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馆员在文献采购时,应广泛征集各学科专家、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专家、教师所选的文献资料基本能满足本校重点学科教师在教学科研上的需求。学科馆员制打破了以不同文献类型来分工的采访形式,方便采访人员完整地掌握学科文献信息,避免不同载体但内容相同的资源重复购置。学科馆员可以按照学校及各学科发展方向、专业设置、经济财力等情况,统筹安排、有计划地为学校建立起科学、系统、符合本校学科发展需要的馆藏。
2.2 经费的合理使用和控制
民办高校购书经费一般是由学校收取的费用中提取一定的比例,图书经费对每个图书馆来说都是有限的,如何将有限的经费合理使用,是做好采访工作的关键,尽管民办高校的专业设置比较灵活,一般根据市场需要变化进行专业设置调整,使采访人员很能难制定长远的采购计划。但采访工作紧紧围绕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之宗旨不能变,所订购图书既要精、专、深,同时又要力求知识覆盖面广,满足大学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不能变。早在1876年,美国著名图书馆学家杜威对文献采访提出“以最少的花费给最多的读者以最好的阅读。”为此,笔者认为,民办高校图书馆在如何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最大限度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可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2.2.1 明确目标定位 采访人员根据学校教学科研发展的需要和图书馆的任务,制定合理的采访计划,馆藏数量应有明确的目标定位。
2.2.2 馆藏应保证重点,兼顾一般 根据侧重点和服务对象的不同,采访也要不断地调整方向。应加大重点学科的采访力度,突出专业图书资源的特色,力求保证专业人员的需求,形成完善的专业图书资源保障体系。同时,图书采访应做到具有前瞻性,及时收藏反映国内外相关的新科技、新成果的图书。
3.2.3图书经费应有预算,量入为出 ,要有特色目标 图书经费的增长速度始终跟不上书价的上涨速度,据统计,目前工科类图书每册均价为35元左右,社科类图书每册均价为27元左右。要满足每一位读者的要求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只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大部分读者的需求。
2.2.4 用系统的发展的观点指导图书选购 按学科、主题、文种、时间、地或等既定结构搜集文献;注重围绕重点学科建设藏书,并注重延伸的分支学科、交叉学科文献的收藏;连续出版物、多卷书、丛书等应强调内容与时间的连续性;随时注意教学、科研发展动态,注意文献的出版及发行趋势,及时跟踪、捕捉新的信息,引导读者关注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
2.2.5 以电子图书补充纸质图书的不足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种形式的电子出版物已大量涌现。电子图书价格低,信息储存量大,存储空间小,方便保存管理、共享,方便检索,深受读者欢迎,理应与纸质图书兼收并蓄。
2.3 畅通的信息渠道、灵活多样的采访手段是质量控制的保证
图书馆必须在原有的采访形式下,不断优化采访质量,采取多种形式的采访模式,达到“藏用平衡”。
2.3.1民办高校应和其他普通高校一样,采用招标的方式来提高图书购置经费的利用效率。由于招标采购引入了竞争机制,图书馆能够获得更优惠的图书价格和更多的配套服务,提高购书经费的使用效率;图书招标也增强了购书经费使用的透明度,能有效地防止贪污腐败行为的发生。
2.3.2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在图书馆网页上建立资源建设部和读者双方互动的信息平台。开辟专栏,让读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向采访人员推荐图书。
2.3.3不定期组织教师、科研人员和学生代表,去书展现场和图书发行所现采。此举可以弥补采访人员知识结构的不足。教师和科研人员对本专业的教学科研情况比较熟悉,对学科的发展动向和趋势比较清楚;学生代表更了解学生群的阅读心理,选择的课外读物和学习辅导书借阅率更高。我校赋予教师采访权,深受教师和科研人员的欢迎,取得了良好效果。
2.3.4科学、合理配置馆藏图书复本数。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