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经济学论文

中东欧独联体转型二十年——经济市场化任务再思考_基本任务-论文网

时间:2014-07-11  作者:徐坡岭,韩爽

论文摘要:回顾中东欧独联体国家转型走过的道路,可以发现,转型是一个多维度的内涵丰富的社会历史事件。从基本任务看,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是转型的基础性任务,经济市场化转型任务的确立有其内在的逻辑基础,市场化转型的内容和判断标准内含于经济转型的资源配置效率诉求中。
论文关键词:转型,基本任务,逻辑基础

迄今为止,中东欧独联体国家的转型已经走过了大约20年的路程。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维度的全方面社会转型为这些国家开启新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空间的同时,也给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带来巨大冲击。20年的转型历程相对于人类历史长河只是短暂的一瞬间,但对于人类探索自身未来的发展却有着巨大的历史意义。因此,剖析有关转型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回顾和总结关于转型的基本经验,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价值。尽管转型以来,相关的研究文献已经汗牛充栋,但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在世界各国深入反思和重新定位自己的发展道路及其方向这一历史节点上,从理论上剖析和反思有关转型的基本问题有其特殊的价值和意义,这正是本文的出发点。转型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作,涉及到转型目标、任务、策略、道路等无数的问题,转型任务也复杂多样,本文仅限于对经济市场化基本任务的思考和讨论。

一、转型的核心维度与转型基本任务

1.转型的多维度性与核心维度

对于原苏联东欧国家而言,集权政治制度结构的坍塌和计划经济制度运行的终止是1989年至1991年开始的转型的最主要特征。但从实际情况看,“转型”在这里是一个内涵更丰富的概念,它既包括政治、经济和社会多个层面的转型,同时又包括这些转型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别地,如果从20年来中东欧独联体国家的转型实践看,转型包括了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文化多元化、社会结构多层次化以及宗教习俗演化等多个维度的变化。那么,是否这些转型维度是相互完全平行的,或是前后之间逐次决定的?显然答案是否定的。从转型演化的速度和次序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结构、宗教习俗等社会维度具有不同的特征,但并非完全平行或彼此决定的关系。

在这里,就中东欧独联体国家的转型实践而言,政治和经济转型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的大规模转型的核心维度。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市场化转型决定了其他领域转型的方向、内容和速度。

2.经济市场化只是转型基本任务之一

那么,从集权政治和命令式经济这一给定的转型初始状态和条件出发,中东欧独联体国家向一个政治公平、社会稳定且经济运转良好的社会转型包括哪些基本任务?如果我们仔细考虑转型的最终目的,就会得出结论,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市场化只是转型的阶段性任务,转型需要最终有利于社会发展、福利分享和民族国家的安全,实现社会发展、福利分享和国家安全是转型的根本任务。因此,考察转型是否成功,需要从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市场化的社会效应中寻找答案。

从上述讨论出发,我们可以看出,对于转型前的苏联东欧国家而言,其转型的任务是多重的,经济市场化只是其转型基本任务之一。多重任务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制约和相依互存,从而决定着转型进程发展的轨迹。强调这一点,是为了避免对转型理解的简单化和片面化。

二、经济市场化的基本逻辑

中东欧独联体国家的经济转型,其基本任务之一是实现经济的市场化。这一任务和目标的确立源于计划经济制度的内在缺陷和计划经济实践的失败,内置于中央计划经济的建立逻辑中。

1.计划经济国家经济市场化转型的理论逻辑

从理论上看,计划经济制度在配置资源方面存在严重的效率问题,中央计划经济制度模式所追求的目标及其制度特征存在某些危及计划制度模式自身存续的致命缺陷,主要体现在:

第一,制度运行成本过高,行政效率低下。这反映在两个方面:就正规组织而言,中央计划经济是一种过于中央集权和呆板地组织起来的经济。命令式经济中官僚组织的一些特征导致从中央计划部门到下属的每一个机构都普遍缺乏灵活性。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过于强调垂直的协调和控制,忽视企业间的水平联系,这增加了制定和执行计划所需要的信息,加大了信息收集和处理的成本;与此同时,计划具有间断性的特点。对巨量信息的需要和处理,加上计划的间断性特点,导致:(1)行政管理反应迟钝,(2)忽视特殊需要和条件的非正常变化(3)计划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如尽力压低储备),使累积的短缺现象特别尖锐等。另一方面,尽管计划经济体制拥有高度集权的正规组织,但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在制定和执行计划时,各级单位形式上的垂直命令与实际上的普遍协商是计划体制的实际决策机制。大量经济决策往往是依据一些非正式的规则进行通过非正规协商形成的。协商的结果往往反映了参与政策博弈过程的个人的利益。这种政策形成的博弈过程常常无法置于正式规则的监督之下,助长了官僚利益的膨胀和制度腐败的蔓延。

第二,计划机制的信息承载量过低,不能给出可靠的价格标准。计划经济的制度特征导致价格不规则地偏离商品短缺率和计划者偏好。按照兰格等人的设想,计划经济可以通过“试错法”找到经济决策的影子价格。事实也的确如此。实践中,计划经济若不采用反复“试错法”,就难以确定一套哪怕是仅包括几种商品的具有经济意义的价格体系。而在一个中央集权的经济制度中,对互相联系的价格的调整或全面的价格改革,其代价是非常大的,因而不能经常进行。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智力资本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系——基于福建的实证研究-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中国、香港与美国股票市场波动传导的时延分析_时延估计-论文网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经济学论文
最新经济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