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是21世纪图书馆迎接网络时代的重要战略,这项工作关系着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当前,如何加快地方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主动跨入数字化时代,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实施数字化建设,首先要解决人力资源这条“短腿”问题,必须注重对现有人员的信息素质培养,突出图书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专业教育,使之紧跟信息化的发展步伐。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是21世纪图书馆迎接网络时代的重要战略,这项工作关系着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虽然21世纪传统图书馆和自动化图书馆暂不会消失,但随着电子出版物的盛行,数字图书馆将居首位。未来的图书馆将以服务特色和技术手段论高低,能否迅速占有信息资源并向社会提供信息产品将成为衡量图书馆的标准。21世纪信息产业将为GPN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数字图书馆作为图书馆的主要方向,它的研究与建设水平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图书馆在未来信息时代的地位和作用。由此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认真研究在新世纪数字图书建设这一重要课题。
当前,如何加快地方高校 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主动跨入数字化时代,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科技论文。科技论文。
1 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技术融合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
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区别只是图书馆在发展阶段上的区别,并不是本质意义上的区别 。因为计算机的大规模普及和Internet的畅通为数字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而传统图书馆的馆藏、分类、编目、查询、资源共享、传递等固有的模式,则是数字图书馆 产生与发展的坚实基础,没有传统的图书馆,就没有日后的数字图书馆。
2 人力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关键
人力资源,即数字图书馆的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及其后续储备人才,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关 键。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确立“以人为本”。传统图书馆时代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基本模式是 人与书的结合,或者说是以书为媒介与读者的结合,也就是人与人的结合。而数字图书馆时 代图书馆员工作的基本模式是人与计算机的结合,也就是所谓的“人机结合”,工作人员得 通过计算机和计算机通讯网络来获取或提供信息服务。因此,数字时代图书馆员既要有扎实 的传统图书馆学知识,又要兼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知识,并要通晓知识产权 (版权)保护和网络安全维护知识,即是通才、复合型的人才。美国报刊曾称:电脑图书馆管 理员、对答网络技术人员是21世纪头10年将问世的10种兴起职业中的两种稀缺人才。而在我 国 由于图书馆数字化起步较晚,计算机在全社会普及率不很高,目前,各类高校特别是地方高 校图书馆尚囿于传统的馆藏、借阅工作模式。工作人员中的“两多”和“两少”现象较为普遍,即低学历者多,非图书馆专业毕业者多;图书馆学专业者少,懂信息技术者更少。因此 ,高校图书馆要实施数字化建设,首先要解决人力资源这条“短腿”问题,必须注重对现有 人员的信息素质培养,突出图书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专业教育,使之紧跟信息化的发展 步伐。同时,要花大力气进一批能驾驭计算机开发、运行管理和维护的专业人才,并配备若 干名知识产权方面的专业人才,为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信息化发展和网络化管理作好人力 资源的准备。
3 数字化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前提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分布式的图书馆群体,数字图书馆是面向对象的数字化多媒体信息库,数字图书馆是与平台无关的数字化资源集合。数字图书馆具有强大的信息传播与发布功能。
数字化资源建设是发展数字图书馆的前提条件,不然,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犹如无米之炊、 无本之木。数字化资源建设要立足于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馆藏资源数字化;二是 社会资源馆藏化。
4 组织模式创新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保证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开放式的硬件和软件的集成平台,通过对技术和产品的集成,把大量的各种文献载体数字化,将它们组织起来在网上服务。它由五大模块组成:各种载体数字化,数据储存和管理,组成有效的访问和查询,数字化资料的传递和接收,权限管理和版权保护。
数字图书馆是一种崭新的图书馆形态。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要构筑一个能与之相匹配的新 的组织模式。对此,我们通常可以从三个层面去理解:一是从数字图书馆构成要素去理解, 即数字资源、网络化存取和分布管理;二是从技术层面去理解,主要包括用户接口、预处理系 统、查询系统和对象库等基本构件;三是从社会组织系统方面去理解,作为社会整个的数字 图书馆与行为个体的高校数字图书馆之间各自的组织结构及相互关系。
从宏观角度去探析数字化后的高校图书馆,它仅仅是日后社会广义数字图书馆众多节点的一 个点,是狭义的数字图书馆。目前,学术界对狭义数字化的高校图书馆机构设置(组织模式) 观点各异。笔者倾向于按主题来设置和划分高校图书馆的工作部门:
1)人文科学部门。负责人文科学方面数字信息的采集、整合、咨询、传播等工作。
2)自然科学部门。负责自然科学方 面数字信息的采集、整合、咨询、传播等工作。
3)数字系统维护部门。负责软、硬件的维护,网络系统运行安全,数据保存备份等工作,兼管知识产权(版权)保护及诉讼工作。
4)管理部门。保障图书馆内部信息的通畅,负责管理指令的下达、执行和反馈,进行上下沟 通业务联系及馆际间横向协作等工作,并对图书馆的总体发展方向、管理目标,作出科学、 前瞻性的规划。
按主题进行部门设置、工作分工的数字图书馆组织模式,是对传统图书馆时代组织模式的创 新,大大精简了传统的庞大工作部门,便于按学科,按工作性质加以划分,着重、着力于对 信息的采集、整合、传播,突出信息咨询服务,有利于优化人员结构配置,降低管理成本, 提升管理效能。按主题进行图书馆组织创新,实质是充分发挥专家型馆员的学科“领头羊” 作用,同时也迎合了数字图书馆各项业务之间相互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
同时,还要注重图书馆人员的素质提高。日后数字化高校图书馆的人员结构应加大高级专业 人员的比重,按数字化的发展建设进程,逐步增加既具图书馆专业知识,又有信息学、计算 机系统运行管理方面一技之长复合型人才的比例;要加大现有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力度 ,使之知识结构能适应数字化的发展要求。
5 改善硬件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基础
目前,高校图书馆大多在筹划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尽管起点不尽相同,但都还属转型发展期 。数字化发展,硬件先行。科技论文。硬件建设要有前瞻性,要建立一套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灵活 的结构化布线系统,这样,才能为日后数字化建设留足发展空间。考虑到高校数字化图书馆 以数据处理和应用为主,最大限度地满足全校师生访问馆藏资源、网上资源的需求,因此在 选择技术和产品时应选择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可即时扩展,且易于维护。总之,高校图书馆 的硬件条件改善要突出能创造开放式的信息环境,重点要抓住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建设高性能、高可用性的图书馆网络及服务系统。
——多媒体阅览室建设。
——书(刊)厅电子化建设。国论文
参考文献:
[1]郭卫真.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68-69.
[2]杜宝娟.试论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4):52-53.
[3].吴志荣.数字图书馆——从理论走向现实.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10
[4]范晓鹏.关于我国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探讨.图书情报工作,20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