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图书馆要坚持“以人为本、读者第一”的宗旨,改革传统的图书馆静态管理模式,从图书馆的评估指标到服务质量,从劳动组织的科学化到人才资源的优化重组、都必须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实现动态管理。改革传统图书馆以文献信息资源的占用作为划分服务队伍业务所需的做法建立知识服务所需要的新型文献信息服务体系,使文献信息服务完全从劳动密集部门日益变成主要贡献智慧的知识技术密集型组织,推进知识服务进程。
4.2广泛收集、深入加工文献信息资源,为知识服务提供资源保障。知识服务是以资源建设为高级阶段的信息服务,图书馆要利用本身收集有中外文献信息资源的优势,尤其是收集有大量的地方文献的优势,将工作重心由提供文献服务转移到收集、加工文献的知识服务上来,要深入研究纸质文献、电子出版物、网络信息资源的不同特点和优势,调配适当比例,优化重组馆藏信息资源结构,重视地方文献资源库的建设。当前应加大电子文献、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力度,构建基于计算机管理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要重视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提升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能力,建立“虚拟馆藏”,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共知。
4.3 加快网络化、自动化建设,为知识服务提供技术保障。提高知识服务能力必须完善图书馆现代化管理手段。这是知识经济时代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要求。近年来,中外文献大量涌现,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公共图书馆依靠数字化资源和现代网络通讯技术,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已是大势所趋。首先,要建立自己的网站,使馆藏资源从物质型转向网络型,扩大联网范围,主动与内部网、全国网以致因特网相连,实现信息的远程调用,达到快速满足读者对知识的需求。二是图书馆要积极采用新技术,使服务手段现代化不仅要有效利用网上资源,而且要大力开发网上资源,逐步走上网上服务。三是利用Internet网络系统为用户提供远程查询服务,即用户将需求信息发给图书馆,图书馆组织专门人员对网上查找到的信息结果进行系统挖掘并进行有序加工和整理,去伪存真,将有价值的精品信息选择出来,提供给读者。
4.4 提高馆员素质,为知识服务提供人才保障。知识服务是一种集调查研究与一体的工作,要求馆员必须具备广博、深厚的知识功底和较强的科学研究分析能力。因此,培养和形成一批高素质的馆员队伍是知识服务的人才保障。一是对现有馆员进行多种培训,要求他们掌握开展咨询服务的软硬件技术,拓展其专业学科知识,信息检索技术、信息分析技术以及职业服务理念等。二是面向社会招聘以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为支点,有充分学科背景的技术人才和专业人才,发展为学科馆员,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积蓄后备力量。
参考文献:
1.孙继林,高柳滨.专业图书馆提供知识服务的探索.图书馆杂志,2007(3):37-38
2.周风坤.浅谈公共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图书情报通讯,2006(1):23-24
3.范素文.论知识服务与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发展创新.图书情报通讯,2007(1)24-24
4.鄢晓燕,邹桂芬.KIBS视角下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图书馆杂志,2007(9):6-10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