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小学数学论文

有效梳理精彩提升—浅谈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性_注重提升-论文网

时间:2014-12-24  作者:王晓萍
我窃喜,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资源吗?

于是,同学们都陷入了深思,并自发地讨论、交流起来:“我觉得这三种形状的特征是一样的,都是上下一样粗。”

“这三种形状的上下底面都是一样的。”……

“那圆锥可以用这个公式计算体积吗?”我趁机追问。

“不可以,因为圆锥的上下不一样,只有一个底面。”同学们几乎是异口同声。

“老师,我觉得三棱柱也可以用底面积乘高的方法计算体积。”

“只要符合这些特征的立体图形都可以用这个公式来计算体积。”刚才提出问题的小男孩替我作出了总结。

“真了不起,这个要到初中才学到的知识就被我们发现了,老师为你们感到高兴,因为你们已经迈出了主动探索的第一步。”成功的喜悦在每个同学的脸上跳跃,学习兴趣自然更浓了。

(二)引导自主梳理知识,有效建构认知框架

复习不等于重复,它是在学生学完了数学的某一个单元或全部内容之后,进行的一次系统地、全面地回顾与整理,以达到将各部分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构建数学知识的结构体系,形成整体性的数学“认知框架”,进一步完善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梳理基础知识是关键。

如复习《常见的量》,这是学生在不同学段学过的比较独立的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复习,让学生能够把这些比较零散的量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出示课题以后,我让学生花一分钟时间先静静回忆小学阶段学过哪些计量单位,然后引导他们在小组内进行分类整理。六分钟以后,全班十二个小组全部整理结束。

“你把常见的量分成了哪几类?”学生很快把七大类量整理得清清楚楚。

“请你用合理的顺序给这几类量排一排,并说明排列的依据。”同学们一时被我问住了。

教室里顿时没了一点声音。这时,班上的小个子男孩高高举起了手。我请他把卡片上的各类量在黑板上排列。果然,他把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容积单位排到了一起,质量单位、时间单位、货币单位独自一类。

“因为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之间有联系,所以我把它们排到了一起……”

听完他的解释,同学们恍然大悟:“原来还真有这么大关系呢!”

接着我让学生把各类量中的计量单位全部按大小进行板书,这时,呈现在黑板上的已不再是单独的量了,而是一张常见量的知识网。

当然,在引导学生自主整理的时候,教师要对整理的方法进行指导,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了这样的意识和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在每一个单元学习结束后,会自觉主动地尝试自己整理知识,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意识和复习整理的能力。

(三)练习设计层层递进,注重有效提升

复习课的主体是知识的再现,就是学习将已学过的知识不断提取的过程,教师要通过合理的方法,设置恰当的问题与习题,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以唤起学生的回忆;多练习一些分层次的练习题。分层次的练习题的设计应把握知识的连接点,做到一道练习题击中多个知识点,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在复习中通过总结以往的数学知识,使学生集中温习,集中理解,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见多识广的基础上,加强概括、分析、综合、比较,揭示解题规律和思考方向,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获得新鲜见解。

例如:在复习《平面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

如图(单位:厘米),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面积的最简整数比是()。

我让他们先独立思考解决。因为对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比较熟悉了,所以学生对这道题并没有太大的难度。才一会功夫,全班除了个别学困生外都举手表示已经完成。

我先请一位中等生说说她的解决思路:“先分别计算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再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去比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和,结果是2:3。”

“我是分别计算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然后再比,结果也是2:3。”

这时,教室里还有五分之二的同学把手举得高高的,“这样做太麻烦了!”

“哦?”我故作惊讶状,“还有更简单的方法吗?”

“我是在平行四边形内添了一条线,把平行四边形平均分成了两个三角形,它们跟右边的三角形是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占了两个三角形,而梯形占了三个三角形,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梯形的面积就是2:3。”

刚才用前面两种方法的同学恍然大悟,一个女生还小声地自责:“我怎么没想到这种方法呢,真简单!”

“同学们,其实好多数学问题不只有一种解决方案,只要你们肯积极动脑,老师相信你们的解题方法会越来越巧,越来越妙。”

【结束语】

新授课像“栽活一棵树”,复习课似“育好一片林”,栽活一棵树容易,育好一片林要花功夫。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是获得聪明。真正的数学复习课是学生认知策略的习得、数学思想方法的获得及解决综合问题能力提高的极好时机,应该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因此我们的努力就不应该仅用在记忆上,而应该用在思考上,必须让学生生活在一个思考的世界里。我愿意做学生积极思考的同路人,让复习课成为学生的智慧之旅,生命之旅。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优化课堂提问策略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_有效性-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浅论本科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培养的必要性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小学数学论文
最新小学数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小学数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