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生活质量相对较好,而经济发展较慢的地区生活质量较差。因此要提高生活质量,发展经济是必由之路。
只有经济发展水平高,政府才有财力进行社会环境建设,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和,舒适优雅的生活环境;只有经济发展水平高,才能为居民提供更多物美价廉的消费品,优化居民消费结构。为此我们要加快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同时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建立系统、有效的调节机制,协调社会阶层的收入分配关系,防止个人收入差距过大,避免出现两极分化。
其次,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只有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才可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因此,应拓宽基础设施资金筹集渠道,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稳固的资金保障;在城市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中引入竞争机制,采用灵活的经营方式,努力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水平;加快旧城住宅区的改造,改善住宅区的布局,重视城市绿化。
最后,应重视居民精神生活质量。
政府应加强城市文化的硬件建设,如修建文化馆、博物馆和图书馆等,发展各级各类教育,提高市民文化水平;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丰富居民闲暇生活。
参考文献
1 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 陈义平.关于生活质量评估的再思考[J].社会科学研究,1999.(1).
3 蒋青.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J].2004,社会财经,(1).
4 赵彦云、李静萍.中国生活质量评价、分析和预测[J].管理世界,2000,(3).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