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两个重要的内容,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所谓“下笔如有神”的境界是建立在“读书破万卷”的基础上的。如果我们将阅读教学和习作练笔巧妙地结合起来,就会相得益彰,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上完课文总复习时,让学生阅读课文的开头,体会开篇的写法,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开头方式反复朗读,说说喜欢它的理由或这样开头的好处,在同学们寻找、阅读、思考的过程中,把作文开头方法总结出来。
关键词:阅读课文,教学,习作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两个重要的内容,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所谓“下笔如有神”的境界是建立在“读书破万卷”的基础上的。如果我们将阅读教学和习作练笔巧妙地结合起来,就会相得益彰,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1. 用好教材所给的范式,读中学写
教材中所选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有的是名家名篇,有的是学生的优秀作文,可以说为学生学习写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我们要利用阅读教学,让学生以此为鉴,从读学写,读写结合,促使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1.1 从文中学习写作的方法
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因题材和体裁的不同,写作方法也有所不同。教学中可根据单元目标的训练,结合教学,学来文章的写作技巧,进而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如:学习《人物描写一组》的课文,在教学时,让学生反复感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及心理活动的描写去刻画人物形象的。免费论文。学生有了课文中的几篇范例,写出了一篇篇描写自己身边熟悉的人的文章:《城市的美容师——清洁工》、《我的XXX》,还模仿了课文《刷子李》写出了《剪裁王》、《编织朱》……篇篇习作里的人物都描写得栩栩如生,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学生笔下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1.2 从文中借鉴开头的方法
上完课文总复习时,让学生阅读课文的开头,体会开篇的写法,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开头方式反复朗读,说说喜欢它的理由或这样开头的好处,在同学们寻找、阅读、思考的过程中,把作文开头方法总结出来。比如文章《一夜的工作》——开门见山法:《穷人》——环境渲染法;《走遍天下书如侣》——设问开头法;《少年闰土》——景物描写法,此外还总结了用排比句、歌词、名言警句作开头,或人物描写语言、抒情叙述方式作开头等等。此时,更深一步地引导学生,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如果在习作中也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开头,往往能引人入胜,还可以起到开拓思路的作用。在今后的写作里,学生掌握了开头写作要领后,作文中开头方法越来越新颖别致,形式多样,杜绝了千篇一律。
2.用好教材所有的空白,读中练写
有的课文在叙述过程中,基于主题和表达的需要,省略了某些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走进文本,感悟人物形象,引导他们对文本中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部分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解释、补充和说明。这样的小练笔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感悟,而且由于简短易写,教师指导及时,更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
2.1 变省略号为文字描述
文章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省略号,千万不能让学生轻易放过,因为在这些看似“无内容”的空白之处,实际上却存在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如《穷人》一文就运用了多处省略号,在教学桑娜抱回两个孩子后矛盾的心理活动时,抓住作者在这里所使用的七个省略号,引导学生想象主人公此时此刻内心是怎样的矛盾。学生积极主动开动脑筋,想象力极其丰富,很好地诠释了桑娜当时的心理活动过程。
学生1:桑娜会想,丈夫回来会说什么呢?她担心丈夫会不同意收养两个孤儿。免费论文。
学生2:丈夫回来可能会责备她,怪她多事,给家庭带来困难。
学生3:她觉得这样做给丈夫增加了新的压力,有点对不起丈夫。
学生4:桑娜想丈夫会因为收养孤儿而揍自己一顿。但她会觉得自己被揍一顿也好,希望丈夫出气后,就能答应收养孤儿了。
……
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勇敢地写出来,并与全班同学交流探讨。这样一来,学生在想象补白的过程中,不仅理解了省略号具有“此时有声胜无声”的作用,而且真切地感受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加深了对人物形象的感悟,同时也学习到了独具匠心的语言表达形式。
2.2变课文插图为文字描述
小学课本图文并茂,形象具体,可对于这些插图,有些文中只是一笔带过。这可是一个宝贵的资源,在教学中如果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就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根据插图的种类,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或启发学生绘声绘色地叙事,或栩栩如生地状景,或神形兼备地写人,或身临其境地谈感受。使用得当,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还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像欲,丰富学生的习作材料。
如在教学《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文,对于课后的插图,文中只用一句话作了介绍: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一次次呼喊出同一个心愿。2002年10月19日,全长1338米的风火山隧道终于胜利贯通了!于是让学生看文中的这张照片,请大家仔细观察,试着为这张照片写一写解说词。
学生写道:2002年10月19日,全长1338米的风火山隧道胜利贯通,世人的目光在这聚焦。免费论文。风火山隧道口上高高地树起了“世界第一高隧,风火山隧道”的牌匾。鞭炮声、欢呼声、掌声,把风火山变成了欢乐的海洋。筑路大军们挥舞着彩旗,高呼着“胜利”的口号,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欢庆他们的胜利。
3. 用好教材中拓展延伸点,读中引写
拓展延伸点既是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衔接点,也是文本理解向习作练笔过渡的有效落脚点。拓展延伸点或关注文本的背景,或链接到相关的事件,或引申到类似的现象。总之,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向生活的大门,选择更多,思维更开阔。如《小摄影师》一文,给人留下非常大的想象空间。小男孩会回来吗?若不回来,那他是怎么想的?若他会回来,又是什么促使他再次拜访高尔基?这是个极好的练笔机会,学生对此也很感兴趣,因此,将文本进行延伸,以“小男孩会不会再来”为线索,让孩子发挥想象练习续写故事。一节课,学生竟然可以洋洋洒洒两页纸,他们想到了小男孩的懊悔,想到了小男孩在高尔基窗前的整夜守侯,甚至想到了世俗的秘书不让小男孩再次入内,小男孩怎样巧见高尔基……看来,孩子的智慧是无穷的,只要给他们提供一个平台,他们就可以尽情挥舞。由此看来学生们的思维很活跃,想象也非常丰富。
4.用好教材中的争论点,读中辨写
描写人物真实而细致的心理是学生习作的难点,比较普遍的问题是,讲人物感情和心理简单化、概念化,缺少个性化的表达。抓住文中人物的特点,挖掘其内心中复杂的心理,多视角剖析和勾画是引导学生走出心理描写误区,强化个性化表达的突破口。
《中彩那天》一文中,父亲为同事捎的一张彩票中了名牌汽车,于是,他面临着一场道德的抉择。在此,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同学们,此时父亲的内心是多么矛盾哪!在他的心中仿佛有两个小人在争议。一个坚持要选择财富,一个坚持选择道德。它们都会说什么呢?”学生分成两派,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学生1:这是你梦寐以求的汽车,今天终于得到了,你不能放弃呀!
学生2:不行,那样做的话就会失去道德!
学生3:你家生活贫困,一家六口全靠你维持生计,如果放弃,可能永远买不起这样的名车。
学生4:不行,那样就不诚实、不守信。
……
随后,学生以《抉择》为题写了一篇小练笔,真实而细致地刻画了父亲矛盾的心理。习作中,一个个真实的、生活化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一个深刻的道德命题在思维碰撞中得到了生动的演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