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应于基本频率的飞轮转速称为第一临界转速,即临界转速
3.飞轮共振的判断
设 K=
其中: ------------飞轮的工作频率
---------飞轮轴系基本频率
--------飞轮工作转速
---------飞轮临界转速
一般工程上认为K=0.7~1.3时,飞轮的工作转速 处在对应于危险频带区的危险转速区或强振区;而当K≤0.7时,工作转速 处于安全转速前区,K≥1.3时,工作转速 处于安全转速后区。
在一个工作周期中,飞轮的工作转速由工作行程终点的最小值 升至空行程末点的最大值 ,而有可能进入危险转速区,图4为这一现象的示意图:图中 , 分别为安全前区飞轮的最低和最高工作转速; , 分别为安全后区飞轮的最低和最高工作转速。
由图4可以看出,避免飞轮共振的合理条件是使飞轮的最高工作转速位于危险区之外:安全前区或安全后区之中,即:
安全前区:
安全后区:
将临界转速公式代入上式有:
⑥
由式⑥可知:第一式决定了安全前区飞轮最高工作转速的上限值,第二式决定了安全后区飞轮最高工作转速的下限值,所以,对于安全前区和安全后区的任一飞轮工作转速 下列公式总成立:
安全前区:
安全后区: ⑦
对于任一圆周速度 和工作转速 ,飞轮的直径为 ,将式⑦代入上式有:
安全前区:
安全后区: ⑧
式中: -------对应安全前区和安全后区的飞轮直径
式⑧为避免共振而选择飞轮直径的临界转速条件。将应力条件与临界转速条件进行组合,便可以得到选择飞轮直径的合理判据:
安全前区: 
⑨
安全后区:
⑩
通过以上分析,根据式⑨或式⑩进行选择飞轮直径,可以避免共振现象的发生,要注意的是式⑨或式⑩只是决定了安全前,后区飞轮直径的上下限值和可选择值的区域,并不能决定飞轮的准确直径,但是它可以作为一种检验飞轮直径设计是否合理的判断依据。
参考文献
[1] 刘鸿文.材料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 《机械设计手册》编委会,机械设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第1卷.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