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试比较钟嵘“滋味说”与司空图“韵味说”之异同

时间:2016-06-05  作者:屈婵媛
“象外之象”中的第一个“象”字,阳光体育论文指诗人所描绘的带有感性特征的艺术形象;第二个

“象”字,指读者借助于诗人所创造的艺术形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通过想象之后显现于心目中的意象。司空图对这种意象极为称赏,他引戴容州语说:“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又说:“意象欲生,造化己奇!” [5]显然,他认为,活生生的艺术形象,其妙处己经达到与造化同工的地步了。

   总之,司空图所讲的“韵味”就是艺术美。这种艺术美不同于自然美,而是艺术的再创造,是诗人按照一定的艺术原则来描写生活的结果。只有塑造了“象外之象”,包含着“韵外之致”的诗篇,才具有“味外之旨”。

三、“滋味说”与“韵味说”之异同

     钟嵘从四言诗与五言诗的比较中,得出五言诗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的结论,肯定了五言诗的艺术价值。并从诗歌创作的角度,提出了“滋味说”,倡导诗歌要有“滋味”。“滋味”是指诗歌悠远醇厚的美感,或可称诗美与品位。而对如何才能创作出有滋味的诗歌,钟嵘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是赋比兴三义应“酌而用之”,而又特别突出“兴”。他以为“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此看法凝结着钟嵘在前人基础上对诗艺探讨方面的拓展,他还认为比兴可以化情思为物象,从而造成“余味曲苞”的艺术效果。这正是“诗味论”的最基本点,要求诗歌有余意,耐人咀嚼,令人回味无穷,而非似一洼清水般一览无余。二则是诗歌“风力”与“丹彩”的结合。“风力”即要求诗歌思想内容的刚健挺拔,“丹彩”指词采的华茂,实际上是要求诗歌质与文的有机统一。“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不仅适合于诗歌创作,钟嵘更将这一原则贯彻于诗歌的欣赏品评中,将其作为品评的标准。

司空图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与“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其实是一个相统一的整体,一为创作手段,一为结果,二者共同构筑了司空图的诗学体系—韵味说。韵味说的实质就是强调言外之意、味外之味。司空图强调诗歌语言文字之外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较之钟嵘而言,将诗味论大大推进了一步。这一进步,反映出在诗艺探讨方面质的不同。尽管早在刘鳃就已注意到“文外之重旨”,钟嵘也认识到“文已尽而意有余”的美学特质,但真正形成诗学体系的任务无疑是由司空图完成的。

也可以说钟嵘的诗论仍没有超越“文质”论的传统框子,既重文也重质。而司空图实质上不仅谈诗艺,且情有独钟,偏爱于冲澹自然含蓄的诗风,把诗味引发到味外之高处。这份倾心、偏爱与提升,大致限定、指明了后世“诗味论”的取向。

【参考文献】

[1]      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上册)。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49页。

[2]      刘熙载:《艺概·诗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97页。

[3]      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二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年版,第200页。

[4]      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64年版,第323页。

[5]      何文焕:《历代诗话·二十四诗品》。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41页。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神秘的“Companion”--解读狄金森情诗中的原型人物
下一篇论文: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乡下人家》文本解读的“入”与“出”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