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以生为本”, 重视个性
以生为本,要看到眼前的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个体,我们要通过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个性心理素质和民族文化素质的全面培养,使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和高尚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个性修养和踏实的科学态度,在数学学习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还要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个体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措施。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的身心特点及阅历经验,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训练。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教学。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自学生在生活中的积淀,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有意无意地接受了一些与数学知识有关的生活知识,这些知识为学生完成数学化奠定了基础,是可供借用的有效教学资源。如我在教学数轴,从学生熟悉的温度计开始,水平放置温度计,抽象出“数轴”;由购物引入打折销售的应用问题教学。
第二,以新旧知识的冲突点为切入点教学。新旧知识切入点是学生思维发展的临界点,以此为切入点,就能促进学生新旧知识的重新整合构建。如我由有理数的运算引出无理数的产生,等腰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1时,其斜边的长就是一个无理数。
第三,以学生熟悉的周围生活为素材教学。贴近生活,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是新教材的一个着力点。学生鲜活的生活内容为数学学习提供了丰富素材。如我以“天平”作为等式的模型研究等式的基本性质,在天平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重量,天平仍然平衡。即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等式仍然成立。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在发挥传统教学方法的长处的基础上,采用活动式教学方法,走特色教学之路,育社会精英之才。
参考文献
[1] 李萍,建构数学活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中学数学教学与参考,2009.11
[2]谌业锋,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现代教育,2009.7
[3]《数学课程标准》编写组,《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