“虚晃一枪”的做法,也显示出“犹豫”的虚假性中国论文网。例如:

5.她突然道:“有句话一直想对你说但又不知该不该说。”我笑道:“不该说就不用说了。”她上牙咬着下嘴唇,下定决心:“我觉得还是说了好。”

6.周宇突然喊住他:“杨书记,我有句话想说,又不知道该不该说?” 杨海民淡淡地说:“如果你还没有考虑好,就不要说。我的经验是,当一句话不知道该不该说的时候,往往是还没有考虑好。”

周宇似乎听出了杨海民有些不耐烦,他脸涨红了,突然开口道:“杨书记……”

可见,在这一语句发生的会话语境中,说话人表现出来的犹豫不决可以分为“真实犹豫”和“虚假犹豫”两种。当说话人的犹豫是“虚假犹豫”时,这一语句可以“对说话人的犹豫情态进行强调,引起听话人的注意。

二、虚假犹豫用法的产生

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说话人一般总是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话语,而不会选择对自己不利的。一般来说语文教学论文,没有思考好的话,很可能会造成会话中断,甚至破坏交际双方的人际关系,因此面对自己想说而又没有想好的话时,人们大多选择不说、“欲言又止”。说话人既然表达出了“有(一)句话(我)不知(道)该(说)不该说”,显然后续话语是所“欲言”的,具有一定程度的表达欲望,但为什么又“不止”呢,可见后续话语对说话人来说比较重要,不得不说。

既然是有表达欲望、重要的话语,说话人自然希望能够引起听话人的关注,使听话人顺利、正确地接收后续话语所传达的信息。因此,如何引起听话人的注意,成为此时说话人使用某种语言策略的出发点。也就是说,新信息的重要性,以及由此产生的说话人的强调欲望是该语句虚假犹豫用法产生的外在条件。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他人犹豫不决、左盼右顾的情态,都极易产生好奇。例如:

7.我们聊了一会她儿子后,她突然说:“李老师,有句话我不知该不该说?”我说:“那就说吧,你要不说,我就得胡思乱想了。”

8.天一似乎有些感动了,只听通一继续说:“其实有句话,不知道该说不该说……”天一紧张地等待着,没料对方打出一段话:“小样!你还想糊弄我!这个游戏,我早就玩过了!”

例7中,说话人使用该语句后,听话人马上表示“你要不说,我就得胡思乱想了”,可见对后续话语极为好奇。例8中,听话人“紧张地等待着”,也显示出对后续话语极为期待。

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该语句容易引起听话人好奇、关注的特性凸显出来,于是出现特意使用这一语句从而引起听话人关注的情况。当这种“故意”使用经常化,也就成了一种语言策略,发挥特殊的语用功能。即这一语句能够引起听话人好奇的特点,是虚假犹豫用法的内在条件。正因为该句有“吊胃口”的特殊作用,因此在主动情节曲折的电视剧台词中使用较多。

那么,说话人为什么要采用“弄虚作假”的方式引起听话人的关注?这可以从礼貌角度进行观察。

一方面,无论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这一语句都表现了说话人犹豫的情态,对说话人来说,是一种自我形象的贬损,也就是说话人损害了自我的面子。

根据礼貌原则,礼貌行为是一种不对称体语文教学论文,对说话人不留面子的行为,对听话人来说却有面子。而交际双方留面子的目的是为了保持良好的社会关系,使交际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顺利实现交际目的。

另一方面,人们其实并不需要在任何情景中都采取给对方留面子的行为。语料显示,这一语句的使用常常不是必须的,说话人不使用该语句而直接说出后续话语也并不突兀,不影响会话进程。也就是说,某种程度上这一语句是“多余”的。这种不必使用却特意使用的言语行为,可以看做是一种“过度礼貌”。说话人希望引起对方注意,如果直接要求对方“你听我说”,就损害了对方的积极面子,而使用这一语句可以通过损害自我的面子挽救对方的面子,维护交际关系。

三、虚假犹豫的多种语用功能

通过对语料中不同语境和后续语句类型的观察,说话人使用这一语句可实现的语用功能主要有:

(一)引起听话人对后续话语的好奇

通过该语句的使用,引起听话人的好奇,调动对方接受新信息的积极性,把听话人的注意力和兴趣点集中在后面将要表达的内容上。在这种情况下,该语句在使用时常常伴随一种神秘的口气。例如:

9.过了一会,中年妇女走到林大妈身边对大妈说:“大姐,看你是个好人,有句话不知该不该说?

需要说明的是,例9出自题目为《“大师”设局 消灾解难骗走大妈两千元》的文章,这里的中年妇女即为“大师”。结合语境可知,“算命大师”使用这一语句,目的就是引起听话人的好奇,从而进一步咨询如何“消灾解难”。

前面例7中说话人使用完这一语句后,听话人马上表示“你要不说,我就得胡思乱想了。”充分说明了该语句极易引起听话人的好奇心,使之迫不及待地全神贯注于后续话语内容。

(二)引起听话人对后续话语的重视

通过该语句的使用,提醒听话人后面将提供重要信息,应特别关注,甚至高度重视。例如:

10.一个星期日,孙俍工早早来约毛泽东。二人散步到一个僻静处所,孙说:“润之,我有句话要劝你呢。想了好久,不知该不该说?”“孙先生是我的老师,有话快请说吧!”

11.许军变得严肃起来,“强哥,有句话老弟不知该说不该说。” 钟强没说话,只是用目光询问着。“不管你怎么做,别把自己搭进去。你只是一个警察,抓到他就行了……”

例10中语文教学论文,“二人散步到一个僻静处所”,就是对后面将要进行的重要谈话的语境铺垫中国论文网。交际双方的身份关系为师生,一般来说身为老师的说话人完全可以直接对学生提出任何看法,更何况是“想了好久”的。而谈话时两人先到僻静之处,说话人又使用“不知该不该说”,不得不引起作为学生的听话人的高度重视。后续话语中,说话人所谈正是听话人的“革命理想”,正是一个严肃的话题。

例11中,后续话语的重要性首先表现在说话人的情态上“严肃起来”,在这一情态下又使用了“不知该说不该说”,能够提高听话人对后续话语的重视程度。

(三)提高后续话语的可接受性

语料显示,这一语句的后续话语摘要求,对其消极面子的损害更大。与此相反,表达出犹豫不决、没有把握的情态,则伤害说话人的积极面子。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中学生语文审美素养刍议-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移就”修辞的特点_通感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语文教学论文
最新语文教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语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