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引导学生、把握课堂,老师必须对案例中的主要情节、主要数据、重要人物的名称及地(职)位等非常熟悉。一旦老师在学生面前表现出对案例的不熟悉,案例课堂要模拟真实情景的效果就大打折扣。其次,要确定教学重点。因为课堂讨论时间有限,要突出重点解决的问题,对难题应该有所准备。为此,老师应提前将案例材料发给学生,并布置一定的预习作业。最后,要制定教学实施计划。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分组讨论,在讨论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模拟进入案例中所提供的管理情境,让他们充当案例中的角色,置身在案例情境之中,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小组将意见进行整理,然后各个组派出代表或由老师随机抽取学生发言,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案例分析不应该有所谓的标准答案,答案的非固定化可以避免限制学生的思维,有利于找出更多的适应各种环境变化的更有效的方案。教师应该表现出理性的、相对中立的态度,肯定各种意见的合理性,尊重学生的观点。
(四)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果
通过互联网,教师和学生更容易实现管理资源共享。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随时共享有价值的管理资料、优秀管理网站信息、管理课件等。教师也可以直接就某些网上资料布置作业或直接要求学生到网上收集某方面资料、模拟实践等。这些为促使学生走进更为真实广阔的管理世界、自主能动地学习、知识积累提供了方便的渠道,学生的思路、分析问题的角度也更开阔和全面。
另外,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可以把生产运作管理涉及到的图片、图示、动画、视频、音频直接、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能够达到抽象概念具体化的效果,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充分有效的理解知识创造条件。但在运用这一方法的过程中,要避免滥用“效果”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五)加强实验教学环节
由于条件的限制,生产运作管理很难通过真正的企业管理实践去体会。但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又非常需要以实践活动为依托,因此,探讨生产运作管理的实验教学有助于改进管理教育的模式。目前,一些厂家已经开发出实验软件模拟生产运作管理的实践过程。其中,用友公司的ERP可以作为学生入门提高学生学习管理知识的积极性的基础训练,以及检验学习效果的初中级实验项目。GMC国际企业挑战赛可以作为学生较高阶段的生产运作管理知识检验和提升实验。
(六)鼓励学生参与科研、管理竞赛和专家讲座,拓宽学生视野
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鼓励学生发表科研论文,经常与学生交流学术前沿与动态等,培养学生科研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管理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的热情和积极性;积极组织专家讲座,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完善课程考核方式
考核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了解学习效果、改进教学方法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目前的临考突击与考试强调的对于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认识和记忆比较多有关系。因此,要根据生产运作管理的自身特点和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来设计考核方式。笔者认为,考试可以包括以下方面:(1)笔试。包含客观题,主要题型是类似于MBA以及司法考试中的填空题。主要考核在基本知识记忆基础上的运用。还可包括概念题、填空题等;主观题,主要是案例分析和论述题,考核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这部分内容的评阅主要看学生能否有一个清晰、合理、完整的回答,而不是依据所谓的标准答案。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又能加强能力的培养。(2)学习态度。包括发言记录、出勤、听课态度。(3)实验情况。在实验中的成绩、表现也要考虑进来,这是体现应用实践情况的主要方面。
生产运作管理本身博大精深,将它的精髓介绍给学生并且在符合应用型本科培养目标的要求下去训练学生熟练运用生产运作管理知识的能力更是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陈小虎.应用型本科教育:内涵解析及其人才培养体系建构[J].江苏高教,2008(1).
2 陈志祥.本科层次生产管理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5).
3 徐松杰.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的问题与改进[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
4 袁基瑜.应用型本科管理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J].北方经贸,2009,(1).
5 蒋勇.管理学案例教学法教学实践探析[J].理论研究,2008(2).
6 刘琴.管理学教学改革调查研究[J].高校讲坛,2008(10).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