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人文历史论文

《太平广记》中的胡人形象

时间:2015-11-24  作者:王进林

摘要:宋代李昉等编辑的《太平广记》是宋以前小说的一个集合,尤其是唐代小说。而历史上宋以前的朝代在对外交流上已经比较频繁,在小说里出现异国形象已经不可避免。《太平广记》里的胡人形象虽然并不算多,但从这些零星的记载中我们可以了解在宋以前,中国人眼中的胡人是何形象?从而探析出现这种形象的深层原因。
论文关键词:形象学,太平广记,胡僧,胡商,差异

一、《太平广记》中胡人形象的分类及其国别

所谓的“胡” ,一般说来主要指中亚、西亚的一些国家,如波斯、大食等,有时也指中国北方一些少数民族如西域、回鹘,以及南粤地区的少数民族,如南越等。胡人主要就是指这些国家或民族的人。

《太平广记》中涉及到的异国形象有很多,有新罗国的人,如卷46《白幽求》出《博异志》中的新罗王子,有日本国的人,如卷243《李邕》中的日本国使,还有高丽人,如卷171《郭正一》中的髙丽婢女。但更多的却是来自中亚、西亚等地区的人以及西域和南方一些少数民族的人,其中以僧人和商旅的人数最为庞大。他们被当时的中原人称为胡人,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之所以被贯之于“胡”这个称号,就是因为他们在中原人眼中有着共同点。《太平广记》中对胡人的记载就可以让我们了解这些国家或地区的人在中国人眼中是怎样一个形象,以及出现这种形象的原因。

(一)、僧人

《太平广记》中所记录的异国僧人主要是来自天竺的婆罗门僧和来自西域的僧人。还有不少僧人并没有提到国别而是直接以“胡僧”称之。

1、 婆罗门及天竺僧人

佛教自从东汉时期由印度传入我国,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在隋唐已经蔚为壮观,再加上唐朝对宗教采取的兼容并蓄的政策,佛教已经和儒道并驾齐驱。来我国传教的婆罗门僧人和天竺僧人也就络绎不绝,《太平广记》对此有所记载。如:

197卷傅奕出《国史纂异》:“唐贞观中,有婆罗门僧,言得佛齿,所击前无坚物。”

448卷《叶法善》出《纪闻》:“(一名族)复出城问行人,人曰:‘适食时见一婆罗门僧执幡花前导,有数乘车随之,比出城门,车内妇人皆下,从婆罗门齐声称佛,因而北去矣。”

87卷《竺法兰》:“竺法兰,中天竺人也,自言诵经论数万章。”

2、西域僧人

285卷《胡僧》出《国朝杂记》:“唐贞观中西域献胡僧,咒术能死人能生人。”

329卷《张守珪》出《广异记》:“西城胡僧者自西京造袈裟二十余。”

448卷《何让之》:“适有西域胡僧贺云善哉常在天帝左右矣----”

从所举的例子中可以看出,西域的僧人往往都有神通广大的本事,但是他们在中原人那里,却起不了作用,反而自惹其祸。如《胡僧》和《孙思邈》中的西域僧人。当然西域也有得道高僧,像88卷的《佛图澄》。

《太平广记》中有很大一部分胡僧并没有标明是哪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其中涉及到胡僧的篇目如下:96卷《韦皋》出《宣室志》,99卷《灵隐寺》出《侯君素旌异记》,110卷《王珉妻》出《辨正论》,112卷《唐晏》出《报应记》,220卷《王布》出《酉阳杂俎》,230卷《王度》出《异闻集》,249卷《卢廙》出《御史台记》,366卷《王宗信》出《王氏见闻》,433卷《柳并》出《原化记》,445卷《杨叟》出《宣室志》等等。

(二)、商人

经过魏晋南北朝长期的分裂以后,隋唐的统一为经济的恢复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像长安、扬州等大城市,商贾云集,唐朝统治者提供的良好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有效地吸引了外国商人来中国经商。而《太平广记》中所记载的外国商人主要就是被称为“胡商”的中亚、西亚等地方的商人,这些商人,有的来自波斯,有的来自大食,有的来自西域和南越。

1、 波斯

来自波斯的商人在《太平广记》所记载的异国商人中占有绝对的多数,他们在中原地区行商,有的从事珠宝行业,如:

卷402《径寸珠》出《广异记》:近世有波斯胡人,至扶风逆旅,见方石,在主人门外盘桓数日,主人问其故,胡云:“我欲石捣帛,因以钱二千求买。”

有的从事金融行业,如:

卷16《杜子春》:明日午时,候子于西市波斯邸。

卷34《崔炜》:乃抵波斯邸,潜鬻是珠。

这里所谓的波斯邸、波斯店就是古代人所称的钱庄,主要从事存钱和借贷的业务。由此可以看出波斯商人在中国的生意足够大。

2、 大食:

《太平广记》中提到的大食国商人只有两条,即:

卷34《崔炜》引《传奇》:老胡人自称大食国人,买宝后,“胡人逮泛舶归大食去”。

卷402《水珠》引《纪闻》: 僧问胡从何而来?而此珠复何能也?胡人日:“吾大食国人也。”

仅有的两条记载记录了大食国商人的识宝和买宝。

3、西域:

唐朝时期在西域地区有诸多政权和国家,这里所谓的西域是泛指西亚、中亚地区的国家,概念不甚清晰。有的有国名,有的只称之为西国。

卷35《王四郎》引《集异记》(王四郎得金,到长安去卖)(张)蓬子曰:“此王四郎所货化金也。西域商胡专此伺买,且无定价。”

卷402水珠引《纪闻》:大安国寺……开元十年,寺僧造功德,开柜阅宝物,将货之。(汉人无有识货者。)月余,有西域胡人,阅市求宝,见珠大喜。

卷402引((宣室志》:冯诩严生者,家于汉南,(得一宝珠。)其后生游长安,乃于春明门逢一胡人,……胡人日:“我西国人,此乃吾国之至宝。”生于是以珠与胡,获其价而去。

4、南越:

卷476陆顒引《宣室志》:胡人自称“吾南越人。”

二、中国人眼中的胡人:

(一)、中国人眼中的胡僧

1、在中国人的眼中,胡僧面貌丑陋、有些还会幻法,但这些幻法在中国能人那里都是不堪一击的。这些胡僧往往自尊心较强,在幻法被破后常会羞愧而死。如:96卷《韦皋》出《宣室志》:有一胡僧,貌甚陋,不召而至。26卷《叶法善》中婆罗门僧斗法失败“愧恨赴海而死。”288卷《胡僧宝严》中的宝严“自云有术法能止雨”等等。

2、胡僧见识广,不仅能认得宝物,还认识别人不认识的东西。如:

63卷《崔书生》中,胡僧知道崔书生有至宝,知道他的妻子是西王母的第三女。而崔书生自己却一无所知。

362卷又出《广异记》中,胡僧认识别人不识的太岁。

3、到中国的胡僧很多是以行乞为生

230卷《王度》出《异闻集》一胡僧行乞而至度家

220卷《王布》出《酉阳杂俎》忽一日有梵僧乞食

4、 胡僧神通广大,比较神秘,常与神鬼联系,还能医治病人。

108卷《张政》出《报应记》:胡僧竟然到了阴曹地府,将张政救活,连阎王都怕他。

105卷《崔宁》出《报应记》:健儿张国英与战,射中腹,镞没不出。医曰:“一夕必死”------国英常持金刚经,至夜梦胡僧与一丸药,至旦㵼箭镞出,疮便合瘥。

(二)、中国人眼中的胡商

1、胡商重财贪利,如卷476《陆颙》中太学生对胡商的评价:太学中诸生闻之,偕来谓颙曰:“彼胡率爱利不顾其身,争盐米之微尚致相贼杀者,宁肯弃金缯,为朋友寿乎?”卷171《苏无名》十余个胡人盗走太平公主的细器宝物两食合,价值黄金千鎰,并用出殡的方法将其埋在坟冢里。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通向死亡的追寻之旅—析《毛猿》
下一篇论文:女性解放的先行者—淑·布莱得赫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人文历史论文
最新人文历史论文
读者推荐的人文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