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对图书馆社会职能及我国公共图书馆特点的分析,论述开展社会公众教育是我国公共图书馆的主要职能,同时探讨了在新形势下公共图书馆开展社会公众教育的一些思路。
论文关键词:公共图书馆,社会公众教育
公共图书馆在社会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社会责任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1 图书馆的社会职能
公共图书馆是图书馆事业这一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它的社会职能亦从属于图书馆事业这一大系统。一般来说,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主要有四项,即传播科学信息、开展社会公众教育、保存文化遗产及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1.1.1 传播科学信息
图书馆知识性和中介性的特点决定了图书馆具有传播科学信息的职能。这种信息包括馆藏各种载体的文献信息以及网络信息。传递方式有自然传递和自觉传递之分。前者是图书馆被动地为读者提供索取的文献及信息。后者是馆员根据读者的信息需求,有针对性地为读者提供符合需求内容的信息,在自觉传递中图书馆处于主动地位。这一方式在新时期尤为突出。
1.1.2 开展社会公众教育
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广义的教育即社会公众教育,它泛指一切以传授文化知识,影响改变人的思想、意识和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图书馆的教育即是一种社会公众教育。
图书馆作为一种教育机构有其悠久的历史渊源。古代的皇家书院和藏书楼,不仅是拥有万卷藏书之所,也是培养封建吏才之地。在近代的图书馆事业史上,更是拥有一批集图书馆人与教育家于一身之人,如梁启超、康有为、鲁迅、胡适等,他们既是教育家,同时又都曾是图书馆人,从老子到康、梁,这绝非一种历史的巧合,而是有其内在依据的。现代的图书馆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学校”,成为人们进行再教育及终身教育的场所。只不过,传统的图书馆只是作为教育媒体,而在新时期这一格局正在发生着明显的改变。
1.1.3保存文化遗产
这是图书馆最古老的一种职能,但即使在今天,它仍然十分重要,而且是其他职能的基础。只不过,现代图书馆将“藏”与“用”结合得更好,更为重视对文献的开发利用。在中、小型公共图书馆中,它在各项职能中处于从属地位。在上述四项职能中,各个图书馆由于其类型、特点不一样,其侧重点亦会有所不同。
1.1.4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图书馆的书刊、影像、缩微等资料不仅可以给人们带来文化和知识,同时还有文化娱乐的作用,特别是现代的图书馆,它与博物馆、艺术馆等作为群众文化基础设施,通过各种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娱乐活动,使人们在身心得到放松和休息的同时,陶冶情操,提高德、智、美修养,寓教于乐之中。
1.2 公共图书馆的特点
公共图书馆,顾名思义,就是为公众所利用的图书馆。它不仅为公共所有,而且面向整个社会,为每一个进馆阅读的社会成员提供馆藏服务。我国的公共图书馆由国家举办并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是社会主义科学、教育、文化事业的重要机构。“公共性”正是公共图书馆的出发点。它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藏书综合性强,同时又带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常常体现本地区经济、历史、文化、教育、科研的特点。
第二,读者成份广泛,读者需求呈多层次特点。公共图书馆的读者对象包括工、农、商、学、兵各种身份,老、中、青、少、儿各种年龄,以及多层次文化程度。各种读者给公共图书馆带来多种多样的需求。
第三,一般都是本地区藏书中心、信息中心及文化教育中心。
2、公共图书馆社会公众教育的新特点
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力度的加大,以及大经济、大教育、大文化等新观念的形成和影响,都将强化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使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发生重大变革,主要表现为四个特点:
2.1 文献教育广度和深度的变化
文献教育是图书馆开展社会教育的主要方式。它是通过读者对馆藏的利用和自学为手段。随着出版业的发展,图书馆藏书将与日俱增,加上非书资料比例的增长,使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日益丰富,同时也加大了读者利用图书馆的难度,而各种边缘学科和新学科的出现,又使图书馆文献教育更趋复杂,读者素质的日益提高,亦使满足读者需求的难度增大。这些都将把图书馆文献教育引向一个新的广度和深度。“为人找书”“为书找人”的双向选择,增加了文献传递的自觉性,使图书馆在实施文献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性大大增强。为增强读者对图书馆利用能力而对读者进行图书馆知识教育将日益成为公共图书馆公众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2.2 教育设施和手段现代化
各种现代化技术及先进设备在图书馆的推广应用,使图书馆物质条件大大改善,也使图书馆实施教育的手段迈向现代化,教育对象也更加广泛。凭借着多功能报告厅、现代化的展览厅、先进的音像设备等,图书馆可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各种形式的社会公众教育活动,如:读书活动、知识竞赛、学术报告、专题展览,等等。
2.3 教育功能多元化
公共图书馆公众教育,其内容形式和手段的丰富和拓展,也将使其功能趋向多元化。
3. 进一步发挥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作用
传统的图书馆,其社会教育的作用一般体现在政治、文化等意识形态领域。而新时期的公共图书馆不仅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且日益成为经济建设的好帮手,在服务于经济建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1 公共图书馆公众教育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一门严格、系统的科学,又是具有首创性和探索性的伟大事业,在这方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搬,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不会一帆风顺,而将是一个艰难、复杂而曲折的过程。
由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粗放型到集约型,这不仅是经济上的根本转变,而且也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它要求人们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公共图书馆可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引导人们树立新的经济价值观、增长观及效益观,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市场观和竞争观念,从而在思想观念上为实现经济的根本转变创造条件。
3.2 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它能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一个安定团结的环境,保障社会健康发展。公共图书馆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应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去服务于精神文明建设。
3.2.1 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
这是我国公共图书馆的重要任务。首先,在我国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仍然有为数众多的文盲、半文盲,他们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阻力。公共图书馆,尤其是基层公共图书馆,与我国农村及基层有着较广泛和密切的联系,因此扫盲工作是公共图书馆长期以来的重要任务,在一些落后地区的基层图书馆,更应成为战略任务。其次,公共图书馆为广大社会公众提供了一个实现自我再教育的场所和机会,它对培养人们自学能力、科学思维和创造能力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2.2 促进思想道德建设
科学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是国民素质的两个重要方面。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与方向。因此,它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