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即城乡收入差距和城乡居民投入差距的角度来研究我国的城乡教育差距。
论文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预测与分析,回归分析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政策及资源要素禀赋等因素,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与扩大内需的瓶颈。

图1 1990-2009年农村居民纯收入

图2 1990-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图31990-2009年农村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样本分析
2009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剔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实际增长9.8%。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1.0%,城镇为36.5%。从以上取样数据图我们也可看出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一、 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进行回归分析及说明其导致的不利影响
(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进行回归分析
我们分别取样1990-2009年的农村与城镇居民收入数据,利用EView进行居民收入的回归分析,经统计检验与经济检验我们发现农村与城镇居民收入都是三次拟合较优;
Dependent Variable: Y
|
Method: Least Squares
|
Date: 03/19/11 Time: 19:15
|
Sample: 1990 2009
|
Included observations: 20
|
Variable
|
Coefficient
|
Std. Error
|
t-Statistic
|
Prob.
|
X1
|
1004.282
|
129.4093
|
7.760511
|
0.0000
|
X1^2
|
-79.57480
|
14.13765
|
-5.628572
|
0.0000
|
X1^3
|
3.631643
|
0.443235
|
8.193485
|
0.0000
|
C
|
96.37614
|
321.6233
|
0.299655
|
0.7683
|
R-squared
|
0.996563
|
Mean dependent var
|
7230.129
|
Adjusted R-squared
|
0.995918
|
S.D. dependent var
|
4608.690
|
S.E. of regression
|
294.4373
|
Akaike info criterion
|
14.38487
|
Sum squared resid
|
1387093.
|
Schwarz criterion
|
14.58401
|
Log likelihood
|
-139.8487
|
F-statistic
|
1546.345
|
Durbin-Watson stat
|
1.118906
|
Prob(F-statistic)
|
0.000000
|
表一1990-2009年城镇居民收入关于时间(t)的回归结论
城镇居民收入(Y)=96.37614+1004.282(t-1989)-79.57480(t-1989)^2+3.631643(t-1989)^3(1)
(注:四次拟合虽然拟合优度提高,但显著性水平急剧下降)
Dependent Variable: Y
|
Method: Least Squares
|
Date: 03/20/11 Time: 07:46
|
Sample(adjusted): 1990 2009
|
Included observations: 19 after adjusting endpoints
|
Variable
|
Coefficient
|
Std. Error
|
t-Statistic
|
Prob.
|
T
|
436.0363
|
86.05529
|
5.066932
|
0.0001
|
T^2
|
-36.27828
|
9.865265
|
-3.677375
|
0.0022
|
T^3
|
1.377640
|
0.324785
|
4.241706
|
0.0007
|
C
|
-15.14497
|
203.9525
|
-0.074257
|
0.9418
|
R-squared
|
0.979534
|
Mean dependent var
|
2246.559
|
Adjusted R-squared
|
0.975441
|
S.D. dependent var
|
1148.275
|
S.E. of regression
|
179.9491
|
Akaike info criterion
|
13.40789
|
Sum squared resid
|
485725.4
|
Schwarz criterion
|
13.60672
|
Log likelihood
|
-123.3749
|
F-statistic
|
239.3112
|
Durbin-Watson stat
|
0.619822
|
Prob(F-statistic)
|
0.000000
|
表二 1990-2009年农村居民收入关于时间(t)的回归结论
农村居民收入(Y)=-15.14497+436.0363(t-1989)-36.27828(t-1989)^2+1.377640(t-1989)^3(2)
(注:四次拟合虽然拟合优度提高,但显著性水平急剧下降)
我们根据回归方程(1)(2)进行短期预测,从图四与图五可看出城镇与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图四 预测2010-2019年城镇与农村居民收入直方图

图五 1990-2019年城镇与农村居民收入折线图(实线为城镇居民收入)
(二)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不利影响
首先回归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导致农村居民相对购买力较低,难以刺激农村消费市场来扩大内需。我国最终消费率持续走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农村消费市场难以启动。我国农村市场极为广阔,2009年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3.4%,因此农村消费市场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市场机遇。农村消费市场的启动也是启动内需的前提条件,而农村消费市场的疲软也直接导致内需难以启动。从而造成我国经济结构发展不平衡,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目前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过低与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也导致了农村边际消费倾向持续偏低,而较低的边际消费倾向影响了投资乘数作用的发挥,难以起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其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导致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和人力资本水平低下。
城乡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过低直接导致了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免费论文网。
再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与能级提升。据产业发展的趋势,城镇须将一部分产业转移至农村,以便其发展更高能级的产业。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过低致使农村消费市场难以启动。不仅影响城镇供给水平的顺利实现,也阻碍了农村市场顺利从城市吸纳相应的产业,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乡镇产业难以外移,也影响其自身产业级能的提升,最终不利经济的发展。
此外,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也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应。不仅影响农村社会进步,也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不仅是经济问题,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长此以往,会使人们的价值观扭曲。个人收入差距过大的现实是诸多不正常因素引起的,会引发社会上相当一群人心理失衡,不利于积极健康的社会风气的形成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成因分析
造成目前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家政策倾向的原因,也有农业经济自身发展阶段的原因。以下主要从六个方面分析其形成原因。
1 历史上国家政策倾向的原因
1978年前,由于对国际形势的错误估计回归分析,使我国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统购统销和实行价格“剪刀差”的制度使农业哺育工业多年,这就造成了最初的城乡收入差距。“剪刀差”最早源于前苏联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方面的差异从农村获得原始积累。我国采取该做法,也从农村获得大量原始积累。据不完全测算,1952~1989年通过工农业产品“剪刀差”,国家从农业中获得9716175亿元,加上农业税1215186亿元,共达10932161亿元。
改革开放后,国家虽多次提高农产品价格,但城乡间“剪刀差”依然存在,特别是1985年以后,我国经济发展重心转向城市,国家制订更多利于城镇发展的优惠政策,而农村却未得到同等的待遇。严格的户籍管理又割裂了劳动力流动机制,大大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正常流动和资源有效配置,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2 农业自身的原因
农业中的种植业是农民使用土地的主要形式。而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比,农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小(即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的收入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变化百分比),一般小于1,则人们收入增加时,对农产品的需求量的增加也是有限的,于是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民增收也是有限的。通过农产品获利的农民,其收入比重也会下降。解决温饱后,农业发展必然慢于二,三产业,从这种产业特性上看回归分析,农业发展必处于劣势。因此,农民收入增长速度也必然慢于城镇居民。农业单一的产业结构也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免费论文网。
此外,我国农民文化素质偏低,这就制约了农业的产业化、科技化,使农业高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比较困难。而收入分配差距又存在“马太效应”,那些人力资本禀赋较高的居民获得较高的收入,而其后代也将接受较好的教育,那些人力资本禀赋较低的农村居民则正好相反。于是,由人力资本差异导致的收入分配差距存在较强的代际效应,而且会逐步扩大,这将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3 社会保障机会不平等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通过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条例》和《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件若干修正的决定》等有关法规,在城镇建设了相对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城镇职工在养老、医疗和其他各个方面都提供了较好的保障,而在以家庭保障为核心的农村,其保障水平和范围却远远不如城镇。此外,国家给予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保障也日益削弱。工业发展用地、城市发展用地、交通发展用地等都使土地减少,农用土地资源逐年减少,人口却逐年上升,农民增收缓慢,而且征地时农民往往得不到合理的补偿,突然失去土地的农民由于没有土地而依赖有限的土地补偿金艰难度日。同时,土地的经营成本上升也导致大量耕地的抛荒。国土资源部专项调查表明,截止2009年底,全国城镇规划范围内共闲置、空闲、批而未供土地已达27.67万公顷。
4 国家税收政策不合理
个人所得税征管体系没有充分发挥出对个人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我国自1994年以来实行的个人所得税法对个人收入的调节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明显的效果,反而出现了一种“逆调节”的现象。由于缺乏健全的个人收入申报与登记制度回归分析,一些非工资性的隐形收入与灰色收入的逃税现象非常严重,使真正高收入者缴税并不多。而城镇居民是这一部分非法收入的主要所得者,我国的个人所得税不仅没有有效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反而加快了财富向少数人集中的过程,使城乡收入差距更加扩大。
5 城乡公共产品提供的差距
在城市,有完善的供水供电供热设施,有宽阔的道路,有完善的交通设施,有美丽的公园和设施完善的娱乐场所,有正规的校园,有配套设施齐全的医院等等。总之,城市公共品可以说是应有尽有,而且公共品的质量也不断得到提高和改善。但是,在农村这些公共品能有多少?就是最基本的农田水利建设在广大农村也是长年失修。同时,我国当前并没有按照城乡经济社会公平协调发展原则来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我国多年来一直实行的是向城市倾斜的财政政策,近年来财政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分配更是如此。没有达到《农业法》规定“国家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国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的要求。这一部分隐形的收入差距使城乡收入差距比可测算的更大。
6 人口大规模移动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移动,其中属于永久性移民的主要有四个方面:①大规模基本建设形成的移民,如三峡库区移民、三线建设移民等,这是由政府有计划组织的移民,这种移民没有规律性,主要考虑的是国家社会利益。②富移民。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实施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造就了一批农村富裕人口,这些人由于有能力在城市购买住房,并有稳定的职业回归分析,因此取得了在城市长期居住权利和市民待遇。但这种移民的结果是造成农村经营人才的流失,不利于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只能导致农村的进一步落后。③精英移民,即农村居民中通过升学摆脱农民身份,在毕业分配时留在城市,由于他们是农村中的精英,其大量迁移对农村发展的影响是深远和致命的。④劳工移民免费论文网。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解放了农业生产力,造就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在外出打工的过程中,有一部分成为长期在城市打工、有固定职业和住所的移民;另外一些是已经嫁给城市居民的打工妹,也成为其中的一部分。这类移民由于都是青壮年,他们的外移降低了农村欠发达地区劳动力的素质,也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