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经济学论文

中国市场化与工业化均衡关系的检验:基于30年的实证分析-论文网

时间:2014-08-28  作者:董晓宇,郝灵艳
在整个工业化指数上升区间上,出现了两个时期或时点的小幅震荡,其中第一个时期是1979-1983年的小幅下行,但1984年以后工业化指数超过了1978年的起始值后开始呈直线上升的趋势。这个阶段所出现的小幅降低的现象与经济体制的改革紧密相关,1978年以后农村开始市场化改革,促进了第一产业的发展,因此1978~1983年期间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的增加直接影响了第二产业的占比.1984年开始的城市经济改革,促进了第二产业的发展,测度结果和经济现实在时间上是吻合的。第二个小幅震荡的时间点为1990年,工业化指数略低于1989年1.31个百分点。这是由于1989年发生的“八九动乱”影响经济发展的直接显现,因此降低了1990年的工业化指数。

为检测我们用简单算术平均数得到的测度结果的可靠性,我们仍然用这6项指标按照主成份的分析方法进行工业化综合指数的测度。经过测度后,从整体趋势上来看,两种测算方法的拟合度较好,出现波动的年份也基本一致,说明测度的结果是可信的。

四、中国市场化与工业化均衡关系的检验

根据以上构建的市场化和工业化指数的测度指标体系,我们获得了1978~2007年中国市场化指数和工业化指数,这两个时间序列数据的取得,为进一步论证市场化和工业化的关系提供了定量分析的基础。以下将从市场化与工业化的相关性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面进行计量分析。

1、市场化与工业化的相关性分析

为证明市场化与工业化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我们运用Eviews5.0对市场化指数和工业化指数进行相关性检验。首先对实际测得的1978~2007年市场化指数与工业化指数进行相关性检验,经过运算,市场化与工业化指数高度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982,且为正相关。为使市场化指数所代表的意义更加接近于经济实际,消除市场化指数的波动影响,我们采取三年移动平均的办法,重新构建一个修正后的市场化指数序列。我们以新构建的1980~2007年修正后的市场化指数与对应年份的工业化指数再次进行相关性分析。以ASCH代表修正后的市场化指数,GYH代表工业化指数,分别取ASCH和GYH的对数形式,记作LASCH和LGYH,以消除异方差的影响。分析的结果表明,二者具有高度的相关性,相关性系数达到0.980,且为正相关。我们把以上两个数据系列放到一个图中来分析,图1中LASCH代表市场化修正指数,LGYH代表工业化指数,从图1中我们也看到,修正后的市场化指数曲线更加平滑,与工业化指数的走势基本一致。此外市场化指数曲线与工业化指数曲线具有明显“时滞效应”,市场化指数相对于工业化指数的变动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滞后期大约为2-3年。

图1市场化修正指数与工业化指数的趋势比较

2、市场化与工业化的因果检验

通过以上的相关性分析,我们选择市场化修正指数(LASCH)与工业化指数(LGYH)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运用Eviews5.0,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如表6所示。

表6LASCH与LGYH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

原假设

F统计值

P

结论

LGYH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ASCH

1.32582

0.30555

LGYH does not Cause LASCH

LASCH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GYH

3.76377

0.02592

LASCH Cause LGYH

注:确定因果关系检验中最优滞后阶为四

检验结果表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之间呈单向因果关系。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有效地推进了工业化的进程,提高了工业化的程度。检验结果之所以滞后四期后达到最佳的拟合效果,这可以从经济现象的实际表现中得到解释。市场化指数所选取的是全国的数据,由于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推进时间的不统一,地区之间的不平衡性,某项制度在全国全面推开时,一般经历3-4年的试点期,因此,制度所起的效应不能立竿见影,必然表现为一定的滞后性。

以上仅从统计检验的角度对二者的因果关系给予了确定。为了反映市场化与工业化之间发展变动的长期均衡关系,以市场化修正指数(ASCH)的对数形式为解释变量,以工业化指数(GYH)的对数形式为被解释变量,建立计量模型。

LGYH=1.943+0.555×LASCH

(23.41)(25.36)

R=0.961,调整后的R=0.960,变量下方括号内数值为T统计值。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如图6所示。

图2回归模型的残差序列及LGYH的实际值和拟合值

模型结果显示,中国市场化程度对工业化进程具有显著、持续的影响,市场化指数每提高1个百分点,工业化的程度就会提高0.56个百分点。我们还注意到,1989年以后图形的拟合效果较好,这与市场化改革逐渐进入稳定阶段是有直接关系的。

3、基本结论

上述实证的结果表明,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以推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的市场化改革,对工业化的促进作用是非常显著的。社会主义加快工业化的进程必须以市场经济作为基础,这个过程是不可逾越的。

(1)中国的市场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在促进工业化程度提高的各种因素当中,市场化程度是一个主要推动因素。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大,推动了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反之,市场化改革停滞不前或出现倒退,将直接影响工业化的进程。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解读_分析研究-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非公有制经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策略研究_英国模式-论文网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经济学论文
最新经济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