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况下,覆土调水后20天左右就可出菇,产菇前期(1~4潮菇),每潮菇菇蕾即将大量冒出土面时,喷1~2次重水(出菇水),喷重水后停水1~2天;每潮菇基本采完时,喷一次中等重水(转潮水),喷转潮水后停水1天。平时视床面菇的多少,土层水分及天气情况轻喷、适量喷。菇少时,保持面土捏得扁、搓得碎即可。产菇前期如果气温偏高(18℃以上时)喷水应在早晚或夜间温度较低时进行。
产菇中后期(4潮菇后)气温低,出菇少,用水量也要相应减少。并在转潮期间床面无菇或菇少量适量间喷些1~2%的石灰清水,再喷正丰生态液肥或四季丰,浓度应是每小包兑水1桶,气温较低时(10℃以下时),喷水应在白天或中午进行。
水分管理是蘑菇生产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水喷少了不能满足子实体生长的需要,水喷多了会损伤菌丝,死菌丝,造成低产甚至失败。
2、通风换气。产菇期间,每天均要适量通风,保持菇房内空气新鲜,人进入菇房要感到阴凉舒适,没有闷热的感觉。无风及阴、雨天要多开门窗,有风时开背风窗。通风少了,氧气不足,菇小柄长,病虫杂菌易发生,菌丝易老化、死亡,未老先衰,后期无产量。
3、控温保湿。出菇期间,菇房温度应控制在10~20℃之间,过高过低均不利于子实体生长,最适13~16℃,床面菇多时,空气湿度要提高并保持在85~90%,过低可在菇房空中喷雾。
九、病虫害防治
蘑菇病虫害的防治,事先的预防远胜于事后的补救。即使补救有效,产量也受影响。因此,应以彻底消毒为前提。
十、适期采收。蘑菇是连续地成批发生的,每批(潮)约一星期左右,间歇几天后再出第二批。采菇要讲究方法,以求采收一批、不影响下批的出菇。采收要及时,不要留过大,以免影响质量及下一潮菇的发生。按客户要求,采后及时销售或送收购点。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