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在素质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的这个时代,高职学校不能不考虑从抓素质教育入手,培养被社会认可、接受的高职学生。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高职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自然也不例外。
关键词:素质教育,知识经济,高职学校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它对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人们比过去任何时候更重视知识的学习、知识的创新、知识的转化。只有更好地实现教育期望,知识对于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才会显示出来。作为被人公认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其责任就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重大,肩上的担子将显得更重。高职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自然也不例外。
但是,从国际、国内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总形势看,高职学校的教育不能象给马力不足的车子加重一样,只重传授书本知识,而要考虑如何更科学合理地培养时代所需要的素质全面的人才,这是整个教育的出路。
教育,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且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职能。任何社会要向前发展,就必须重视教育。我国自建国至今五十多年的历史中,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都对教育非常关心,他们都强调教育要使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即教育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认真深入地贯彻执行党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抓,德智体美劳全面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素质教育因其重视人的能力培养、品德培养、意志锻炼、创新拼搏精神的培养等,教育出来的学生素质全面,适应社会能力就强。高职学校应把这种具有深远眼光、更具科学理性的教育思想完全吸收来,并在具体的实践中得以体现。
实施素质教育,并非不注重学生智力的开发,因为开发智力
是提高高职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高职学校始终要注意到不能因循守旧、死板教条地开发学生智力,而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使其学有成效。
当然,种种的智力开发能够使学生的记忆力、观察力以及思考力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但仍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高职教育担负着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重任,一定要树立以生存、以改革求发展的观念。绝不能只顾改善办学条件,而忽视教育质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是思想品德合格、职业技能过硬的劳动者,而绝非那种在智能上是超人、在精神上是废人的学生。因此,高职学校要致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诸多事实表明,高职生就业情况的好坏,关键还是看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如何。而素质教育就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东北师范大学张旭东、贺岭峰所下的定义是:“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以外的与智力因素联系表现出来的,影响成就活动的意向性心理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有动机、兴趣、自我意识、情感、意志和人格等,这些因素都是对物我之间的认识和体验,对人的成就活动起着动力、定向、调节、强化的作用。”我很赞同这个认识。他们不仅较明确地指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人的成就活动中联合表现,而且指出后者更具决定性。因此,我认为高职学校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心应是非智力因素。
具体来说,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点面结合,重点突出。首先是动机和兴趣情感教育。所谓的“动机”,就是指推动人从事某种行为的念头。如果在高职教育中,有意加强动机教育,就能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高职学生在教育的引导下,一旦认识到自己所学专业的社会功用,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自觉学习的意识就加强了。另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情感,也是相当重要的。目前,有绝大部分高职生对学习的兴趣不够浓厚,没有产生较深的学习情感。这样,其学习就带有很大的被动性。从表现上来看,出现了漠视甚至敌视等不良情绪。这种情况很不利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如果高职学校采取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对专业、对学习、对社会、对生存等的浓厚兴趣,培养他们强烈的情感,那么,高职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就会表现积极配合、自觉成长的良好状态。
其次是自我意识和意志教育。高职生的自我意识培养就是指对心理的调节、调控培养。当高职生在兴趣、情感、动机与目标产生矛盾时,自我意识就起相当重要的作用。论文参考。进行这方面的培养,直接有利于高职生有意识正确地处理好这种矛盾,既不影响行动目标,又没有削弱情感动机带来的动力,使学习行动向着良性方向发展。同时,高职教育也应注意加强培养学生的意志。不可否认,高职生在毕业后寻找工作中会遇到许多困难,这时候个人意志就会显示其力量。如果我们高职学院注意对学生进行意志教育,那么学生毕业后,既使遇到很多麻烦,也会坚定信念,继续在社会中磨炼自己。我认为增强学生自我意识和意志力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学校安排各种集体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既加强自我意识,又培养了坚强的意志。比如:会计模拟实习,体育运动会,集体劳动,校外实践活动等,都有助于这方面教育的实现。
第三,要加强人格教育。论文参考。可以肯定地说,重视人格教育,也就是重视学生。而高职教育在过去很普遍地没有重视学生人格的教育。论文参考。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他们都很重视怎样把自己的知识教授给学生,却很少关心学生的人格。而学生走出校门后出路难寻之下,容易产生灰心丧志的想法,主要原因何在?就是学生的人格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几乎呈现一片空白。只有把人格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去抓紧抓强的话,高职教育才会培养出一批具有独立自主意识、敢于探索创新、意志坚强、观察力敏锐、用正确思维方式处理问题的、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
有专家这样说:素质教育,是树人育人,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也是形成健全人格、提高主体意识、发展良好个性为目的的教育。这里,把教育提到了以人为本的高度。从以往高职教育出现的许多失误来看,今天重视培养学生健康、全面的人格是多么必要和关键。因此,我们高职学校的教育要抓住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培养他们具有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意识、敢于探索创新的个性、顽强不屈的意志力以及大公无私的高尚情操。这样,学生毕业后,就会表现出和社会自然的亲和力,在独创意识的作用下,开创出无比宽广的人生之路。
参考文献:
1、郝克明,谈松华等,《对21世纪我国教育体系若干问题的初步探讨》,《教育研究》,1990,(2)。
2、李纲,《浅析高职教育发展中的几个问题》,《教育与职业》,2005(15)。
3、周鹏程,《知识经济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教学与管理》,2005年3月。
4、楼一峰,《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高职教育发展的深入思考》,《职教论坛》2005年4月。
5、周远清,《新世纪要把教育质量提到战略高度来认识》,《科学教育》,2002,(3)。
6、王晓辉,《对素质教育内涵的探讨》,《科学教育》,20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