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金融论文

6年IPO重启后上证综指与沪市IPO抑价关系的实证分析-论文网

时间:2014-07-30  作者:刘永文,楼蔚

论文摘要:国内外实证研究表明大盘指数与股票市场IPO抑价程度相关。“市场气氛”这一指标可用来刻画大盘指数的状况。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2006年至2008年在沪市上市的41只A股新股,就上证综指与沪市A股市场IPO抑价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2006年至2008年上海A股市场平均IPO初始收益率为81.72%,股改后的上证A股市场仍存在着较高的发行抑价。上证综指与IPO抑价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沪市市场气氛能较好地解释IPO首日超额收益。同时发现上市首日换手率、发行规模等几个变量也表现出较高的显著性,投资者的投机行为是新股IPO抑价偏高的主要原因。
论文关键词:上证综指,市场气氛,抑价

一、引言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nitialPublicOfferings)简称IPO,是指一家公司的股票第一次向公众投资者公开发行,并随即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进行交易。研究表明,公司股票在首次公开发行后普遍存在IPO抑价现象(IPOunderpricing),即新股的发行价明显低于其上市首日的收盘价,新股在上市首日即能获得显著的超额回报。

对IPO抑价现象最早的研究是西方学者Reilly和Hatfield在1969年开始的。从那以后,对IPO抑价的研究开始流行,IPO抑价亦成为行为金融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和研究热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出发对新股首次公开发行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由此形成了许多关于抑价原因的理论,如信息不对称假说(TheAsymmetricInformationHypothesis)、信号假说(TheSignalingHypothesis)、流行效应假说(TheBandwagonEffectsHypothesis)、投资银行声誉假说(TheInvestmentBankReputationHypothesis)、市场气氛假说(TheMarketAtmosphereHypothesis)及投机泡沫假说(TheSpecu1ativeBubbleHypothesis)等。虽然国外解释IPO发行抑价的理论繁多,但是由于IPO所涉及问题的复杂性,事实上至今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能够解释IPO抑价问题的理论。

1997年以来国内学者也开始对中国股市IPO抑价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中也不乏涉及大盘指数与IPO抑价关系的分析。王晋斌(1997)选取1997年1月8日到6月27日在沪市上市的52只新股为样本,对Rock模型进行了检验。宋逢明、梁洪峋(2001)以1999年上市的90多只股票为实证对象,对IPO抑价进行研究。任柏强、张一力、易晓文(2001)通过1999年发行的92只新股对大盘指数与新股抑价之间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戴晓凤、张清海(2005)将股票上市时的市场气氛作为虚拟变量来研究,划分牛市和熊市区间段,对我国1998年至2003年A股IPO抑价进行实证研究。田高良、王晓亮(2007)对2001年5月15日至2005年6月7日在深沪两市上市的288只A股新股进行研究,以求证发行价、市场气氛、上市首日换手率、资产规模这几个变量对IPO抑价的影响。国内相关文献研究结论并不一致,这可能与样本选择有一定的关系。同时由于我国IPO市场的制度和背景的特殊性,因此在不同的市场制度和市场状况下,对于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公司,以不同角度为出发点的理论都会具有不同程度的解释能力。

我国现有的对IPO抑价的研究多是以2005年以前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对2006年以来的新上市的样本公司涉及较少,不能完全反映当前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进入2005年,中国股市进行了重大的制度创新——股权分置改革,同时暂停了IPO新股发行。直至2006年05月17日,中国证监会正式颁布并施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法》,IPO得以重新启动。在这种新的背景下,新股发行的抑价程度,影响抑价的因素是否发生变化值得探讨。因此本文试图结合沪市市场气氛对上海A股新股抑价进行相关分析,探索股改后上证综指与IPO抑价的关系,以期提出完善我国证券市场制度建设,降低新股抑价的政策建议。

二、对上证综指及IPO抑价的直观分析

“上海证券综合指数”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的,以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全部股票为计算范围,以发行量为权数的加权综合股价指数,上证综指反映了上海证券交易市场的总体走势。笔者对1993—2008年的上证综指年收盘点数和相应年份的沪市IPO年平均抑价率进行了统计,见图1。

资料来源:图中数据由笔者根据新浪网财经频道(http://finance.sina.com.cn/)的有关数据计算整理而得。

图11993-2008年上证综指年收盘点数与沪市IPO年平均抑价率对比

如图1所示,虽然从整体走势上,两条折线有差别,但在某些时间段里,两条折线的走势比较相像,分别是:1996-1998年、1999-2000年、2006-2007年随着上证行情的逐步走牛,上交所新股的IPO抑价率亦逐步提高;1993-1994年、2001-2005年、2007-2008年上证综指下行时,IPO抑价率也出现了阶段性低点;比较背离的一段是:1995-2000年,当证券市场走出低谷,不断向上走高时,而IPO抑价率出现持续的下跌。笔者认为,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IPO公司的数量有关。1996年到1998年的IPO数量明显高于之前的年份,市场进入急速扩容期,由于股票的供给增加,以及发行制度的不断完善,使新股上市首日的抑价程度有所降低。

通过对历年上证综指与IPO抑价率的趋势变化进行分析,笔者发现通常在证券市场处于牛市时,年平均IPO抑价率会逐步上升,而当证券市场处于明显的熊市阶段时,年平均IPO抑价率亦有下降的趋势。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基于因子分析法的黑龙江省城市金融竞争力排名研究_聚类分析-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关于构筑事前和事后等两个金融安全网的构想_存款保险制度-论文网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金融论文
最新金融论文
读者推荐的金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