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论语言学研究的多元化和语言学批评的社会性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王强、司富珍、石毓智:2006),引发了学术界对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态度以及科学精神等问题的重新思考,也促使笔者再度审视乔姆斯基语言学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并对当前语言学研究方法中关于理论研究与实验观察、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在这场针锋相对的争议中,学者们激烈的言论,也引起了笔者的关注,使笔者更仔细地去审视评判语言学理论的标准以及语言学研究的多元化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语言学批评将促进语言学研究向多元化纵深发展。
关键词:乔姆斯基理论之争,语言学研究,语言学批评,多元化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乔姆斯基语言学理论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石毓智:2005;王强、司富珍、石毓智:2006),引发了学术界对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态度以及科学精神等问题的重新思考,也促使笔者再度审视乔姆斯基语言学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并对当前语言学研究方法中关于理论研究与实验观察、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在这场针锋相对的争议中,学者们激烈的言论,也引起了笔者的关注,使笔者更仔细地去审视评判语言学理论的标准以及语言学研究的多元化问题。

本文通过总结转换生成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比较转换生成语法与系统功能语法的研究路径,揭示语言学研究中理论研究与实验观察的周期循环过程,阐述多元化语言学研究成果的兼容性。同时,论述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相对性和相关性,指出语言学研究方法并非只有两个终极,他们之间存在一个不同刻度质和量的“连续体”,应该使用综合的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语言学批评将促进语言学研究向多元化纵深发展。笔者分析语言学批评的对话性特征以及学术交际功能,旨在说明包容的科研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和谐的学术气氛是语言学良性发展的保证。

二、语言学研究的多元化

语言学研究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其研究路径是理论研究与实践观察的循环体,其研究范式是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综合体。任何语言学理论,都不能割裂这两对统一体的关系。

1、循环的语言学研究路径

乔氏理论争论的问题之一即是语言学的研究路径,争辩双方对于乔氏理论究竟使用bottom-up(自下而上)还是top-down(自上而下)的研究路径这一问题争论不休,这是关于理论研究与实验观察孰先孰后的问题。不论乔姆斯基的生成语言学还是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语言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都是理论研究和实验观察的紧密结合,两者在某种程度上是“鸡生蛋——蛋生鸡”式的循环,难以分清起点和边界。

众所周知,乔姆斯基语言学理论的基础在于他对语言本质的认识,他从儿童母语的观察中提出预设:语言是一种位于人类心智和大脑中的语言机制(mental organ)的初始状态,是一种心智器官(mental organ)。从1957年到1994年近40年间,乔氏理论历经五次大变化,经历五个阶段,理论初期集中于句法,到第二阶段(1965-1971)的标准理论中,引进了语义,提出深层结构决定语义,表层结构决定声音。在第三阶段(1972-1978)的扩展标准理论中,把语义放到深层结构去解释。这三个阶段,乔姆斯基认为句法和语义分属于不同的层次,句法决定语义。直到第四阶段(1981-1994),乔姆斯基在支约理论中形成了独特的语义观,利用形式化的逻辑式来解释句法规则,到了最后阶段,才提出了最简方案,句法观成了他语义研究的最终方向。梳理一下乔氏理论的形成过程,乔姆斯基“依据某些语言事实及事实间的关系,先建立了一个形式化理论模型,再把建立起来的具有一定解释能力和预示性的理论模型放在更多的事实中检验,根据新事实中必然出现的反例,修改已有的模型,循环往返,不断修改,直至逼近在人类认识范围内所能认识到的真理”(桂诗春:1997)。这个过程是理论研究和实验观察的往返循环过程。

再看看韩礼德的功能语言学,韩礼德继承了弗斯的语言观,将语言看成是社会符号系统,基于对语言社会性的认识,韩礼德的功能语言学至今历经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变化,第一阶段通过对《元朝秘史》语言的观察,完成《<元朝秘史>汉译本的语言》(The Language of theChinese “Secret History of the Mongols”, Oxford: Blackwell)和专著《现在汉语的语法范畴》(GrammaticalCategory of Modern Chinese,in Transactions of the Philological Society), 提出了阶和范畴语法;第二阶段是在1966年发表了《深层语法札记》,提出了系统语法;第三阶段是在1967-1985年间出版发表一系列论文专著,提出了语言的功能思想。至今,功能语法仍在继续发展中。在发展过程中,韩礼德也是通过对汉语语料的观察基础上提出假设,然后再进一步将语料扩展到英语进行观察分析,这证明系统功能语法也是经历了top-down和bottom-up两条路径的往返循环。

以上的比较可看出,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根源于生物学,功能语法根源于社会学,研究视角不同,前者关注的是抽象的、经验所不可及的本体实在性,是只有在思维水平上才可探查到的东西(林芳:2003),故而从理论假设到理论成果的过程中,演绎方法占了主导的地位。但是,演绎的基础仍然是实验观察,最初的假设也是起源于其对儿童母语的观察中,这很难断定理论形成的起点。相反,韩礼德的功能语法根源于社会活动,其研究基础在于社会活动中的自然语言,归纳法成为其主要的研究方法。尽管两种理论由于研究角度不同,使用的具体方法不同,但是,研究路径和目标是一致的,就好像语言是一枚金币,乔姆斯基转换生成理论和韩礼德的系统功能理论就是这枚金币正反的两个面。

综上所述,语言学研究具有多元化属性,多元化的语言学研究方法多视角揭示了语言的规律,具有互补的关系。语言学研究路径是由理论研究和实验观察构成的往返循环的过程。

2、综合的语言学研究范式

乔氏之争同时引起了笔者对语言学研究范式的思考。国内外对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这两种基本研究范式存在争论和偏颇的现象由来已久。在国外,研究范式之争始于20世纪60年代(1988: Bryman),但是,有不少学者在不同领域探讨两种方法结合的途径(Clark,Tarrow, Philip, Foss, Gorard)(常俊跃:2005)。在国内,长期以来有很多学者在研究和关注研究范式问题(桂诗春和宁春岩、刘润清、孟悦、王立非、高一虹),2002年《自然辩证法研究》还专门刊登了“范式大战?”(2002:朱捷)一文。而在实际的语言学研究中,这两种研究范式自80年代以来,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方法在语言学研究中轮番受到偏颇的对待。90年代初,“思辨性研究方法”占主流,而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期,我国进入大力普及与提高定量研究方法的主流(王立非:2001),定量研究受到相当的推崇。当前,已有学者开始呼吁:要采用多元化的语言学研究范式。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论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象似性的关系
下一篇论文:论语用模糊在《雷雨》英译中的映现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