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随着经济国际化的发展以及跨国并购的风行,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成为席卷全球的大趋势,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规模迅速壮大,日益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和金融发展的支柱和决定力量。如何有效防范风险,保持稳健经营已成为目前银行国际化经营管理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风险及其管理特殊性的分析,提出了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风险特殊性管理的几点建议。
论文关键词: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风险特殊性
经济学中关于风险管理的概念,指经济主体对于未来的经济状况(尤其是收益和损失)的分布范围和状态不能确知。我们知道任何风险都存在不确定性,但是在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中,由于风险影响因素的突发性特征以及风险传染性特征,使得风险的不确定性加强。
一、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风险特殊性表现
(一)、风险特殊性的表现
1、风险影响因素具有突发性特征
风险的突发性在商业银行经营中是不可避免的,相较于国内经营而言,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具有很强的突发性特征。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点:一是风险影响因素增多。【1】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所遭遇的风险比国内经营的风险要多,如国家风险。同时风险影响因素也增多,如东道国的政治、选举、国家违约等。风险影响因素增多,风险突发性自然加大。二是熟悉度。商业银行在国内经营时,对本国的经营环境、政策更熟悉,对风险的感知更敏锐。而在国外经营,面对陌生的经营环境,很多风险是无法凭经验事先感知的。比如,最经常导致国家风险发生的政治事件,如战争、暴乱、政治极端主义等等,而这些事件的发生,要么是没有明显的先兆,要么是属于高度机密,根本不可能知道的。三是未知风险。在国外经营,有很多状况是在国内从未遇到过的,不知道什么会有风险。如网络银行的兴起,使银行国际化经营面临新的风险。
2、风险具有传染性特征
全球金融市场的深度关联性使商业银行在国际化经营中的风险具有更大的传染性。如1997-1998年的亚洲危机,充分体现了风险的传染效应。危机由1997年泰铢贬值引起,俄罗斯受到危机影响,卢布贬值。到1999年初,亚洲危机的波澜似乎吞噬拉美。1999年底,小国厄瓜多尔又陷入偿债危机。这次危机范围迅速扩大,呈现出多种不利的因素,而这些因素又组合在一起加速了危机的蔓延。具体来说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由于金融体系内的不同金融机构之间依靠信用链相互连接,如果其中的一家跨国银行发生金融危机,就会影响到它对存款人完成商业义务的能力,同时影响到与危机银行有业务关系的其他机构以及它的借款人(如提前还贷或无法得到追加贷款)。这样就会像滚雪球那样使危机的影响越来越大,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另一方面,银行同业支付系统(如欧洲的ECHO系统以及北美的MULTINET系统)也把所有银行联系在一起,使得实行跨国经营的商业银行之间构成了相互交织的债权债务网络,其基于营业日结束时的多边差额支付系统,使任何一家跨国经营的商业银行即使产生细微的支付困难都有可能酿成全局的流动性风险。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一家跨国银行的危机有可能被投资者视作类似机构发生困难的信号,从而导致全面的恐慌。因此,金融业的全球化以及通过业务、信用和清算系统所构成的跨国银行网络,大大增加了跨国经营之间风险的传染性。
3、融体系脆弱性特征
1982年,美国经济学家minsky在他著名的《金融体系内在脆弱性假说》一书中提出金融体系脆弱性是金融业的本性,是由金融业高负债经营的行业特点决定的。而在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中,由于以下几个原因,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一是金融全球化的过度发展。使融资领域中的信贷融资和金融市场融资风险积聚,让国际金融体系变得更加脆弱,该体系日益增长的系统性风险已对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安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二是金融创新。近二十年来,在金融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借助于发达的信息技术,跨国银行的创新日新月异,使金融体系变得更加脆弱。三是国际金融市场剧烈的竞争。国际金融市场剧烈的竞争鼓励了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中的创新热情,而金融创新使各类金融衍生工具大量涌现。但是,金融资产毕竟只是实物资产的虚拟形态,其发展必须有相应的实物经济作为支撑。由金融创新所产生的过多的金融工具,特别是金融衍生产品的泛滥,大大降低了它们与实物经济的联系程度,从而也加大了整个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融机构的违规操作,有的则是源于金融体系本身内在的不稳定或脆弱性。
(二)、风险损失影响扩大
1、传染性导致损失扩大
商业银行在国际化经营中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往往会产生连锁反应,一旦出现问题损失非常巨大。以国家风险为例,1982-1999年发展中国家的外债总额从8310亿美元剧增到20000亿美元左右,这些债务中相当大比例的债权人是跨国经营的商业银行,一旦这些国家无法偿还债务,跨国银行就会遭受巨大损失。所以应密切关注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防范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引发的传染性风险。
2、金融衍生产品具有损失扩大效应
衍生产品是一种金融合同,它的价值与基础资产的价值有关,或从基础资产的价值衍生出来【2】。金融衍生产品可以帮助规避风险,同时也是对冲资产风险的好方法。但金融衍生工具也是一把“双刃剑”,风险规避了一定是有人去承担了,衍生产品的高杠杆性就是将巨大的风险转移给了愿意承担的人手中,这类交易者称为投机者(speculator),而规避风险的一方称为套期保值者(hedger),另外一类交易者被称为套利者(arbitrager)这三类交易者共同维护了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上述功能的发挥。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