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确定的工业化指数测度指标体系主要参考和借鉴国内目前比较有影响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陈佳贵、黄群慧等研究人员所建立的评价体系,该指标体系对1995年、2000年、2005年三个年份各省域的工业化水平进行了实际测度和排序。由于是对几个时点上省域工业化的比较分析,所以采用的是相对数,而不是绝对数。本文基于对一个较长周期,即1978~2007年30年的测度,故对原有指标体系进行了改进和完善。
1.测度指标体系和释义
工业化进程不仅要有量的推进,更要有质的提升。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工业化道路就是过分强调工业自身的发展,因此造成畸形工业化的恶果。工业化不仅是工业的发展,而且是工业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变化。衡量工业化的进展必须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工业化的优势和不足,为此工业化指数测度体系包括六项指标,具体来讲,包括人均GDP、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第一产业就业占比、人口城市化率、工业增加值占总商品增加值的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各项指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见下表3。
表3工业化指数测度指标体系
序号
|
指标名称
|
计算公式
|
1
|
人均GDP(美元)
|
以各年份国内生产总值(现价)除以同时期平均人口所得出,可在统计年鉴中直接获取数据,并按汇率-平价法折算为2004年美元
|
2
|
第一产业产值占比
|
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可在统计年鉴中直接获取数据
|
3
|
第一产业就业占比
|
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口中的比重,可在统计年鉴中直接获取数据
|
4
|
工业增加值占总商品增加值的比重
|
以工业增加值(现价)除以同期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和
|
5
|
第三产业增加值与GDP的比率
|
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可在统计年鉴中直接获取数据
|
6
|
人口城市化率
|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总人口包括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
|
人均GDP: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使用的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是反映常驻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人均GDP指标一直是国际上通用的进行国际对比的首选指标,也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最具代表性的指标。第一产业产值占GDP比重: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第一产业在GDP中的比例会不断的下降,第一产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会越来越小,该指标表明工业化的发展程度。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比:同样,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变化,就业结构也将发生变化,总的趋势是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在全社会就业人员中的比重会越来越小。工业增加值占总商品增加值的比重:工业增加值是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出口。总商品生产增加值大体上相当于物质生产部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占总商品增加值的比重,反映工业结构的特征。第三产业增加值与GDP的比率: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工业化带来的结果就是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用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反映第三产业发展的整体情况。人口城市化率:城市化率是指市镇人口占总人口(包括农业与非农业)的比率。
2、测度体系评价办法
工业化指数是对工业化进程的一种定量研究,用百分数来近似描述。假设实现了工业任务即为100%,在工业化的推进过程中,工业化指数则介于0-100%之间。本文采取简单算术平均数的合成办法,即假设每项指标的权重相同,来测算工业化指数k( ),其中k为某个年度的工业化指数,w是单个指标的评价值,n为评价指标的个数。评分依据主要借鉴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在《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1995-2005年中国省域工业化水平评价与研究》中,结合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及中国实际国情所确定的标准值。部分指标的标准值会根据国际上发达国家的最新数据有所调整,总体上保持参考指标的先进性。参考标准如下表4所示。
表4工业化不同阶段的标志值
基本
指标
|
前工业化阶段
|
工业化实现阶段
|
后工业化阶段
|
工业化初期
|
工业化中期
|
工业化后期
|
1、人均GDP(经济发展水平)
|
标志值
|
720-1440
|
1440-2880
|
2880-5760
|
5760-10810
|
10810以上
|
2、三次产业产值结构(产业结构)
|
标志值
|
A>I
|
A>20%,且A<I
|
A<20%,且I>S
|
A<10%,且I>S
|
A<10%,且I<S
|
3、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增加值比重(工业结构)
|
标志值
|
20%以下
|
20%-40%
|
40%-50%
|
50%-60%
|
60%以上
|
4、人口城市化率(空间结构)
|
标志值
|
30%以下
|
30%-50%
|
50%-60%
|
60%-75%
|
75%以上
|
5、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比(就业结构)
|
标志值
|
60%以上
|
45%-60%
|
30%-45%
|
10%-30%
|
10%以上
|
注:1、人均GDP按2004年美元折算,采用汇率—平价法(将汇率法与购买力平价法结合,取其平均值);2、A代表第一产业,I代表第二产业,S代表第三产业;制造业是工业的主体部门,制造业的增加值是由工业增加值中除去采掘业和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等行业的增加值得到;3、总商品增加值总额大体上相当于物质生产部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增加值。
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2005中国工业发展报告:1995-2005年中国省域工业化水平评价与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27
根据以上的参考依据,本文对原有的五个阶段划分方法进行了拓展,按照每个指标原始数据的实际情况进一步予以细化,以工业化实现的参考标准为100分,如“人均GDP”达到10810美元,即为100分,又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70%即为满分。每项指标的评分标准采取等距划分的办法,在0-100分之间与指标值形成完整的对应关系,并建立了指标值与百分数之间的换算公式。换算关系运用数学中的插值法来进行运算,最终工业化的指数将用百分数来表示。
3、工业化指数的测度结果
按照上述评价办法,我们对1978~2007年30年的工业化指数进行了测度。测度分两个步骤进行:首先对6个指标进行评价打分,打分结果按照上面列出的公式自动生成。然后对6个指标求平均值,最后的平均数即为工业化指数。详见下表5。
表51978~2007年工业化指数测度结果
单位:%
年份
|
指标1
|
指标2
|
指标3
|
指标4
|
指标5
|
指标6
|
工业化总指数
|
1978
|
6.77
|
63.62
|
39.50
|
23.89
|
76.00
|
30.90
|
40.11
|
1979
|
7.90
|
57.47
|
40.20
|
25.28
|
71.20
|
27.45
|
38.25
|
1980
|
9.30
|
59.65
|
41.30
|
25.85
|
72.00
|
27.41
|
39.25
|
1981
|
10.27
|
56.24
|
41.90
|
26.88
|
67.40
|
28.01
|
38.45
|
1982
|
11.83
|
53.22
|
41.90
|
28.17
|
64.00
|
27.77
|
37.82
|
1983
|
14.27
|
53.64
|
42.90
|
28.83
|
62.80
|
28.66
|
38.52
|
1984
|
19.35
|
55.74
|
46.00
|
30.69
|
62.80
|
32.17
|
41.12
|
1985
|
23.36
|
63.11
|
47.60
|
31.61
|
67.20
|
38.01
|
45.15
|
1986
|
26.09
|
65.70
|
49.10
|
32.70
|
69.00
|
38.70
|
46.88
|
1987
|
30.20
|
66.38
|
50.00
|
33.76
|
68.00
|
39.46
|
47.97
|
1988
|
33.72
|
68.61
|
50.70
|
34.42
|
70.60
|
40.77
|
49.80
|
1989
|
35.64
|
69.79
|
49.90
|
34.95
|
72.40
|
43.10
|
50.96
|
1990
|
37.32
|
65.77
|
49.90
|
35.21
|
67.40
|
42.31
|
49.65
|
1991
|
40.74
|
70.95
|
50.30
|
35.92
|
72.00
|
45.53
|
52.57
|
1992
|
44.79
|
76.42
|
51.50
|
36.61
|
77.00
|
47.13
|
55.58
|
1993
|
50.81
|
80.58
|
53.60
|
37.32
|
81.20
|
45.58
|
58.18
|
1994
|
56.30
|
80.48
|
55.70
|
38.01
|
81.60
|
45.35
|
59.57
|
1995
|
61.16
|
80.28
|
57.80
|
38.72
|
82.20
|
44.29
|
60.74
|
1996
|
64.08
|
80.62
|
59.50
|
40.64
|
83.00
|
44.16
|
62.00
|
1997
|
66.72
|
83.43
|
60.10
|
42.55
|
86.60
|
46.26
|
64.28
|
1998
|
68.91
|
84.89
|
60.20
|
44.47
|
86.40
|
49.35
|
65.70
|
1999
|
70.62
|
87.06
|
59.90
|
46.37
|
88.60
|
51.66
|
67.37
|
2000
|
72.55
|
89.87
|
60.00
|
48.29
|
92.40
|
53.53
|
69.44
|
2001
|
74.80
|
91.22
|
60.00
|
50.21
|
93.40
|
55.68
|
70.89
|
2002
|
77.48
|
92.51
|
60.00
|
52.12
|
94.60
|
57.20
|
72.32
|
2003
|
80.72
|
94.41
|
60.90
|
54.04
|
97.60
|
56.85
|
74.09
|
2004
|
83.73
|
93.21
|
63.10
|
55.68
|
96.80
|
55.57
|
74.68
|
2005
|
87.17
|
95.60
|
65.20
|
57.32
|
100.00
|
55.12
|
76.73
|
2006
|
90.96
|
97.40
|
67.40
|
58.53
|
100.00
|
54.97
|
78.21
|
2007
|
94.30
|
97.40
|
69.20
|
59.92
|
100.00
|
55.15
|
79.33
|
以上的测度结果表面,30年来我国工业化进程在稳步推进,从1978年的40%上升到2007年的接近80%。 3/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