⑶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资产阶级维新派对儒家思想的认识和目的。
认识:维新派认为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三纲五常''与西方的法律精神是一致的。
目的: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
⑷依据材料二,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共和运动的深入,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认识和对待儒家思想的?
认识和对待: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认为,儒家伦理道德阻碍了民主科学的实现,儒家思想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必须摧毁儒家旧道德。
⑸依据材料三,如何认识儒家传统在东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东亚现代化进程不是照搬西方模式,儒家传统在现代化进程中仍然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评价:重视教育,重视社会稳定。(学生无论对此观点肯定或否定,只要言之有理即酌情给分。)
⑹材料四说明了什么?罗伯斯庇尔引用孔子的格言的意图是什么?
说明:孔子思想对西方的影响。
意图:反对特权,维护人权。(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反对等级制度)
3、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古今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民族心理素质的养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和谐社会是对某种以人为本的彼此合作宽容而没有冲突的社会形态的溢美称谓,也是人类社会一直竞逐不息的理想追求。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请回答:
(1)下图三位东西方先哲,就建设和谐社会各提出了什么主张?(3分)各自是怎样实践的?(2分)
(1)①孔子,提出"仁""礼""中庸"的主张,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柏拉图,提出理想国的主张,认为"哲学王"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亚里士多德,提出"中庸之道"的主张,认为中庸之道是一种人生境界。(3分)②孔子周游列国兜售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未能成功;柏拉图三次游历叙立亚,希望改造僭主为"哲学王",但最终也失败。(2分)
(2)唐太宗是大唐盛世的奠基人。
请列举其有利社会和谐的重大举措。(3分)
(2)强调"存百姓"的思想,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从民本思想出发,慎用刑法;主张文德治国,崇儒尊孔;"爱之如一"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采取积极友好的态度,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任三点3分)
(3)在社会建设和改善民生的问题上,近代史前期定都南京的两大政权各提出过什么主张?简述其未能实现的主要原因。(4分)
(3)太平天国:"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农民阶级的落后性,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绞杀。(或颁布《资政新篇》,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不是农民革命的产物,迫于形势并未实行)(2分)中华民国:"三民主义""天下为公";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2分)
4、"和谐"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现在,更是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认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下列为中国某一历史时期一些思想家的言论:
①"君子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③"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近者悦,远者来。"
材料二: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创造适当环境,俾克维持正义,尊重由条约与国际法其他渊源而起之义务,久而弗懈,促成人自由中之社会进步及较善之民生。并为达此目的:力行容恕,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集中力量,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接受原则,确立立法,以保证非为公共利益,不得使用武力,运用国际机构,以促成全球人民经济及社会之进展,用是发愤立志,务当同心协力,以竟厥功。
--《联合国宪章序言》
问题:
(1)材料一中的①②思想家的言论代表哪一学派?(1分)试结合材料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的内涵。(3分)
①代表儒家学派的观点;②内涵:人与人之间,要彼此尊重、求同存异、和睦相处;人与自然之间,人类要遵循自然规律,实现与自然的和平共处,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国与国之间,应该友好和平相处,共同发展。
(2)材料二所主张的基本信念是什么?(2分)其中传达的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理念有何异同?(2分)
基本信念:人权、平等、正义、和平与安全、发展。
同:都强调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以和平友好、相互尊重为原则,团结合作、共同发展。(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异:联合国宪章强调以法律、国际机构来保障和平、安全、合作、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更多的是强调以强化道德教育来引导人和国家的行为。 12/37 首页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