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高职教育的实践性教学是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求实精神与创新精神的教学过程。我们通过多年的营销技能实训教学改革和实战演练环节的探讨,突出职业能力的可塑性,收到良好效果。
论文关键词:职业能力,营销实训,实践创新
1、我校营销实训的研究背景
当前高职教育理念日新月异,适合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和特点的各类人才培养模式层出不穷,各个院校在实践教学方面做了大量的探讨,在实践性教学改革上明确了以实际应用为目的,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宗旨的理念。
目前随着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制造业的规模壮大,省内的各类中小型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企业对具备团队合作精神、有良好沟通能力的营销专业毕业生需求越来越多。结合企业需求,我校营销专业学生实践教学大胆改革,设计和进行的营销技能实训模块、购物节实战演练和求职礼仪实训模块,推广普及学生营销技能训练项目,实施模块实训教学的操作,主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提高学生自信心等方面。
2、我校营销实训的成果
我校目前的营销实训内容一是教学计划中的营销技能实训体系与校内礼仪实训。商务礼仪训练与指导实践教学在营销专业进行了五年,约300学时,反映效果良好,已经成为我校营销专业的一大亮点。
营销技能实训体系包括两大部分:第一是营销心理实训,设置1周,每周30学时。第二是营销技能拓展实训,设置1-2周,每周30学时。该实训体系采用模块式教学方法,各模块之间具有系统性,也具有相对独立性,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完成,确保实训教学的有效和长期性。实训人数和学时及作品情况见下表。
营销心理实训与技能实训运用汇总表
班级
|
实训
人数
|
心理
实训
|
技能
实训
|
指导
教师
|
实训
学时
|
参赛项目
|
营销02
|
2个班,86人
|
1周
|
1周
|
4
|
25
|
4组作品参加浙江省多媒体作品比赛,二等奖1个。
|
营销03
|
2个班,78人
|
1周
|
1周
|
6
|
50
|
1组作品参加浙江省多媒体作品比赛,2组作品参加省挑战杯作品比赛,3个学生参加广告设计大赛。
|
营销04
|
2个班,84人
|
1周
|
1周
|
6
|
50
|
2组作品参加浙江省挑战杯作品比赛,2个学生参加亚龙杯广告设计大赛。
|
营销05
|
2个班,66人
|
1周
|
1周
|
2
|
25
|
1组作品参加浙江省挑战杯作品比赛,1个学生参加广告设计大赛,3个学生参加营销技能大赛,获得团体第二。
|
营销06
|
2个班,80人
|
1周
|
2周
|
4
|
75
|
5组作品申报参加校和浙江省多媒体作品比赛,3个学生参加广告设计大赛。3个学生参加营销技能大赛。
|
该项目的内容二是实战演练部分,包括校园购物节(产品推销学课程1-2周实训项目)、校广告设计竞赛(广告学1周实训项目)和就业为导向的暑期见习实践团队。
这部分内容结合校园的实训活动安排,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的运用,提升学生的就业准备度。如自主进货的购物节活动,暑期5-6人为见习单元的企业社会实践团队。其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积极实践,参与企业的促销推广、调研、电话营销、商务接待等系列活动,锻炼能力,提高学生的营销职业技能和培养质量,加强校企合作,深受学生的欢迎和企业好评。目前考虑“1+1”模式(一个专业教师指导一个暑期见习团队)的推广。
3、我校的营销实训的特色
3.1以寓教于乐方式完成实训教学目标,结合企业对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重点开展团队合作意识训练、沟通能力的训练,强化求职面试礼仪训练,突出模块化实训,体现训练教学与学生职业能力的结合。
3.2定期组织学生以实训作品参加省多媒体作品比赛和亚龙杯营销技能大赛,初步获得良好成绩。结合实训演练,在校园定期进行广告设计大赛和欢乐购物节活动成为营销专业的特色和亮点,推广进行的暑期见习实践团队,更加注重实用和技能性,确定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营销实践创新体系。
3.3学生的职业技能实训体系完整,每年能够结合企业需要及时更新和修订训练方案,进一步强化和提升了我校营销专业学生通用职业能力的训练,对增加就业竞争力、提高自信心、尽快完成大学生的职业人的角色定位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目前已经使用的实训模块相互融合,从点到面、从校内到校外,体现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3.4建立在课题研究基础上的实训体系和内容更加完善,营销实践系统更加科学严谨。围绕省校相关课题研究,突出了营销创新实践体系研究的实用性和前瞻性。
3.5建立了由点到面、由面到体系、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
结语
我校进行的营销专业实训体系适应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和特点,构建出我校营销专业实训教学内容和体系的完整性和创新性,建立起符合企业需求的实用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我们积极探索依托营销实训体系完善校企多元化的合作,努力提高营销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让受社会青睐的营销毕业生符合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增加用人单位满意度,我们有信心培养出更多受企业欢迎的营销紧缺人才。
*该项目是2006年度校级教改课题,项目编号:xj2006-17((教)
参考文献
1 潘丽萍:从“灰领”人才短缺看高职人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经济师》2008 6 P142
2 韩建孟:改进教学方法,突出技能训练 《职教论坛》 2005 1 P58
3 埃得加..施恩(英)著:《职业锚》 中国财经出版社 2004年5月
4 雷正光:职业教育教学标准的制定必须以就业为导向 《职教论坛》 2005 1 P1
5 李霞:开发高职高专学生技能训练课程的探讨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 1 P87
6 张莹主编:《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1月 P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