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相关未必因果,最后再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金融规模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中选用的滞后时间长度将直接影响实际分析中检验的功效,甚至导致错误的结果,因此,最优滞后阶数的选取将按照AIC准则和SC准则予以确定。
(三)数据来源说明
本文所有数据均来源于《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甘肃统计年鉴》(2005-2009年)、《中国金融年鉴》,样本区间为1978—2008年。本文使用的计量软件为EViews6.0。
四、实证过程分析
(一)变量的ADF检验
单位根检验(即ADF检验)是检验序列平稳性的有效方式,一般而言所有水平形式的宏观经济变量序列都是非平稳的,因此要对其加以检验。根据序列性质的不同,可以将ADF检验模型区分为以下三种:含有截距项、含有截距项和趋势项、不含截距项和趋势项。针对数据的特点,进行正确设定尤为重要。文中检验模型根据数据图形加以确定,采用AIC准则确定最优滞后阶数,分别对LIG、LFD、LCI、LPGDP四个变量进行ADF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
表1变量的ADF检验
变量
|
检验类型
|
检验值(ADF值)
|
临界值
|
滞后阶数
|
LIG
|
含截距项和趋势项
|
-2.075088
|
-3.580623 (5%)
|
2
|
LIG(-1)
|
不含截距项和趋势项
|
-3.477160
|
-2.660720 (1%)
|
4
|
LFD
|
含截距项和趋势项
|
2.473551
|
-3.603202 (5%)
|
5
|
LFD(-1)
|
含截距项不含趋势项
|
-4.328570
|
-3.679322 (1%)
|
0
|
LCI
|
含截距项和趋势项
|
-1.882534
|
-3.568379 (5%)
|
0
|
LCI(-1)
|
含截距项不含趋势项
|
-4.713170
|
-3.679322 (1%)
|
0
|
LPGDP
|
含截距项和趋势项
|
0.041946
|
-3.568379(5%)
|
0
|
LPGDP(-1)
|
含截距项不含趋势项
|
-3.174931
|
-2.967767(5%)
|
0
|
通过ADF检验可以看出,原变量的检验值均大于其相应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说明这些数列都是不平稳的,而一阶差分后的序列均拒绝单位根的假设,说明这些变量皆为一阶单整变量,即为I(1)过程。
(二)协整检验
由于序列皆为一阶单整序列,它们本身是不平稳的,但它们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平稳的线性组合,即存在着某种长期的均衡关系。这种均衡关系将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来证明。因为Johensen检验是一种基于VAR模型上的检验方法,所以在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之前必须先建立VAR模型。
采用表1中的四个时间序列建立VAR(P)模型,模型的滞后期根据AIC和SC取值最小的原则(分别为-15.33和-11.26)加以确定,经过反复试验,并根据VAR模型输出的结果最终确定选择的滞后阶数为5。
在此基础上对四个变量做协整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表中数据说明VAR模型中的四个变量有两个协整关系,因为本文主要考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所以选取第一个协整关系进行分析,得到正规化的协整向量为:
β’=(1,-4.544226,-1.855160,11.896)
表2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
零假设:协整向量的数目
|
特征值
|
迹统计量
|
5%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
|
显著性
|
0 *
|
0.990425
|
197.8568
|
47.85613
|
0.0000
|
至多1个*
|
0.91407
|
76.99428
|
29.79707
|
0.0000
|
至多2个
|
0.337496
|
13.18453
|
15.49471
|
0.1082
|
至多3个
|
0.090962
|
2.479581
|
3.841466
|
0.1153
|
注:*分别代表在5%的显著水平上拒绝原假设。
则这四个变量的协整方程为:
LIG=4.54426*LFD+1.85516*LCI-11.896*LPGDP
(0.19719)(0.18964)(0.44674)
圆括号内的数表示近似的标准误差,协整方程说明了甘肃省的这四个变量在1978~2008年间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为验证这种协整关系的正确性,本文又利用基于残差的协整检验方法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残差平稳,说明各变量之间确实存在协整关系。协整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和金融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正相关,和人均GDP负相关。即金融发展、城市化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增长缩小了收入差距。
(三)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由于VAR模型是非结构化的,且模型形式已被确定为线性形式,前面的协整检验也只是说明了变量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厘清变量间存在的确定性的相互关系需要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来进行,具体结果见表3。
表3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原假设
|
样本数
|
F-统计量
|
相伴概率
|
LFD不是LIG的Granger原因
|
26
|
1.95952
|
0.14368
|
LIG不是LFD的Granger原因
|
6.12144
|
0.00278
|
LPGDP不是LIG的Granger原因
|
26
|
8.16375
|
0.00068
|
LIG不是LPGDP的Granger原因
|
1.80907
|
0.17155
|
检验结果说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金融发展不是城乡收入差距的Granger原因,而城乡收入差距是金融发展的Granger原因;经济增长是城乡收入差距的Granger原因,但城乡收入差距不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城市化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没有相互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值在表中从略)。
五、实证结果解析——基于金融抑制的视角
从实际数据来看,1978-2008年的三十多年里,甘肃省的年均经济增幅达到8.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扣除物价因素分别增长了5倍以上。然而,各阶层的收入差距也在逐步扩大,图1的趋势反映出: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城乡间的收入差距就维持在一个小幅上扬的区间里,1999年后升幅加大。2007年城乡收入比达到最大值4.18:1,高于全国同期水平的3.33:1。城乡居民的绝对收入差距从1978年的307元扩大到2008年的8245.62元。
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金融规模的扩张,金融机构年底贷款余额与GDP的比值由不足0.5增加到2003年的最大值1.2,一定程度上拟合了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也和协整方程反映出的关系相符,然而这个结果却有悖于一般理论分析上的结论。

图1甘肃省金融规模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动趋势
资料来源:根据《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以及相关年份《中国金融年鉴》、《甘肃统计年鉴》数据整理。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