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纵观几次科技革命,都对人类新闻传播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科技给新闻传播事业带来的深刻而复杂的影响渗透到了新闻传播事业的各个层面,本文从新技术对新闻传播者、受众、传播内容、传播效果以及传媒教育等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体现了新技术的发展对新闻传播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新技术,互联网,博客,正面影响,负面影响
在最初的传播历史中,媒介表现为语音、语言和一些简单的符号等形式,随着科技的发展,媒介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随着现代印刷机的发明,传播第一次有了现代性的意义,开始跨越以前人类想象力的极限,摆脱了时间性与地域性的制约,使地球上每一个个体都身陷于现代传媒的巨大旋涡之中。伴随着工业革命的继续发展,电台、电视等媒介也竞相跃上传播的舞台,并且,每一个媒介的产生,都在很大意义上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境况,甚至同人类社会的变迁与文明的发展有着莫大的关系。特别是电视的发明与成熟,其作用更是巨大,这也使得媒介技术分析的现实意义迅速而明晰地凸显出来。在媒介分析理论界中至今享有盛誉的理论大师:雷蒙·威廉斯、麦克卢汉、梅罗维兹都有着自己对独特的理论思辩。
20世纪的最后十余年的时间里,更是科技日新月异、信息技术更新提速的年头,数码技术、光纤卫星通讯技术、电脑网络技术大放异彩。在所有这些技术逐渐走向融合和协调的基础上,世界性的因特网迅速崛起,成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崭新媒介,它不但打向传播(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破了地域限制和国家疆界,还打破了文字、声音、图象等各种符号形式的隔膜,更使得个人的单、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各个层次类型和规模的传播走向统一。 其影响的触角也正伸向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到全世界的各个角落。
传媒新技术主要指当代的电子传媒技术,包括数字电视,数字视音频广播技术和节目制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虚拟技术以及相关的计算机信息处理和网络技术。新技术往往开启新的传播时空、丰富信息表现形式、提高媒体传播效率、推动传媒整体的结构性完善。随着卫星、光纤、网络等新技术的出现,电视新闻的传送更为便捷、成本更低。这不但为电视新闻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大的平台,还对其取材范围和价值判断产生影响。人类科技进步创造的新技术直接影响了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社会进程,对各行各业,乃至千家万户都造成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它极大地推动了历史进程,给世界带来了难以置信的变化。新技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新闻传播事业的各个层面。
一、新技术对新闻传播从业者的影响
一方面,新技术使传播者掌握的传播手段越来越先进,使传播者“能量”得到极大增强,另一方面,由于新技术不断带来技术革新,使传播者要花相当的精力来学习掌握传播技术,同时,受众的可选择性增强,和对媒介日益紧密的接触,与媒介的互动性越来越强,不甘于处于被动的地位对媒介的批评经常化。使传播者面临的传播局面越来越复杂,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第一次工业革命,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使近代报业出现繁荣局面,当时的传播者主要借助与纸和笔以及简单的印刷操作进行平面传播,技术含量低,面对的受众人数相对较少,受众与传播者之间互动少。传播者可以较少地考虑受众的看法,在传播活动中具有较大地自主权,处于宽松的传播环境。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发现和无线电的使用使电子媒介开始出现,传播者开始应用录音机、摄像机以及相对复杂的编辑设备等工具服务传播业,传播活动中科技含量明显加强,传播者手中掌握的工具变得相对复杂,传播能力相应增强,同时,受众借助电子化通信工具对信息的反馈能力得到提高,传播者不得不开始接受较多的意见反馈并努力根据反馈改进传播活动。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及新一轮现代技术革命,计算机在传播业的应用,使现代传播者的传播工具空前强大,可以在瞬间将信息传遍任意世界角落,其辐射能力极大增强。同时,现代传播者必须具有先进的信息传播技能,掌握驾驭现代化信息传播设备的能力。随着,计算机软件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快,传播者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传播技术,否则将会面临淘汰的危险,而此时已经形成受众的买方市场,传播者彻底变为服务的角色,必须满足借助现代化的工具经常、及时对信息作出评价和讨论的受众的需求。近年来,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电脑以及连接电脑的互联网所代表的网络技术,能够实现满足一定的传输时效性和图像质量前提下的电视新闻素材远程传送。它对网络带宽的要求很低,大大节省了存储空间,关键是可以利用遍布世界的因特网,改善了卫星和光纤传送等高成本并需要专用线路等的不足。这种低成本、高效率、较富时效性传输技术,使电视新闻制作花费更低的传输成本和管理成本,也让更多的普通人有可能参与电视新闻的采集和制作。
由于技术革命,媒介对传播者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媒介从业者们又不得不疲于应对筛选信息的艰巨任务。据新浪网最近推出的《媒体从业人员调查》结果显示,当代中国,有超过80%的记者认为自己处于亚健康状态,约57%的人感到工作压力很大,只有5%的人能够轻松应付。常年奔波和巨大的精神压力让很多媒体从业人员感到很疲劳。2003年4月,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新闻学院发布了颇具权威性的记者生存状态调查报告。该调查结果显示,美国媒体从业人员普遍感到处于疲惫状况,驻外记者、编辑尤其如此。他们承担巨大的工作量,感到很大的压力。
二、新技术对新闻传播内容形态的影响
经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媒介传播信息的形态由纸媒体的单一文字向广播电视媒体的声音、图像以及当今的多媒体过渡,传播内容形态逐渐多样化。
报纸通过在平面的纸张上的文字、图片、色彩、版面设计符号传递信息,利用视觉供受众阅读,文字内容是满足受众了解时事讯息的唯一途径。电子媒介出现后,广播成为报纸之外的另一重要媒介,把信息通过声音的方式传播给受众。广播声音包括语言、音响、音乐等要素。满足了受众听觉感观的需要,它能够表达情意,能够渲染情绪,广播的出现丰富了传播内容的形态,它脱离了视觉,给人以崭新的感觉。电视则是给传播内容形态以极大丰富的另一重要媒体。它以声画结合的方式,给人以直观形象的画面语言。它能够再造现场、形象和过程,具备极强的形象感现场感和过程感,通过视觉图像映在人的脑中,加上画面伴音,使人听其声、观其形、如临其境。
尽管跨国媒体的国际传播依然注重本国国家利益、民族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宣扬,但商业媒介的本质是追求利润,它们出于商业利益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必然想方设法制作和传播适于推销的传播产品,以吸引受众,扩大传播范围。为此,一切出于竞争需要在国内采用的方法和手段,都被沿用到国际传播中。目前,很多跨国媒体在产品的制作上,讲求形式的生动、活泼和多样性,内容力求丰富多彩,并十分注重娱乐功能。在有意无意传播本国意识形态及价值观念的同时,大量的经济、文化、科技、娱乐、生活等信息也成为国际传播的重要内容。如在美国风靡一时的《幸存者》系列节目就被推销到世界许多其他国家,成为国际传播内容娱乐化的典型印证。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使传播内容的形态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它以其迅速、广泛的传播方式对人们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