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路分析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内容概念多,原理比较抽象。将结合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多媒体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有效地提高了讲课的效率,增加了课堂内容的生动性,但是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多媒体技术应用在电路分析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探讨了采用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如何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的方法。
论文关键词: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
传统的高等教育大多奉行“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方式,与初中等教育中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没有本质区别。但高等教育要求学生具备更强的自主学习精神和能力,这就要求高校教师不能仅简单地停留于如何教懂学生,而应更多地引发他们的兴趣、传授基本的科学研究思路,进而由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积累,并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因此现代高等教育中更多地提倡注重交流、启发、互动的教学模式[1]。而随着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课件的开放性、交互性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渗透,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的外部硬件环境已经初具规模,多媒体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高校教学。它突破了计算机与多种电教设备的界限,将教学内容以图、文、声、像、影合一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使教学变得形象、直观,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联系方式,为教学提供了高效、交互、实时的操作环境和良好的服务[2]。
虽然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讲课的效率,增加了课堂内容的生动性,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任课教师对多媒体技术认识的不足,过分依赖于多媒体课件而忽视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使得课堂教学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一些不足。
《电路分析》是电气工程类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能对电路的基本参数、电路的基本定律和定理、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有深入的了解。而对授课老师来讲,能否充分调动学生对于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的学习积极性,能否针对不同的知识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讲授,能否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将学生引入电类学科的殿堂,则显得尤为重要[3]。因此,任课教师如何才能将当前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恰如其分地融入到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去,使之达到最佳的教和学的效果,是值得每个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将根据笔者从事《电路分析》课程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些体会。
1 在电路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
1.1 节约板书时间,突出重点内容
在《电路分析》课程中使用多媒体课件,使得绘制的电路图清晰美观,布局合理。采用醒目的彩色线条标识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一目了然;课件排版整齐、漂亮,避免了因教师的板书潦草带来的解读不清的问题;缓解了因在阶梯教室上课坐在后排学生听不清看不见的问题;减少了教师上课时的板书时间,从而使教师将精力与时间更多的集中在重点知识与重要分析方法的讲解上[4]。如在推导电阻电路的星-三角等效变换或者戴维宁-诺顿定理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事先画好相应的等效电路,在需要的时候点击显示。这样不仅大大节约了绘制电路图的时间,图形清晰易读,而且也使得学生对如何进行电路等效的全过程有了清晰的概念。
1.2 仿真实验引入课堂,增强感性认识
《电路分析》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课程,许多概念和重要定理都需要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大多数高校目前都是采用电路实验单列并且和课堂教学同步进行的方式。因此任课教师可以在讲授到与实验内容相关的知识点时,采用多媒体技术或者仿真软件对即将要做的实验过程和结果用动画(录像)或者仿真的方式进行演示,从而在实验前给学生一个感性的认识。并且有些实验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在实验中的误操作引起的,在实际的实验中演示将会造成实验器材的损坏(比如在电路中的短路等破坏性现象);还有一些现象是在实验过程中不容易观察到的,或者现象发生的时间很短(比如电容的充放电),而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和相应的仿真软件之后,就可以将上述实验现象反复演示[5]。目前应用在电路仿真分析方面的软件比较多,如MATLAB、PSPICE、PROTEL DXP 、EWB等,它们在电路分析和仿真领域都各有优缺点。笔者在讲解一阶和二阶电路的时候,就曾经尝试采用MATLAB软件对一阶和二阶动态电路的过渡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利用多媒体设备将仿真结果投放到屏幕上,输出波形清晰直观,而且可以方便的修改电路参数(比如时间常数Г),直接观察参数修改后波形的变化[6]。通过仿真波形取代了以往求解时域方程得出的复杂的解析式,使学生对于动态电路的过渡过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教学效果反应良好。
1.3 利用多媒体题库,提高解题能力
《电路分析》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怎样分析电子线路很重要。课本中大量的定理、定律需要在解题过程中反复使用加以印证和巩固。以往任课教师大多是通过做作业的形式来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但是现在学生做作业普遍存在作弊现象,照抄参考书现象屡禁不止,不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水平。针对这样的现象,可以采用随堂单元测验的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习题库,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发现本单元教学中的问题,及时解决;也能督促学生自主完成作业,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由于多媒体课件的习题库一般都做的界面漂亮,人机交互性好,所以教学过程显得生动有趣,针对性强,学生学习轻松愉快,印象深刻。并且可以灵活运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来扩大课堂容量。
2 在电路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的不足
2.1 多媒体画面切换快,不利于学生细看和思考
由于多媒体课件信息量大,画面切换较快,超过了一般学生的信息接收能力,学生普遍反映上课速度快,思路跟不上,无法获得传统板书按推理或演绎思路进行逐步教授的效果。如果任课教师控制不当,还会有“电灌”或“填鸭”式教学之嫌,很容易造成学生大脑的疲劳,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就会下降,从而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反而是采用传统教学手段时,学生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记笔记,一边思考相应的问题,积极调动耳、手、眼、脑的协调并用,听课的效率比较高。
2.2 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忽视传统教学
现在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大多数教师都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的授课方式。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采用多媒体教学应该是立足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基础上,而不是一种赶时髦的行为,一哄而上。现在很多多媒体课件都是采用Powerponit软件制作一些幻灯片,其实这只能称之为电子教案,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课件。这种教学方式,只是把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黑板上写的内容变成了投影在屏幕上的内容,节省了教师的上课时间,却削弱了传统的教学效果。就拿《电路分析》这门课程来讲,教科书中的定理和公式较多,如果在定理和公式的推导方面,电子教案代替了原来的板书推导,推导的过程一闪而过,对于公式推导等内容讲解不利,学生往往是一知半解,甚至摸不着头脑。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