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马克思主义论文

马克思主义正义观与我国社会实践-论文网

时间:2014-04-10  作者:王静
邓小平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纳入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之中。

毛泽东与邓小平的正义观具有同一性和继承性。其一,两人都坚持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认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国的社会公正。在社会公正目标方面,“共同富裕”具有明显的重要地位。其二,两人都认为,必须尽力在人民内部实现基本权利的平等,包括政治权利平等、劳动权平等、受教育权平等、男女平等、婚姻自主、干群平等、提倡民主管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等。其三,两人都认同或坚持“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最基本的公平分配原则。

毛泽东与邓小平的正义观在有一致性的同时还有一定的差别。首先,对社会公平战略地位的认识差异。毛泽东实际上更为看重公平的地位,将公平摆在发展效率之前,邓小平将提高效率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其次,对公平内涵的理解差异。如果用“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结果公平”来描述公平,那么无疑毛泽东更为看重的是权利公平、结果公平;邓小平则比较强调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把公平基本上看作是一个动态的合理的过程。再次,对推进社会公平的途径的差异。在最基本的途径方面,毛泽东的主要着眼点是通过改变生产关系来实现公平,邓小平则力主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来逐步实现社会公平。第四,在实现社会公正的具体方法上,毛泽东主要运用行政的、思想教育的、群众运动的、甚至是“阶级斗争”的手段。而邓小平则主要把法制手段、经济手段等作为主要方式,同时也强调思想教育,但是坚决摒弃群众运动和阶级斗争的手段。

2.江泽民的公平正义观

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并通过政策、制度及社会保障等措施,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任务来加以解决。江泽民指出:“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绝不能动摇。”也就是说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得到他应该得到就是最大的正义,这是新时期公平正义内涵的科学概括。

3.胡锦涛的公平正义观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首先,公平正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其次,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第三,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党提出的这些新理论推动着人们对公平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

三、中国社会转型期践行正义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思考

中国在践行正义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国家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世界竞争力增强,党和政府保证了我国公民在国际社会上享有公平正义的权利;国内户籍制度进一步改善,社会流动转向正常畅通;再分配制度的改革上,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和效率的关系,这也体现了党注重民生建设,促进共同富裕又迈进了一步。取得成绩很显著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一)中国转型期践行正义面临的问题

教育地区性差异严重。城乡之间,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之间投入的资金、教育设施存在着不平衡。同时,不同地区的学生上大学的机会也不平等。

社会各阶层利益诉求缺少有效表达途径。据统计,我国平均每年群体性事件大约发生5.6万起,2010年发生2万起成为群体性事件发生最少的年份。群众之所以用过激的行为来引起社会的注意就是因为他们缺少公正合理表达自己意愿的途径。同时,这也会影响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党员干部腐败现象屡禁不止。腐败问题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毒瘤,同时也影响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是政府公信力下降。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党和人民风雨同舟建立起来的血肉联系不能因为腐败现象毁于一旦。

贫富差距和社会贫困日趋严重。基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劳伦茨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的指标在0和1之间,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根据黄金分割律,其准确值应为0.382。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中国大陆基尼系数2010年超过0.5,已跨入收入差距悬殊行列,财富分配非常不均。收入分配不均终会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再不解决后患无穷。

(二)实现我国社会公平正义的对策研究

1.用完善的经济制度为社会公平正义提供坚实的制度基础。

为实现公平正义,必须实现经济关系的起点、过程和结果公平。首先,应建立公正的市场关系,实现起点公平。其次,应健全合理的分配制度,实现过程公平。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既反对平均主义,也反对贫富悬殊。再次,应提供全面的社会保障,实现结果公平。健全社会保障,及时扶贫济困。

2.用和谐健康的文化建设为社会公平正义提供可靠的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柱。

首先,实现教育公平,才能全面提升人的能力,从而实现起点公平,为社会公平正义打牢基础。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结构新探-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论马克思主义阶级观在中国的当代意义_键-论文网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马克思主义论文
最新马克思主义论文
读者推荐的马克思主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