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2 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两难
在与国家利益不冲突的条件下个人利益往往占主导地位。夹在两者利益中间就像遇到两个路口,却不知走哪个方向,走错一步都会让自己后悔。选个人利益国家利益不能容忍。选国家利益,有时对自己却是一大伤害。夹在中间,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难”。
3.2.3.3 物质利益和体育竞赛的两难
运动员进军商界,为各个品牌做广告,特别是在近几年。有人说他们是在为资本家卖命。自我认为他们这样做并没有多大害处。他们并没有因为拍广告放弃训练.他们一样踢的好、做的好、一样拿第一。不过那些为了争钱就远离训练场的人我们是不提倡的。
在各国的俱乐部中俱乐部为了更好的赢得比赛会让队员转会到其他俱乐部。表面上看,球员这样是像商品,可是这也对球员自己有利。在原俱乐部中自己没有用武之地,可转会后自己的一些特点在现俱乐部中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俱乐部和球员个人的利益都不会有影响。
市场经济的影响是可大可小的我们要正确的理解和面对。进行更好的体育道德教育。力求将市场经济给体育道德带来的消极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
3.3 影响体育道德教育的其他因素
3.3.1 球迷、运动员的亲友和教练员
球迷及观众通过反对和贬低裁判员的行动无形中强化了“犯规而又不被捉住”即使聪明的运动员的观念。运动员的父母和朋友也经常地或无知地教给运动员“获胜是最重要的”“你必须干你必须干的是事”,因为这样使运动员生活在一个几乎是不正常的世界中,所有的爱与鼓励都以胜利为中心。论文格式。为了不让家人和朋友们失望,运动员们选择了他们所谓“聪明”的方法去赢取胜利。除了球迷和运动员的亲友外,教练员带给运动员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运动员从接受训练开始,教练员就在他们的身边传授各种各样的技术和战术。经常出现的运动丑闻、违例和犯规表明,以欺骗手段追求胜利是广泛存在的现象。在现实中,体育规则的作用既在于阻止欺骗,然而欺骗却被看作是一种可以接受的策略性武器。教练员就利用这种武器对运动员进行教育。
3.3.2 运动员在场上的情绪
在运动场上那些取得好成绩的运动员,他们往往保持的是高兴的情绪,高兴会让运动员兴奋。在比赛中如果非常的兴奋,那么他的成绩就有超常的发挥。相反,坏情绪是运动员最怕发生的。然而情绪是不受控制的。禁不住的就会让原本好的情绪变坏。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情绪太激动会让人失去理性,做出一些不能让人原谅,使人愤怒的事。从而使自己违背了采取乐观态度对待荣誉胜负这一条,成了一个“罪人”。还有些队伍在输了之后就垂头丧气,情绪低落,也就是所说的失去气势,失去拼搏精神。
3.3.3 自我实现
由于个人注意滋生,自我意识膨胀,人们崇高自我奋斗、自我实现、完善自我的价值。体育中出现金钱至上和集体意思淡薄,以及“一切向钱看”的现象。这便造成体育活动及秩序与利益原则被破坏,人们保留崇高“人人为我”的思想的同时,却忽视甚至抛弃了“我为人人”的协调准则,忽视集体处处自我为基础,导致传统体育道德伦理讲求的群体和谐的蜕变、甚至丧失。
3.3.4重奖运动员
国家对有突出贡献、为国争光的运动员给予重奖,是对他们长期刻苦锻炼、奋力拼搏所付出艰苦 劳动的一种补偿,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但问题在于重物质奖励的同时,不能忽视运动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否则,奖金提高了,物质生活丰富了。而运动员的思想品德和体能技能下降了。产生“一切向钱看”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思想,夺得奖牌的意识也就变了。
3.4.对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道德教育的走向
3.4.1 教育的单一化向整体化的转变
在传统的教育中,人们教育的对象往往是运动员。认为道德的体现主要在运动员身上。可他们没有想过,运动员是教练员带出来的。教练员的一举一动同样可以影响运动员。而裁判员在场上的判罚一样可以影响运动员。因此,我们教育的对象不仅仅是运动员,还包括教练员和裁判员等体育工作者。
运动员的体育道德与教练员有直接关系。运动员通常以教练员为榜样,完成教练员分配的任务,以教练员的命令为宗旨。有些教练员经常在运动员面前议论裁判员,这样做不仅损坏了他的威信,而且招致运动员对裁判的不信任。同时在赛场上,教练员的那种愁眉苦脸的神态和挑剔不满的话语,同样会带给运动员一定的压力,影响相互间的不团结。裁判员在场上的判罚往往会影响运动员的情绪,从而使得运动员失去控制做出违反道德的事。
可见,单一的教育并不能满足现状,它不能带动体育事业的发展。我们所需要的是整体教育。
3.4.2 健全体育法制来保障体育道德教育
体育比其他行业更加崇尚公正、平等、合理的竞争,没有公正就没有真实。“不以不正当的手段获胜”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神圣誓言。但总有人为了个人或集体的私利去弄虚作假、行贿受贿,甚至借助违禁药物等非法手段谋取比赛的胜利。因此我们必须严肃体育法规法纪,同这些不道德、不公正的丑恶现象做坚决斗争。
在道德教育的基础上强化体育道德法制,才能更有效的弘扬体育道德,保障体育道德规范的实施,巩固体育道德教育的成果。因而,加强体育道德的制度和法规建设是体育道德制度保障的关键。我们要从促进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态度出发采取有力的措施,坚决反对一切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对这类问题的处理都要严格掌握政策,实事求是的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区别对待;要重事实、重证据。因此我们应该以高度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并参照国际上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和完善有关法规。只有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加强法制建设,使体育道德建设真正能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4.3 建立体育道德激励机制
体育道德激励机制是指体育道德立法者通过运用各种激励因素或激励手段激发、强化体育行为主体,遵循体育道德规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体育道德效率最大化的实现。[9]通过建立激励机制,运用激发手段来强化人们行为中好的一面,终止其不好的行为。其中最常用的手段是正面激励和反面激励。在体育道德制度保障实施的过程中,通过建立体育道德激励机制,综合运用正面激励和反面激励两中激励手段来推进和促进体育道德规范的实行,不断巩固体育道德建设的成果。
3.4.4 体育道德教育的人性化
人性化是指道德教育应从传统的精神化转化为物质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对待个人利益有个正确的认识。一方面,商品经济是利益驱动,价值调节的经济,道德的核心说到底是个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如果强调个体发展也会导致个人主义。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讲,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国家法律、法规的范围内,鼓励运动员努力拼搏获取正当的社会回报。追求个人正当利益,重视个人价值――特别是保护市场主体的独立经济利益,发展个性,表现自我等观点得到了社会普遍认同。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国家法律法规的范围内鼓励运动员努力拼搏,获取正当的社会回报是完全行的通的。但前提必须是不影响集体的利益。
4 结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体育道德也将随之不断丰富和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不断变化。我们在建立体育市场体制过程中,将改革那些同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老观念、老框框、老办法,破除那些陈旧了的体育道德观念。这些改革必将对运动员和体育工作者的思想产生深刻的影响,使他们的价值观、竞争观、审美观产生一系列的变化。我们要紧抓体育道德教育,大力发展体育事业。
参考文献
[1] 刘镇张. 略论体育道德教育[J] 吉安师专学报 1996,5
[2] 魏汉琴. 论体育道德教育功能[J] 河北体育学院报 2002,3
[3] 例莉,程秀波. 体育道德的现状与体育道德建设[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1,5
[4] 俞丽萍,赵淑英. 对加强体育道德教育必要性的思考[J] 体育函授通讯 1997,4
[5] 石鸿儒. 浅析体育道德教育[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1998,12
[6] 周德胜. 加强体育道德教育促进体育事业发展[J] 河北体育学院报 2002,2
[7] 吕树庭,卢元镇. 体育社会学教程[M]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
[8] 傅亚雨. 耍大牌,安贞焕趁乱踹大头[N] 体坛周报 2002
[9] 张哲. A冠军杯上演“内乱”闹剧[N] 楚天都市报 2004
[10] 李明. 实德女足追打裁判[N] 体坛周报 2002
[11] 邵峰. 闹剧上演了25分钟[N] 体坛周报 2002
[12] 王斌. 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道德矢范的探讨[J] 成都体育学院报 2002,2
[13] 多丽丝.R.科比特. 体育道德与复兴[M] 国外体育动态1996,28
[14] 梁建新,卢存.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道德的建设[J] 体育科技 1998,3
[15] 候斌.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道德及其制度保障[J] 北京体育大学报 2002,1[16] 李江. 新形势下加强体育道德教育的思考[J] 武汉体育学院报 2001,5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