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银行1更希望垄断市场而不是允许银行2进入。
假设银行2在阶段2决定进入市场,市场将变成双头垄断并获得利润,只有当阶段2利润非负时银行2才会选择进入:

现在考虑银行1的战略。对于任何 ,很容易看出银行1会阻止银行2进入从而获得垄断利润。银行1能够获得的最高垄断利润的条件是:
, 是阶段1的垄断银行1的服务水平。
如果 , 是和进入成本相对应的服务质量水平,银行1就会选择 阻止银行2进入。当 时,在区间 ,银行2不论是否进入,只要 ,银行1的利润也不会减少。
如果银行2被允许进入市场,那么银行1的最优服务水平是:
, 是双头垄断的服务水平。
显然 ,因此在区间 ,如果银行1在 的垄断利润大于在 处获得的双头垄断利润,银行就会选择 ;否则银行1选择 。因此存在一个 ,当 时,银行1选择 ;当 时, 。
结论: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当银行1现有的服务质量水平高于一定的水平时 ,银行2在阶段2会进入市场。
(2)如果银行1能够坚持垄断服务质量水平 ,并阻止银行2进入 ,那么银行1就会采取这种行为。
(3)对于给定的阶段1的决策,垄断银行获得的利润比允许其他银行进入所得到的利润高。因此,银行1在阶段1会使服务质量的投资低于最优值,即银行1可能在阶段1选择一个 小于 ,这样当 并且 时可以在一定利润代价下阻止银行2进入。
(4)如果银行1决定允许进入,那么就会在阶段1选择双头垄断服务质量水平 ,这里 。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存在进入威胁的情况下,银行的服务质量水平要低于最优水平。这个结论与以往的关于研发投入的研究结论是不同的,如Gilbert和Newberry(1982)等人认为,在存在进入威胁的情况下,企业会增加研发投入。这种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银行服务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
再来看模仿程度 对市场结构的影响,也就是说模仿程度也是市场进入的壁垒。直观上说,模仿程度的增加会提高竞争者进入的倾向。因为模仿程度的提高使进入者能更多的从竞争对手那里通过模仿而获益,这也会影响厂商的竞争行为。
不是 的减函数,存在一个非负的有限数字 ,这是银行进入的临界成本,只有当 时银行2才进入市场,并且 。
设 是在阶段1银行1采用 情况下获得的双头垄断利润; 是阶段1银行1采用 情况下获得的垄断利润。当 时有: 。经过微分可以得到:

容易看出,分母是正数,分子经过替换可以得到 。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结论:存在一个 , ,那么(1)当 时, ;(2)当 时, 。
在需求的交叉影响比较小的市场上,当模仿程度 提高时,市场进入的临界成本 也会提高时,银行2的进入成本更有可能低于临界进入成本,此时银行2进入的可能性就增强了,而且模仿的收益是较高的,银行2进入更容易。在需求交叉影响较高的市场上,模仿程度 的提高会降低进入的临界成本,从而降低了银行2进入成本低于临界成本的可能性,进入的可能性就不大,银行市场更容易成为垄断市场。
三、结论及启示
以上分析了市场结构对银行服务质量的影响,包括潜在进入者对现实市场的影响。在垄断市场上,当模仿程度较高时,每个阶段的服务质量都很高。
在双头垄断市场上,较高的模仿程度会导致较低的服务质量水平。尤其是在需求的交叉影响较高时,竞争对手的模仿会减少进行创新的银行的收益,也就是说模仿会降低收益。因此双头垄断平均的服务质量会低于垄断环境。当需求的交叉影响比较小时,银行会采取不同的战略,每家银行都会发展自己独特的质量品牌。但是,市场领导银行并不一定会引导服务质量水平的提高。从总体上看,双头垄断市场上银行服务质量的平均水平还是有些低。
在具有进入威胁的市场上,模仿也会降低平均的服务质量水平。给定进入的临界成本,当进入成本低于临界进入成本时,就是双头垄断市场;否则仍将是垄断市场。直观上看,模仿程度的提高会使进入壁垒降低。但事实并非如此,要看需求的交叉影响的高低。如果需求的交叉影响较高,而且模仿程度也较高时,进入的临界成本就会降低,市场进入的可能性也小。相反,当需求的交叉影响较小时,模仿程度的提高会带来更多的银行进入市场。因此,较高的模仿程度并不一定意味着较多的市场参与者。
总之,市场结构对服务质量的创新决策具有重要影响,而市场上模仿程度的高低和需求交叉影响的大小会影响这种影响的方向和程度。国外的金融知识产权保护已经发展的很充分,这种趋势已经开始影响我国,比如美国花旗银行已经开始在中国申请金融知识产权专利,而国内银行在这方面的意识还不强,这对于提高我国银行业的服务水平是很不利的。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