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实行家庭承包制度后,农村劳动力开始挣脱土地束缚。随着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富余劳动力开始了流动转移。(2)加速发展阶段(1990—1995年)。沿海经济快速发展,引发全国性的民工潮,我市劳动力跨地区转移加速。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劳务输出初具规模,外出人员多属自发,缺乏政府引导、管理和服务。(3)快速发展阶段(1996—2002年)。劳务输出规模不断扩大,转移输出的地域进一步拓宽,劳务收入大幅增长,有组织的输出显示出较好的示范推动作用。(4)高速发展阶段(2003年以后)。国家实行公平开放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取消各种不合理限制,改善进城务工环境。省委、省政府确立发展劳务输出产业战略,2004年3月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做好劳务输出工作的实施意见》,输出规模创出新高,技能培训得到加强,输出质量得到提升,组织化程度有所提高,但劳务输出的组织工作、劳动力资源开发培训工作、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有待加强。这个发展过程表明,政府的政策导向、服务水平对劳务输出的发展至关重要。2006年国务院颁布《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这是我国第一个全面研究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重要指导文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劳务输出进入组织化阶段的重要标志。年58万人的农民工规模,40亿元的现金收入、占农民增收70%多的比例,不言自明地彰显着其在安康当前产业结构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战略地位,而其对我市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则更为深远。这也将注定劳务输出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定显上升趋势,预计到2010年全市劳务输出人数将达到65万人。
经过农机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多年来的共同努力和扎实工作,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迅猛发展。2007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农业机械总值、农机经营总收入分别比2003年增长37.28%、39.7%、27.98%,小麦脱粒基本上实现机械化;水稻育秧、收获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畜牧饲草加工机械化发展迅猛,已成为农机作业的新亮点;农机市场化、社会化服务雏形基本形成;农机大户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蓬勃发展,已成为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市场主体,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认同,成为农机社会化服务品牌,也是当前农民增收的一个新亮点。农业机械化作业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宽,为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做出了积极贡献。
农机化发展指标和劳动力转移对比数据表
|
劳务输出人数(万人)
|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
农机总动力(万千瓦)
|
农机经营总收入(亿元)
|
2003年
|
36.5
|
1417
|
71.13
|
1.68
|
2004年
|
50.15
|
1505
|
73.15
|
1.74
|
2005年
|
52.4
|
1798
|
77.63
|
1.79
|
2006年
|
56.7
|
1953
|
82.79
|
1.97
|
2007年
|
58
|
2256
|
97.65
|
2.15
|
2010年(预计)
|
65
|
3000
|
100
|
2.5
|
劳动力转移趋势与农机化发展趋势图

由上图可以看出,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机化发展的各项指标均成正比增长,随着劳动力转移人数的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也随之增加,增强了农民购买力,从而也促进了农机化水平的提升,农机化水平的提升,解放了劳动力,反之又进一步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3主要对策措施、政策建议。
3.1当前加快农机化发展的内部环境和条件。
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农机化工作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期。近四年党中央连续发出四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后,相继又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农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年年翻番,为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及农业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机遇和环境,各级党委政府对农业机械化工作高度重视,扶持政策出台、投入增加,促使农机数量快速增长,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这是农机行业千载难逢的机遇期,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陕南突破发展,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民对农业机械需求量迅猛增长。省发改委印发的《促进陕南突破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陕南突破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基础设施先行,依托山水,全面加快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缓解瓶颈制约。坚持因地制宜,多元发展和富民为本,通过科技创新、标准化生产和种养加结合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目前全市畜牧、茶叶、蚕桑、魔芋、烤烟、中药材等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加工机械需求迅猛增长,为农机技术的应用推广提供了广阔空间。国家农业机械化进程进入中级发展阶段,我市与全国、全省差距进一步拉大。近年来我国农机作业水平不断提高。在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中,小麦机播和机收水平分别为79.57%、78.32%,基本实现了生产全程机械化;水稻机械化栽植和收获水平分别为9%和38.8%;玉米机播和机收水平分别为58.72%和4.73%。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41.3%,开始进入农业机械化的中级发展阶段。安康与全国、全省相比,除了小麦脱粒基本实现机械化脱粒外,其他主要农作物的机械化作业程度还非常低,依据2007年农机化年报,小麦、玉米、水稻机播水平(水稻含机插、机抛)分别为1.5%、3.1%、12.8%,与全国全省的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拉大。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从事农业产业的劳力、畜力严重不足。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