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毕业论文 >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设计及其比较分析:_公共政策

时间:2011-06-17  作者:秩名
(4)各机关单位根据实际需要办理一张或若干张公务交通IC卡,卡内金额由专用帐户充值,公务出行时在本单位领取交通卡,刷卡消费,公务出行结束后立即将卡交回单位,个人不能保管交通卡,不能用于与公务交通无关的支出。

(5)对各机关单位交通费使用情况定期统计,结果公示,超支不补,节余奖励。

方案四:取消公车,市场运营,补贴到人,私车公用

(1)取消各部门公务用车公共政策,除特殊部门执法执勤车辆外,超编超标车辆全部公开拍卖,司机合理分流;车改后各单位今后一律不再购置新车。

(2)保留部分公务用车,设立统一的公务车辆服务中心,实行市场化运作,按企业模式运营管理,最终实现以租养车、以租更新车,将公务车由纯消耗性项目变成生产性项目。

(3)公职人员按工作岗位、所承担的任务和公务活动量发放相应数额的交通补贴,车改后市内公务出行不再报销交通费用。公务交通补贴发放和使用方式有三种选择:一是补贴不发现金,而是打入市民IC卡,仅限公务出行相关消费,如公务用车服务公司、公交车、出租车刷卡消费,也可用于市内加油站、车辆保险、年检、维修点以及汽车4S店等,市民IC卡内金额专款专用,节余自留,超额自负,但不能用于与公务交通无关的支出;二是发放部分现金给个人,其余部分由单位集中调剂使用,不能平均分配;三是全部以现金形式发给个人,自行支配,超支不补,节余归己,鼓励购买私车,私车公用论文网。

(4)正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根据个人意愿可以选择不领车贴,而由公车服务中心统一提供相对固定的用车服务,固定用车由公车服务中心统一管理,统一档次标准,一车一卡,单车核算;

(5)设立公务交通公共基金,用于重大公务活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支出。

三、政策方案可行性与不可行性

方案一:控制规模,统一标准,单独预算,全面监督

m可行性:

(1)严格编制管理,压缩规模能有效控制公务用车无序膨胀、遏制财政资金浪费,节省开支,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2)如果W市能在全国率先降低公务用车档次,特别是领导干部用车档次,统一全市公务用车的配备标准,不仅能减轻财政负担,也有利于淡化“官念”,有得密切干部群众的联系,创建和谐社会,从而带来政治效益。

(3)公车费用独立单独列支,人大审批,用车公开,费用公开,为堵住公车消费“无底洞”创造条件公共政策,有利于监督部门和广大公众进行有效监督,更大程度避免公车消费中存在的不正之风,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提高改革的社会满意度,增进社会和谐,这也是W市的创新之举。

(4)本方案在原有体制基础上进行完善,基本不涉及现有利益格局的大调整,不涉及货币化改革中补贴发放、司机安置等问题,能在较大程度上避免利益重新分配造成的阻力,改革成本相对较小。如果严格执行改革方案,将会带来很大的社会效益、政治效益和经济效益。

m不可行性:

(1)本方案实施的最大难点,是领导干部的“官念”。长期以来的观念和习惯使公车成为一种与领导级别和地位相对应的待遇,与本方案的措施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官念”不改变,改革难深入推进。

(2)现行预算管理体制的约束是另一难点。由于各地普遍存在公共支出预算编制粗放、支出项目不具体,财政预、决算报告数据不详细、不完整等现象长期存在,造成公车费用支出的不透明,难以有效监管,成为支出“无底洞”。“阳光财政”如不能切实实行,本方案实行难度大。

(3)管理和监督难度大。目前公务用车体制当中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不是相关政策措施不完备,而是执行不到位,监督不力。改革之难,不是措施不到位,而是执行不认真,如果严格执行,长抓不懈,公车改革效果方可显现。

方案二:车辆集中,管用分离,按需用车,费用公开

m可行性:

(1)公务用车集中管理,管用分离,统一调配,资源共享,有利于可以提高公车使用效率和利用率,减少浪费,充分保证公务用车需要,特别是大型公务活动用车需要。

(2)公务用车代币券是对原先公务出行实报实销的优化改进,既能根据公务活动实际发生的费用结算公务车消费金额,同时又具备了货币化改革的某些优点,将产生一定的激励效应,促使公车使用的节约;

m不可行性:

(1)车辆集中、管用分离客观上会给各机关单位公务出行带来不便,难以满足紧急需要;另外派车单位与用车单位在待车时间、服务方面容易产生矛盾和差错,效率难以保证。

(2)不同单位公务车代币券发放定额问题。不同单位工作性质不同,公务车使用量也会有差别,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发放代币券公共政策,最大程度上做到按照公车使用量发放,需要细致调研,合理界定。

(3)非市场化的改革方案存在着重要弊端:一是集中管理的车辆主要是从各部门清理而来,可能会产生车辆管理机构的服务意识较差,自我约束能力不强,车辆使用部门的意见增加等问题。二是机关车队既非企业又非事业的半官半商单位,仍然还是吃大锅饭,盈利了个人拿奖金,亏损了政府掏腰包,可能成为吞噬财政补贴的新大户。

方案三:车辆集中,刷卡消费,集体补贴,包干使用

m可行性:

(1)车辆集中,既能保证统一调配,提高公车使用效率,减少浪费;准市场化运营,又能促使机关车队及其司勤人员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2)集体补贴,包干使用的优点,一是可以避免单纯直接货币“补贴”到个人补贴引起的补贴标准难以把握,导致补贴发放行政等级化,部门平均化,难以真实的公务需求一致;二是集体单独帐户,有利于对车辆运行费用的透明公开和直接监督;三是经费不打入个人帐户,限定用于交通出行开支,最大限度地防止了“福利化”倾向。

(3)相对而言,本方案执行成本低,便于有效监督。交通费集中保管,集体包干,节余奖励,有利于公车消费的节约,也有利于接受监督部门的监管,节省监督成本论文网。

m不可行性:

(1)准市场化用车服务,半货币化补贴的方案终究是一种不彻底的改革。各部门的车贴发放标准,理论上可以按部门性质、公务出行量等因素分类,但操作起来难以把握,容易在不同部门当中引起分歧;

(2)交通费各机关单位集中保管,可能导致公车消费内部平均化的倾向。

(3)机关车队准市场化运营也有明显缺陷:若公车中心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企业,它必须完全市场化,追求利润最大化,可能难以保证和满足机关单位公务用车的需要。

方案四:取消公车,市场运营,补贴到人,私车公用

m可行性:

(1)本方案充分考虑公职人员的不同用车需求,借鉴其他地方货币化改革方案并加以完善,是一种相对完备的改革方案。对普通公务员和一般干部根据工作需要发放交通补贴,对领导干部公共政策,如各机关单位“一把手”可以不领车贴,提供相对固定用车,提供统一标准、相对廉价用车服务。

(2)取消公车、私车公用,从根本上解决超编、超标配车以及公车私用等问题,革除旧体制弊端更加彻底。

(3)经济效益相对较高,能有效遏制公车消费不断膨胀,降低行政成本。W区县(市)的试点经验以及国内其他已经进行车改城市的改革实践表明,货币车改方案能一般每年节约财政开支1/3,甚至更多。

(4)可以提高办事效率,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公车改革后,公务人员自己开车、坐出租车或骑车办公出行,能促进干部作风的转变,可以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公务人员自己掏钱坐车,会增加成本观念,有些工作可以合并起来一次完成,提高工作效率。

m不可行性:

(1)单纯直接货币“补贴”到个人补贴引起的补贴标准难以把握,导致补贴发放行政等级化,部门平均化,“一刀切”的简单化倾向,难以真正与公务需求一致;车贴发放标准,理论上应该按岗位性质、工作需要和公务出行量来衡量,但操作起来很难把握,就各地改革实践来看,绝大多数还是以职务为主要依据,目前还没有地方能真正做到群众要求的“与公务需求挂钩”。同时,由于补贴标准落差较大,难以保证内部公平,容易在公务员当中引起分歧。

(2)给公务员发放用车补贴,会在群众中造成“福利化”的印象。

(3)取消公车,发放货币补贴,“私车公用”,可能在领导干部和普通公务员当中造成不同的影响,形成相反的效果。普通公务员可以直接领取货币补贴,“私车公用”的积极性比较高,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而领导干部一般性的公务接待和公务出行相对较多,租车和亲自开车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工作不便,改革的积极性相对较低。

(4)取消公车,私车公用后,如果配套的监督执行不力,新的纰漏很快就会滋生,例如一些企业可能会主动向主管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提供车辆或派车接送,部分公务员“车贴照拿,公车照座”以及“拿车贴,坐企车”等现象很难消除。

四、政策方案比较选择

总体上,上述4种备选方案均有其明显优势,也有其不足之处。对于W市级机关公务用车改革而言,最终的方案选择取决于W市的改革思路与目标侧重。具体来说公共政策,方案1以强化政府规制为主导,改革的亮点是民主监督,对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是一大突破;方案2是方案1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涉及用车制度的改革,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引进了市场因素,但方案2仍然强调体制内加强管理和监督,是非货币化的改革;方案3实行准市场化运营,非货币化补贴,在不同程度上运用了政府规制与市场调节两种手段;方案4以市场调节为主导,并加以完善,以最大程度切合实际公务需求。

(一)政府规制由强到弱、市场机制由弱到强的方案排序

政府规制与市场机制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本报告提出的四种备选方案中,政府规制强的方案,市场作用机制弱,反之亦然(如图1)。

 
  公共政策

 

图1:政府规制与市场机制作为参考变量的方案比较

就目前全国公务用车改革实践经验分析,今年来许多尚未全面推行货币化改革的城市都在加强管理和监督,并在不同程度上遏制了超编、超标配车,公车私用,浪费严重,财政开支恶性增长等现象;一些城市推行了准市场化、半货币化的车改方案,典型代表如南京;另外一些城市推行比较彻底的改革方案,如取消公车、货币化补贴,典型城市如珠海等。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作用,推进“两翼”万元增收工程
下一篇论文:关于农民工媒体报道的思考_构建
毕业论文分类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护理毕业论文 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毕业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 法学毕业论文
相关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最新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读者推荐的行政管理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