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教育管理论文

中国高等教育市场供求的非均衡性分析与策略选择_供求矛盾-论文网

时间:2014-12-06  作者:马杰

论文摘要:高等教育大众化使我国的高等教育市场的供求关系出现了严重的失衡现象。本文从高等教育供求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了中国高等教育市场供求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最终提出我国高校必须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研究市场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求较高的就业率从而占领稳定的教育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供求矛盾,非均衡性

自从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飞速发展,无论是在高校的数量、办学规模还是在办学层次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变化,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以及在未来的发展中,高等教育市场的供求矛盾将深深地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因此,探讨中国高等教育市场供求的非均衡性及其影响,对我国高校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高等教育市场供求包括高等教育需求和高等教育供给两个方面。高等教育的需求是指国家、社会和个人对高等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高等教育的供给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高等教育机构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教育机会或教育产品。

一、中国高等教育市场供求的非均衡性表现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化的条件下,市场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和制约作用越来越不能忽视。一般说,我国高等教育市场供求主要呈现出结构性失衡,突出表现在不同学历层次、不同学科专业、不同地区和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差异十分显著;而从两种市场供求关系上说,我国高等教育第一市场供求关系矛盾日渐趋于缓和,而第二市场供求关系矛盾日益加剧。

高等教育第一市场供求关系的矛盾主要表现为广大民众对高等教育的总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大于高等教育的总供给。从图一可以看出,自1999年国家实行扩招政策以来,我国高校的招生人数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递增。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200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21%,高等教育规模已居世界第一。2006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上升至22%。随着我国招生规模的持续增长,预计到2010年将突破600万人。

我国人才供应的“井喷式”增长,一方面有利于我国人力资本的积聚、就业者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综合实力的增强;但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劳动力总体供大于求,传统提供给大学生的城镇单位就业岗位的年增长量远远滞后于毕业生增长的人数,导致全区人才供求形势发生了逆转。可以说原先的高等教育卖方市场已转变为完全意义上的买方市场,因而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

图一:1999-2006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供给能力图

图二显示全国七大区域普通高校2006年的供给能力比较图。不难发现,华东、华中、华北三大地区的普通高等教育的供给能力远远强于西北、华南地区的普通高等教育的供给能力。可见,我国普通高校的供给能力在区域上呈现出非均衡性,从而使得在区域上高等教育的供求矛盾也呈现出非均衡性。。

图二:中国各地区普通高校2006年供给能力一览表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0-2007年)整理

相反,高等教育第二市场供求关系的矛盾却愈演愈烈。高等教育第二市场的矛盾主要表现为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加与社会对高校毕业生需求不足之间的矛盾。实施扩招后,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供给能力大大提高,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而毕业生就业率却在逐年减小,而在我国,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大幅度增加,就业问题更加严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日渐以较大的幅度下降(见图三)。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6)》提供的数据,2005年高等学校毕业生有307万人,当年城镇各种所有制单位实际录用的高校毕业生为202万人,除去25万左右录取为研究生和出国留学的人员以外,有60~70万人未找到正式岗位。2006年底,劳动人事部门确认,当年有120万左右大学生没有当期就业;社会科学院专家研究结果表明;2007年毕业的495万毕业生中有140万没有找到工作,2008年不能如期就业的毕业生规模可能会达到160万。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8年《社会蓝皮书》表示,2007年全国近500万高校毕业生中,至今仍有100多万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2008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达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我国今年的城镇新增就业岗位没有明显增长,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图三进一步显示,我国高等教育第二市场的供求矛盾是供给远远大于需求,即我国普通高校的研究所、本科生、专科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目前已降至70%以下。

图三:中国普通高校2001-2006年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一次性就业率比较曲线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0-2007年)整理

总的说来,我国高等教育供求的非均衡性表现在很多的方面,可是说是各种失衡形式同时并存,矛盾突出。首先,从供求总量上看,一方面我国每年希望进入高等院校深造的人数较多,即对高等教育服务的需求相当旺盛,而各高校能够承担的招生数量有限,在“服务”这一点上,表现出供给制约高等教育供求总量均衡的问题。另一方面,我国每年从各高校毕业的人才数量即产品供给相当可观,但由于多种原因,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在“产品”这一点上,表现出需求制约高等教育供求总量均衡的现象。其次,从供求结构上看,一方面个人与家庭受各种因素影响将求学意向定位于社会热门专业,冷门专业几乎无人报考,表现为热门专业报考人数甚多,招生指标有限,供给不足,而冷门专业有指标,学生无意就读,需求不足。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初探珠三角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与教育-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职业学校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学生评价_团队-论文网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教育管理论文
最新教育管理论文
读者推荐的教育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