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兼容并包”原则
虽然传统武术的健身价值和体育功能在被西方文明闯进入国门,才真正得以完善和展现,但从传统武术技术的形成与演变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从不抱残守缺,固步自封,而总是能以非凡的兼容和并包精神来丰富和完善自己。典型的就是吸收创新印度佛教成为中国佛教和吸收日本武技--倭刀的技法融入实战中之。正是这种传统文化的“厚德载物”思想形成了“兼容并包”这样传统武术文化特质,才使得传统武术具有非凡的适应环境能力和生存能力,它能亲和舞蹈、艺术、军事、医药等等,能亲和东西南北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人群及其人文文化,实现了数千年来自身的生存。这种“兼容并包”也表现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传统武术技术之间的吸纳与同化上。这就形成了我们如今所看到的传统武术的各拳种门派、技法,且都是自成体系的格局。因此,在全球化的今天传统武术在世界化认同的过程中也必须保持并发展这一直来已经形成的“兼容并包”原则。积极包容在这个时代下利于传统武术推广,易使青少年产生认同感的所有创新的传统武术。例如,目前正在某些中小学开展的武术操,就是提炼传统武术中的技术动作形成的一种以广播操为样板的形式,配合音乐,在学生课间(原是课间操时间)进行集体运动。深受青少年学生的喜爱,对于学习技术动作兴趣极大。这不仅可以提高健康,更为主要的是通过这些相对于广播操更为生动的武术技术动作给学生带来了生动活泼的的心里情绪,并且在这种形式的学习下可以掌握一些传统武术的技术,而不再向以前传统传授模式那样三年扎马的苦闷。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首要的前提是要提炼出来的技术动作是符合学生身体和需要的,否则适得其反。
2.1.3“和谐统一”原则
前面说了,传统武术的传承是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传统武术的发展必须借助传承来实现,传承是传统武术发展的前提条件。在这传承过程中就要遵循“和谐统一”原则进行。在传统社会里,传承比较简单,是家族内部纵向传承,所使用的语言和动作都具有中国文化的特色。全球化背景下,传承的空间大大拓展了,由此带来的传承形式、手段、途径和载体等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传统武术在传统意义上的传承空间被打破,它不仅要在中国(即使在中国,也要打破原来家族内部的传承空间,在全国范围内传承)纵向传承,还要在世界范围内横向传承。吴图南在20世纪30年代就曾先见性地指出:“国术家,尤当力谋其在国际间发展。倘他日能与日本之柔术,同为欧美人士所学习,方为发扬光大必要之途径也。”因此,传统武术必须积极参与国际体育交流的大舞台,充分展示自己的价值和魅力,世界各国人们才能认识其价值并接受它,也因此“和谐统一”原则在传承中不可忽视,在全球化时代下,不仅需要传统武术自身追求的“和谐统一”,更重要的是传统武术与世界体育这个大家庭的“和谐统一”。是能否得到世界人们的关注和认同,世界人们能否了解和接受传统武术,传统武术能否汇入世界体育的大潮之中息息相关。当然,经过国际体育交流后的传统武术,已经不是“原汁原味”的传统武术,而是渗透进了某些西方竞技体育的因素,由此导致武术界在这个问题上的争论很多。因而,传统武术除在实践上要参与国际体育交流以外,更重要的是在传统武术与现代关系的认识和研究的方法论上有一种新的调整与转变。
2.2传统武术文化认同策略的构建
2.2.1自身定位的策略构建
本文以上述对传统武术内涵中蕴含的文化特质的梳理,提出我们在传统武术文化认同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做到“正本”,也就是向世界“亮剑”,这里所说的向世界“亮剑”是向世界展示传统武术的性格和气质,这种性格和气质就是传统武术的灵魂,我们可以称其“武魂”。不管岁月流逝、人员更迭,传统武术的“灵魂”永在,不然也就不称其为武术了。因此,在全球化的今天不论以什么形式和世界文化接轨,保持传统武术之灵魂,也就是其内涵不改变为前提,进行和世界文化积极的对话。在积极吸收世界文化优势的同时展示我们自身这种气质和性格,才能让世界认同,更重要的是让我们自己传承者认同,我们手中早已握住的是把“宝剑”,是可以和任何世界文化媲美的,甚至优秀的“宝剑”,只是我们要学习的是如何挥舞这把“利器”,使其发挥出这把“宝剑”应有的光芒。
2.2.2传承方式的策略构建
就对传统武术在学校开展的情况来说成效不够理想,这正是因为传统传承方式和现代教育方式的差异产生的。作为具有民族传统体育特色的传统武术要想走进校园普及到青少年当中,让传统武术得到继承、发展和普及,就需要让传统武术以师徒传承的方式和学校教育相结合起来可以把传统的师徒关系传承方式融入到传统武术教学上来,师徒传承融入到学校教育不是说就把这传统的师徒关系生硬的移植过来,而是变通的来对待,因为学校教育中教师是不能在一个受教育群体中选择教这个学生不教那个学生,学生是享有受教育的权利的,那么在这我们想融入的是师徒传承方式带来的群体凝聚价值,教师可以传达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到“师徒”的关系,可以在学生中对学习表现好的、认真的、有悟性的收为“徒弟”,成为其“门生”。促进学生对传统武术学习产生良性的竞争,从而产生一种让人难以摆脱的归属感,就更容易产生一种高度的文化认同。这里所说的师徒传承方式主要是指在学校中具有相当造诣的传统武术某一拳派传人在学校教育正常教学之外的个别行为。以传统的师徒传承方式融入学校教育体系中去是对传统武术在学校开展的有利补充,也是传统武术文化在青少年中得到认同的有利举措。是传统武术在学校教育中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技术与文化传授并举,实现传统武术的深层传播,提升文化魅力。让学生在学习传统武术技术的过程中,体悟中国传统武术的博大精深,实践传统武术内在精神的修养追求,从而将对传统武术的喜爱转变为一种持久热情。
2.2.3推向世界的策略构建
纵观每一项深受人们欢迎和喜爱的运动都有其独特的地方,相扑运动展现出的深刻的自身传统文化烙印;剑道运动非常注重礼节和武德的修炼特点;跆拳道运动以大局观的改革和完善内在自身矛盾策略,这些民族传统运动在推广过程中都坚持自身的内涵,同时积极适应今日发展的需要而进行有效的改革和变通,是保证它们继续受欢迎之根本。当然这些运动项目在推广的时候肯定不是一帆风顺的,也走过很多弯路,因此,在传统武术的推广中,我们需要借鉴这些成功的经验并且吸取它们走弯路的教训,不能过分的追求原汁原味的传统,不能像相扑和剑道的方式推广,也不能彻底抛弃传统,应该像跆拳道那样的模式推广。肯定我们传统武术文化自身的民族优势,因为我们是这些东方武技的发源地,没有理由在世界的认同中“失语”。
2.2.4认同目标的策略构建
奥运会是目前影响最大,关注程度最高的一项体育赛事。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这给了东西方体育文明一次难得的交流机遇,两种不同内质的体育文化将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近距离展开碰撞和交流。但是,进入奥运会不应该是中华民族传统武术文化认同策略的最终目标。进入奥运会后也不是武术就发展到了顶点,只能说明武术在发展过程中与现阶段社会关系的有效结合,这也是武术发展的必经阶段,我相信“兼容并包”的传统武术一定可以做到。通过借助奥运会是可以把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武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向全世界展现。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