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马克思主义论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可能—读《毛泽东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有感-论文网

时间:2015-03-24  作者:佚名

论文摘要: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但又不是完全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现。这种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基于中西方思维方式上的差异,经过中国人民的建构完成,是不可还原的。《矛盾论》和《实践论》则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集中表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明细化可在其中窥见一斑。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思维方式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和先进人士就开始探求中国何去何从的问题。到新中国成立前的一百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不断的改良与革命运动,众多的思想潮流演绎交锋。最终,人们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且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为什么源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取得成功?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有必要对毛泽东的哲学思想作出分析。

由于生产、生活、文化、环境、传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西方人与中国人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了中国人在认识和描述马克思主义的时候,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的,再加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一种相通性,这两点就使得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为可能。事实上,实践已经证明,中国不可能走上改良的道路,也不可能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指导中国社会的发展,又必然会使得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

马克思主义源于德国,它的构建和语言表达都是在西方的思维方式——单线性决定的思维方式下进行的。要达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传播,文本就需要翻译,而在翻译的过程中,人们通过寻找具体情境下语言使用的相似之处来实现文本的语言转换。在此过程中,由于文化积淀造成社会意识差别,两者不能达到完全一致,因而,文本在西方思维结构下是一种意思,到了另一种文化下就得寻求另一种语言的表达形式。当然,马克思主义最初在中国的传播也是这样,即德意志思辨思维下的马克思主义文本,首先是由德文翻译成英文,再由英文翻译成日文,最后才从日文翻译成汉语,经过这个过程,语言表达的本来意义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失真。此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出现以后,中国人是以自己的思维方式解读“文本”的,而且对于文本中词语的理解,也是按照汉语语境来解释的,而忽略了马克思主义文本中一些词语在特定文化传统中的语境。因而,也就在解读的同时,赋予文本以新的“汉化”了的思想。

对于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并深受其影响的毛泽东来说,他正是在中国式的思维方式下,按照中国的文化传统,对国内的马克思主义文本进行解读的。在解读的过程中,一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共同性”达到认同,另一方面,也逐渐实现向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转变,为其后来在社会活动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打下基础。

与同时代的人们一样,毛泽东对理论关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当时中国社会的实际问题。基于这一目的,同时受到其个人活动经历,“重行”思想和“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毛泽东更强调在现实中“行”的重要性。而在对马克思主义文本的解读中,毛泽东更是在思想上找到了对“实践”的共鸣,同时,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又超越了传统文化中关于“行”的论述。面对中国社会复杂的现实状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大规律和相关范畴为毛泽东分析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导。

当然,毛泽东清醒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根据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状况所形成的思想和理论。而它在中国这个环境下如何实现其功能呢?这就需要中国人自己对此理论进行切合现实的取舍和改造,进而形成一种能够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理论。换句话说,也就是如何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而照抄照搬经典作家的理论就是教条主义。这种新的理论定要基于中国的实际情况而形成,因而,它必能解决中国社会的矛盾和实际问题。当然,这种理论也是在中国式的思维方式下,以中国的语言赋予马克思主义的术语以新的表达形式。因此,正如阿里夫.德里克在《毛泽东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文中指出,毛泽东的《矛盾论》是一种革命的解释学,毛泽东思想相对于马克思主义是不可还原的。这样,诞生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就得以在中国实现了“中国化”。

马克思是一位决定主义者,他认为哲学家的任务就在于改造世界。毛泽东认同并接受了马克思的改造世界的观点。但是如何改造世界呢?他分析了马克思的实践观点,认为改造世界就是要采用一种实践的方式,而在中国的现实条件下如何才能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那就只有革命实践,并且这种革命的实践观也只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才能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在这一点上,毛泽东赞同并深化了马克思的认识。一方面,他强调革命实践的重要性。这突出表现在毛泽东领导了全中国人民进行了全民族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领导中国共产广泛发动群众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等。另一方面他也强调正确的理论对于革命斗争的指导作用。这突出表现在毛泽东的丰厚著作中,如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献,指明了抗战的前途,提出了正确的路线的《论持久战》等。然而这些都是在中国式的思维方式下产生的,因而,也就造成了有的西方学者认为,在毛泽东的思想中,这两个方面是一种“矛盾”的看法。然而,在中国的革命环境下,正是这种中国人能够接受的交互性的思维方式,才使得毛泽东能够对中国已经发生的革命斗争的经验进行总结,同时,又用这些经验总结指导中国未来的革命实践活动,并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0世纪20年代中国大地上的社会主义乌托邦-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印度之行》人物冲突的后殖民语境创伤研究_后殖民主义-论文网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马克思主义论文
最新马克思主义论文
读者推荐的马克思主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