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浙江省政府可采取分步实施、先易后难的策略,为宁波建立“对台离岸金融中心”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待时机成熟时,再向国家申请建立“对台离岸金融中心”。可先申报“宁波保税区人民币与新台币结算试点”,在保税区先形成人民币与新台币可自由兑换市场。设立“试点”有利于降低浙台经贸汇兑成本、平缓浙台货币汇率风险和积累货币互换经验。一旦货币互换市场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再向国家申请设立“对台离岸金融市场”3。
将浙台金融合作的重点区域选择在宁波。是因为宁波是浙台贸易的重点区域。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宁波市累计批准台资项目2320个,总投资175.4亿美元,合同利用台资113.9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49.6亿美元,分别占全市批准外资项目数的18.1%、外商投资总额的23.2%,约占全省合同利用台资总量的一半,其中千万美元以上台资项目347个,台塑石化、奇美电子等重点台资项目均落户宁波,发展良好。
(4).员工培训
一方面,信用卡业务、个人理财业务等零售银行业务在当前大陆市场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而国内各大银行产品业务单一、创新不足,远远不能满足客户投资和分散风险等方面的需求。台资银行在国际结算、资产证券化、资金交易产品和技术、金融衍生工具、投资银行业务等领域的经验相对丰富,浙台银行业可以在这些领域重点加强合作和交流,迅速做大做强。
另一方面,由于多种原因,浙江的高级金融人才短缺,严重削弱了浙江金融业的竞争力。台资银行的用人机制市场化程度高,往往具备良好的激励措施,能够吸引到优秀人才。因此,浙台两地可以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开展合作。浙江银行业从业人员可以传授人民币业务和大陆从业的知识,而台湾银行业从业人员可以传授现代商业银行市场化经营的知识。
(5).客户信息共享
无论是允许台资银行入盟浙江,还是允许浙江地方银行入盟台湾,对当地大量的中小型企业和个人,双方银行开始都不大了解其信用记录,这无疑将成为两地银行加快业务合作的一个障碍。因此,建立客户信息共享系统,对促进双方顺利发展业务都至关重要。
除了中小企业贷款外,个人消费信贷领域也是浙台银行合作的一大领域。台湾银行开展消费信贷时间相对较长,特别是在住房按揭业务、汽车按揭业务以及银行卡业务等方面,其运作方式与风险控制手段己经很成熟。中国的消费信贷业务刚刚开展,运作手段与风险控制技术都有待进一步完善,消费信贷品种也较少。但浙江银行在浙江营业网点上拥有有利条件。
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金融市场也将越来越多地提供标准化的金融产品。这样,浙台银行就可以联合起来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实现在信用卡、销售结算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和特约商户等方面的资源共享,以降低成本,保持和提高整体的竞争能力。两地的银行可以采取相当灵活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方式,并根据业务发展需进行调整。达到共同发展,实现共赢的目的。例如,在进行项目融资时,浙台银行可以通过动态的合作有效地组织包括项目评估的银行家、专业人员、信用评级机构和市场营销专家等各类资源。
3、合作可能存在的风险及防范
首先;如果任由台湾银行单独进入浙江市场,在市场竞争中,浙江地区银行可能会不断丧失自己的优势客户资源,从而对自身的盈利能力造成严重影响。现实中发生的数例大企业“倒戈”转向外资银行的事件,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台湾银行的进入势必引起存款分流,如果这种存款分流达到一定数目,将不可避免地对浙江银行信用构成威胁;第三,台资银行的进入,可能会使浙江地区银行业中的优秀人力资源外流,不仅造成其人才短缺,也意味着优秀的客户资源和人际关系网络的流失4;第四,由于对国内官企勾结的监管机制和惩罚机制有待完善,台资银行的进入,将为腐败分子输送资金提供了另外一个有利渠道。
两地银行业的竞争,对浙江金融市场的影响在于:一方面,由于竞争的加强,浙江地区银行可能变得谨慎,收缩高风险业务,强化低风险业务。这样,银行的风险就会整体降低;另一方面,由于竞争的加强,浙江地区银行会冒险从事高风险业务,因为这些业务一般会取得较高的回报。这种结果必然使银行的风险增加。到底出现哪种情况很难判断。为防止第二种情况的出现。需要浙台监管部门出面对两地银行的竞争方式做出约定,寻求一种机制可以使浙台银行间的关系从单纯的竞争和不易达成的合作转向合作竞争状态。这种状态要求银行以竞争为目的,以合作为主要手段。这样,浙台银行合作面临的风险才不会因竞争而放大,双方都可以获得市场多元化带来的利益。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课题组,新形势下两岸金融直接交往与合作政策研究[J],中国外汇,2006(9)
【2】张传国,对台资企业融资问题的若干思考[J],亚太经济,2005(1)
【3】李允杰,两岸签署金融MOU的问题与影响[N],中央网路报,2008-08-19
【4】范起兴,两岸货币兑换与结算的政策选择与经济效应分析[J],上海金融,2007(7)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