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马克思主义论文

《印度之行》人物冲突的后殖民语境创伤研究_后殖民主义-论文网

时间:2015-04-12  作者:杨静,颜静兰
小说中三个人物的“连接”虽然都不成功,却都各自抱着良好的愿望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小说的结局冷峻,却并不悲观,福斯特毕竟通过阿齐兹之口道出了未来的希望:“只有到英国人被赶出印度时,我们才可能成为朋友。”因此,缩小美好愿望与残酷现实的距离需要人不断地冲破思想的束缚,敞开心扉,尊重相互的发展和生存空间。

4小结

创伤理论关注的主要内容有历史、记忆、表征,而文学的重要性也在与历史和记忆,例如,回忆录、自传和传记等。《印度之行》正是福斯特通过自己的两次游览印度的亲身经历,并结合他早年对英国中产阶级和公学制度的批判而产生的。

在《印度之行》这一题目中,作者采用了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的诗句:“啊,这是通往印度的道路!世界不分东西南北,网络把它连接起来。”充分地表达了希望“连结”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期望。本文通过创伤研究关注殖民主义对殖民者和“他者”造成的伤害以及给殖民地留下的阴影。创伤理论和后殖民主义的共同特点是都关注某一群体的文化身份,在这篇小说中,种族主义和殖民者的主流社会对印度殖民地历史的“践踏”给“他者”造成了心理创伤,造成其自我身份认知丧失,排斥本族文化及否定自我。同时也对殖民带来影响,在明确自己的身份的同时也迷失在殖民地文化中。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各民族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密切。研读和思考《印度之行》及其作者给我们的启示仍是很有意义的。实现平等交流对话必须建立在国家经济,文化,发展均等的前提下,而不仅仅是籍“爱心、教养、智慧”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联结。

参考文献
1 爱德华.W.萨义德. 《东方学》[M] 王宇根译三联书店,1999
2 Cathy Caruth, Unclaimed Experience: Trauma, Narrative, and History, [M]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6.
3 孟庆枢,杨守森.《西方文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 崔少元. 文化的冲突与融通,英美文学论文集.上海:上海外语敦育社,2001
5 福斯特. 《印度之行》[M] .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
6 侯维瑞. 《现代英国小说史》[M] .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168
7 石海峻. 关于殖民和后殖民模仿[J].外国文学评论,2002. 3
8 李建波,唐岫敏. 跨文化障碍的系统研究:福斯特国际小说的文化解读[J] . 外国文学评论,2OOO. 4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可能—读《毛泽东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有感-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之我见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马克思主义论文
最新马克思主义论文
读者推荐的马克思主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