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人文历史论文

《论语》训诂语法札记两则_语义照应-论文网

时间:2015-04-12  作者:孙双双
杨伯峻先生并未把“畏”解释为“恐惧”。争论焦点就在于“畏”字上。我们认为把“畏”理解为“围”字的通假字,“子围于匡”是典型的先秦汉语的被动句式。在春秋战国时代,用“于”字作为标志是当时最主要的被动句句式。把“畏”解释为“围”,那么它便成为具有被动意义的外动词,“于”字之后的“匡”不仅是指地方,而转义为“(当时在)匡地的人”,就是被动句式中的施动者。更重要的,在《韩非子·难言》中我们发现“仲尼善说而匡人围之”的记载,两相对照,此处理解为被动句,“畏”与“围”通,这是很有说服力的,这是文献例证和文献训释。

根据下文,在“被匡人围(畏)”之后,孔子十分自信地认为“文王既没”之后“斯文在兹”,虽然说到“天之未丧斯文”和“天之欲丧斯文”两种情况,我们却能体会到孔夫子旨在强调“天之未丧斯文”的情况,孔子并未惊恐,集“道德、仁义、斯文”于一身的孔子针对“道之不行,已知之矣”的现实已经习惯了,却又实在有一种“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精神,我们可以推断孔子的“道”会时常碰壁,所以即使周游列国,结果却总是不理想,所以孔子及门人经常不被各国执政者理会,甚至被直接驱逐,那么在匡地被围(拘禁)也实在不足惧了。所以把“畏”解为“恐也、惧也”在文中没有明确体现出来。此处解为“围困”之“围”更能使文章通达。从整体的文意、整体的篇章上去把握,更利于准确地分析字义、句义。

参考文献
1 陆宗达、王宁.《训诂与训诂学》[M]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
2 王力.《汉语史稿》[M] .北京:中华书局.1980.
3 王力.《王力文集》(第三卷)[C]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
4 杨伯峻.《论语译注》 [M] .北京:中华书局.1980.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汉武故事》作者考辨及汉武帝故事的文献整理-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诗经》时代的生育观:多子多孙的祈盼_意象-论文网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人文历史论文
最新人文历史论文
读者推荐的人文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