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目前,很多资源型城市城市面临着“矿竭城衰”的生存挑战,如何使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对这类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又是一个关键环节。本文试图通过构建一个系统科学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做出全面合理的评价,以期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方法参考。
论文关键词: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模糊层次评价
引言
资源型城市是一类以矿产等自然资源开发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一个世纪以来,资源型城市伴随着煤炭、石油、金属矿藏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面对快速经济发展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巨大需求,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这类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意义重大。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状况进行评价是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总体规划中一个必要步骤,既是对以前发展的一个总结,也为以后可持续发展调整的重点和方向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系统具有规模大、子系统和系统要素多、系统内部各种关系复杂等特点。因此,可持续发展系统所呈现的多目标、多层次结构使得其指标体系本身具有一定的松散性,这就需要通过综合评价的方法将其综合起来,得出一个可表达的综合指标,以便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的时空比较和对未来趋势的监测。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的两个重要问题。
2.构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要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进行合理的评价和指导,必须建立一套具有导向性和综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既要反应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又要考虑资源型城市的特性,既要有利于职能部门的决策,又要使公众易于理解。因此,构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科学性与实用性原则。要求所选指标概念必须明确,且具有一定的科学内涵。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以及数据的选取、计算等要以公认的科学理论为依托。同时,又要避免指标间的重叠和简单罗列,尽量选取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指标。另外,要考虑指标的可取性,可测性,可操作性等实用性特点。
第二,整体性与层次性原则。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由不同层次、不同要素组成。要求指标体系作为一个整体能够全面反映城市的发展状况,不同层次的要素指标又能够具体反映城市不同方面的特征。因此,在选取指标时应注意整体与层次的关系。
第三,动态性与静态性原则。城市可持续发展既是目标又是过程,因此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应是静态与动态的统一,既要有静态指标,又要有动态指标。
3.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与设计
评价指标体系是由若干个有效的评价指标组成的有机整体,能够全面、系统和科学的反映一定时期内某个评价区域多个方面的现状特征和发展趋势。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是由许多同一层次、不同作用和特点的功能集以及不同层次、作用程度不一的功能集组成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评价目的是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估,评估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际状态或理想程度,同时通过不同层次指标的评估值反映城市各个方面的优劣,从而为进一步进行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指导。
根据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评价的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将其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层: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其中,目标层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总体水平,用以衡量整个城市各个方面发展的综合可持续程度。准则层由反映目标层的各项准则构成,本文拟定了四个方面准则: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资源禀赋、生态环境。指标层是各个准则层的具体体现,是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各个指标的选取既要全面,又要具有典型性,同时还要有可行性,从而使得评价结果更能符合实际,更能指导实践。依照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经过综合、分析、筛选等过程,构建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水平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目标层
|
准则层
|
指标层
|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A
|
经济发展( )
|
GDP增长率( )
|
人均GDP( )
|
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 )
|
资源型产业产值占GDP比重( )
|
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 )
|
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
|
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 )
|
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
|
实际利用外资总额( )
|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
|
投资率( )
|
规模以上企业资金利税率( )
|
社会发展( )
|
职工年平均工资( )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
城镇登记的失业率( )
|
恩格尔系数( )
|
基尼系数( )
|
人口自然增长率( )
|
大专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
|
科研经费占GDP的比重( )
|
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 )
|
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 )
|
资源禀赋( )
|
人均可耕地面积( )
|
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 )
|
矿产资源年开采量( )
|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
|
单位GDP耗能量( )
|
单位GDP耗水量( )
|
工业废水回收利用率( )
|
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
|
生态环境( )
|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
|
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 )
|
生活垃圾处理率( )
|
城市人均绿地面积( )
|
森林覆盖率( )
|
环境治理投资总额占GDP比重( )
|
4.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模糊层次综合评价
通过前面的研究,我们已建立起一个比较科学的能够较全面反映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但是仅有评价指标体系是不够的,还要确定一定的评价标准,选用适当的评价方法,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目前,用于评价的方法很多,有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法,模糊评价法、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等。本文运用层次分析和模糊决策的理论和方法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模糊层次综合评价。这种评价方法的特点是将影响系统的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进行满意度评价,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
模糊层次综合评价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建立层次结构模型。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层次评价体系如表1所示。设 代表目标层; 代表准则层, 表示第 个准则指标; 代表指标层, 表示第 个准则指标下的第 个具体指标。
第二步,对原始指标进行处理。在评价指标体系中所选取的指标有些为正向指标,其指标值越大越好;有些为负向指标,其指标值越小越好。因此,在综合评价时必须先使所有指标同趋势化,即转化为同一方向。在本文评价中规定指标大者为优,这就要对负向指标进行技术处理。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