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哲学论文

结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正确看待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驳中国走变相资本主义道路

时间:2013-03-14  作者:佚名

论文导读::甚至部分干部也认为中国在走变相资本主义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究竟中国是否是在走变相资本主义道路。
论文关键词:变相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1] (P2-3)实践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和富强中国。

为什么会出现中国走变相资本主义的认识?中国是否是走变相资本主义道路,这是一个尖锐的理论问题,同时也可以说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现在,有部分学生,甚至部分干部也认为中国在走变相资本主义道路。究竟中国是否是在走变相资本主义道路,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变相资本主义?

1 关于变相资本主义的认识

“变相资本主义论”则是海外学者对邓小平理论的一种价值判断。所谓变相资本主义可以理解为表面是社会主义,而实质上是资本主义,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走资本主义的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根据中国在当前所面临的困难和任务,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的,他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此后,许多学者对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产生怀疑。在20世纪80年代哲学论文,香港学者张五常在其著作《中国的前途》一书中就明确地提出“中国将逐渐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2]。许多外国学者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东欧的一些经济学家对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这一概念也提出了质疑和批评,他们信奉自由的市场经济,认为中央计划型的社会主义经济没有“可改革性”,惟一的出路是走向资本主义。[3]

索林格在其著《中国社会主义的车型:国家社会主义的遗产和市场改革》一书中直接称邓小平理论为“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他认为,中国在80年代末实行的企业破产,企业兼并,股票和股票市场这些积累资金的措施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他把这措施称之为“有中国特色资本主义”论文参考文献格式[4]美国学者R.史密斯也支持同样的观点。在R.史密斯看来,中国市场经济改革必将导致中国经济的私有化,中国将由此走上资本主义之路。[5]

变相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而中国的发展道路一直是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行,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灵活改善各种政策。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但随着实践的发展,计划经济不能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甚至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必需改革,改变经济发展道路。中国不是在走资本主义道路,我们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我们经济的发展要结合现实的情况,结合实际情况改变市场经济发展的道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经济的措施,进行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而英美国家的一些学者也把市场经济看成上资本主义的专利,社会主义搞市场经济就是搞资本主义。更有甚者认为,我国实行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是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的措施,都只是被表象所迷惑。

这些观点的产生从根本上是没有从实际出发,认清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认清当前中国的实际情况,所以我们对社会主义要进一步再认识,对该认识的产生深入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这种中国走变相资本主义的认识,就有产生这个认识的原因,了解了原因,也是中国认清我们否定走变相资本主义的重要的重要条件。

2 认为中国走变相资本主义的原因

2.1 主观原因

2.11混淆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尖锐对立,在对待资本主义的问题上,我们往往看到的是二者的对立面,二者的相互的排斥思想,于是许多人认为不应学习资本主义的优秀文明成果。

建国初期,我国许多人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看作是截然对立的,在处理“两制关系”时,看到的最多的是两者之间的对立与斗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有的,社会主义就不能有哲学论文,为此丧失了很多发展的机会。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涉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多个方面,我们国家才逐渐发展起来。对此人们对其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思考,发现了许多措施是现资本主义国家有的,于是不经意的感叹,是不是我国走着资本主义道路,是变相资本主义。

2.12对邓小平理论观点的误解

有人认为邓小平讲的社会主义只是一种权宜之计。社会主义道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而韩剑华认为,“中共喊出‘共同富裕’的口号,亦即民生主义‘均富’的同义词;对马列主义而言,已有相当在的突破与背离。”[6]共同富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对社会主义研究的结果,从表面来看,共富与均富是似乎一致的,但均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能实现的,实行均富就等于共同贫穷。而许多人将二者混为一谈,共富可以说是均富,则社会主义均富就是贫穷,富裕是资本主义的。若邓小平不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就不能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就否定了自已的政党,他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只是不得已的考虑。

东欧国家奉行自由的市场经济,自由的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大特点。而我国建国初期实行计划经济,改革开放实行以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相协调的发展战略。于是东欧的有些经济学家对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提出了质疑,认为计划型的社会主义经济没有“可改革性”,唯一的出路是走向资本主义。

2.2客观原因

我国发展处于一个环境之中,没有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制度在不断改进,经济结构体制在不断变化,同时带来了经济的飞速发展,现实的发展变化也让人们迷失了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首先是农业上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出现,很多人认为这是否定农业集体化。其次是行实市场经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经济,这种以公有经济为主,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更让我们难以明确社会主义的方向。对外方面,实行对外开放,办经济区、三资企业,使人们认为这是引进资本主义,更说中国走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际上是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

现在,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们又面临了许多严峻的问题,社会两级分化,贫富悬殊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哲学论文,富人过着住豪华宅、吃豪华宴、坐豪华车,挥金如土,穷人则过着成年劳碌还不得温饱的悲惨生活。物价、房价持续上升,就业难,都是一些基本的民生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人们对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的道路产生了怀疑,这是社会主义的道路吗,所谓的共同富裕是不是一种幻想论文参考文献格式。不满这种现实状况而对社会主义产生怀疑,这也可以看作是人们对切身问题的关注,对现实所表现的不满情绪。这种与社会主义道路要达到的目标相差甚远,认为不是在走社会主义道路。

3 结合马克思的实践观正确认识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1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一定时期将长期存在,而且紧密联系。马克思理论认为社会要经过五种形态,这五种形态是继承取代的关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也具有这种关系。知道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二者有着取代、继承、相对立的关系。如今,实践证明了社会主义的在不断发展强大,资本主义的在不断衰弱,这也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二者同处于一个地球,不管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时期,都存在对抗,只是在不同的时期,对抗的方式不一样。我们看到这些二者的客观存在的关系上毋庸置疑的,但同时也应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二者也存在着紧密联系,有着继承、互补的关系。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种社会形态的更替过程有着继承关系。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它的生产力的基础很薄弱,科技、管理等方面的经验还很欠缺,因此,为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建立稳固的经济基础,就必需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借鉴资本主义国家中有利于发展我国的经济又不涉及原则的措施,这是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选择。

经济制度互补,无“资”“社”之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未抛弃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只是摆脱了僵死的教条主义的框架,是灵活运用各种有利我国经济发展的措施政策。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是完全对立的,是可以互补的,可以相互借鉴有利于各自发展的方法,经济手段一样,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提出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本质是没有姓“社”姓“资”之分。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都不是基本经济制度,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经济也有计划,市场和计划只是经济手段哲学论文,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

长期以来,人们把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事实上,市场经济不可能只存在资本主义社会,计划经济也不可能只存在资本主义社会,二者不存在根本的矛盾,都可以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践也证明了,单只靠计划经济或者是市场经济发展社会,都有缺陷,都不能完全使经济健康的发展。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的手段,本质上没有姓“社”姓“资”的区别。凡是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都可以可以利用,而且应该拿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正确对待宗教信仰寄托与心灵慰藉的社会作用
下一篇论文:初探毛泽东的和谐价值观与中国命运_哲学论文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哲学论文
最新哲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