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让读书声溢满课堂-论文网

时间:2013-11-30  作者:赵菲

论文摘要:让读书声溢满课堂-论文网
论文关键词:读书,声溢满,课堂
 

语文的课堂应该是书声琅琅的,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品味,读中寄情,让读书声溢满课堂,从而感受祖国文化的魅力。

我们的语文课堂现在追求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的同时总感觉学生分析讲解过多,而原本声情并茂的朗读越来越少了,失去了语文本身特有的魅力。怎样让学生活起来的同时又不失语文的本色呢?我做了如下的尝试:

一、预习中的“读”

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最好办法,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是教育的主要目的,也是人生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在布置预习时,要求学生做到“三”读,首先是出声读课文,要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遇到不认识、叫不准的字,绝不放过;再读时整体去感知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三读时可以默读,通过圈、画重点词、句去分析、理解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悟,提出不懂的问题。只有这样反复的读,学生才能在预习中有所收获,能真正发现问题,为展示做好准备。

二、展示课上的“读”

1、读与想象结合

如果课堂上大量的去分析讲解,会使原本优美的文章变得支离破碎、索然无味,学生失去了积累语言的机会,对美的感受也被冲淡了。只有声情并茂地读,才能领会文章的内容,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对汇报圆明园昔日辉煌的小组,我提出这样的建议:这一段内容比较浅显,不要过多去分析,就是通过你们的朗读再现圆明园的美。于是小组讨论时围绕着我的建议设计出了这样的思路:首先展示搜集到的圆明园图片并伴有说明,让同学们了解圆明园内的多种景物,然后边朗读边想象,一名同学读“圆明园内有金碧辉煌的殿堂,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另一名同学接着“我仿佛看见了气势雄伟的大殿内正在举行加封典礼,而在那小巧别致的亭台中,我感受到了江南风光的妩媚秀丽……”由“热闹的买卖街”学生想象出街市上人来人往,叫卖声不断,一片繁华景象;由“山乡村野”学生联想到乡间的宁静,炊烟缭绕,虫儿鸣叫。这样边读边想象,学生真切感受到圆明园的美,感受到语言的美,最后他们又设计了由一名同学感情朗读这部分内容,为学生头脑中再次勾画出一幅完整的圆明园美景图。读到这儿,我觉得还不够味儿,于是我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圆明园的美景吗?”大家异口同声:“喜欢。”“那么,就让我们共同来朗读这一段。”这样的设计,让每个学生都置身于美景中,置身于优美的语言中,从而真切感受到圆明园的确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为下文却被英法联军夺走、大火烧毁不禁产生愤怒,更为清政府的无能感到愤慨,感情自然而然产生了,无需刻意雕琢。这是朗读带给每个人的切身感受。

2、读与理解相结合

朗读是为了帮助理解,而理解又可以促进朗读,使朗读更精彩。如学习《卡罗纳》一课,学生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的句子,理解卡罗纳失去母亲后的悲痛,是老师和同学给了他安慰,他得到了母亲般的关爱。同学们挖掘的很深,但感情似乎没到位,于是我抛出这样的问题:你感动了吗?哪些地方打动了你,把你的感动读出来。学生立即进入角色,深情地朗读,接下来是指名读,挑战读,真情充满课堂,充满每个孩子的心中,不仅使课文内容得到升华,更使孩子们的感情得到升华,知道怎样去理解别人,去帮助别人,知道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她能给人以春天般的温暖,她能融化一颗冰冷的心。卡罗纳在这么多爱的笼罩下,心头的悲伤会渐渐消退的。这是朗读所特有的功效,是任何教学手段无法代替的。

3、读与评价相结合

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说:“求知、想好、爱美,三者都是人类的天性。”“教育的目的在‘启发’人性中固有的求知、想好、爱美的本能,使他们尽量伸展。”恰当的评价不仅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更能激励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我们强调评价不仅仅是师对生,也应该是生与生之间的评价,对别人评价的同时,也是自己认识的提高。

如学习《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学生抓住描写主席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出主席在失去儿子后,内心承受的巨大悲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这又是怎样艰难的抉择啊?“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铮铮的言语下,是毛主席那宽阔的胸怀和那深深的慈父之情。理解课文之后,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才是更感人的。学生的评价也是精彩的,全面的。有的说:“朗读的语调比较深沉,能表达人物的内心。”有的说:"通过你的朗读,我看见了一位父亲伫立窗前,眉头紧锁,一根接一根的吸着烟,他在承受着怎样的痛苦啊?”有的说:“我的评价只有两个字‘精彩’。”掌声接连不断,为朗读的同学,也为评价的同学。这样的朗读,这样的评价,调动着每一人,感染着每一个人。通过朗读与评价,学生的思想感情得到展现,语感得到培养,这就是朗读的魅力。

4、读与拓展延伸相结合

每堂课我都涉及拓展训练,如创作或阅读链接。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写成小诗或短文,也可能是教师提供材料,学生朗诵出来,这是学生情感的又一次升华。如学习《学会看病》一课后,学生朗读自己的创作:

《特殊的母爱》

不要嫌妈妈的怀抱不够温暖,

再温暖的怀抱总有离开的一刻;

不要怨妈妈的语言过于刻薄,

狠下的心才会让你无所寄托;

在冷漠与尖刻中,

我们被锤炼,

我们变坚强。

细细品味

妈妈的爱早已汇成涓涓细河……

在学生稚嫩的诗句中,深情的朗诵中,不仅课文内容得到深化,感情得到升华,也培养了孩子创作美,欣赏美。

读中想象,读中理解,读中评价,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读书声溢满课堂,这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不断追寻的。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再论语文教学中的“背诵”_意义-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_抓住课文的关键词-论文网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小学语文论文
最新小学语文论文
读者推荐的小学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