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二2007年10月13日,《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也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开幕。近800米的展线,一件件文物,一幅幅图片。既是历史的产物,又是历史的见证,浓缩了一百年来中华民族复兴的艰难历程。"我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来自四川的八旬谭姓老者,一边重复着毛主席的这句话,一边在开国大典巨幅图片前留影。五名来自首都钢铁工学院机电工程专业的大二学生,也一起在这里留影,他们说:"站在这里我们心潮澎湃,感觉自己重生了。"开国大典揭开了新的篇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由此进入了新纪元。
请回答:(2)结合新中国成立后前期(1949年一1956年)的重大举措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如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新纪元"的?(6分)
(2)①政治上结束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及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和法制制度,为民族复兴奠定了政治根基;
②经济上恢复了经济并建立了新的经济制度,为新民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③外交: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为走上国际舞台树立国际声誉莫定了外交基础。(6分)
材料三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请回答:(3)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们取得一定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根本原因: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3分)
5、有学者认为,近现代中国的和平崛起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40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寻求自立、解放和现代化。第二阶段,从1949年到1979年,新中国奠定国民经济基础。中国建立国民经济、工业、大学基础体系,制造出"两弹一星"。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为工业化积累资金。第三阶段,1979年以来,中国的发展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结合相关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在中国和平崛起的第一阶段中,资产阶级在探索政治制度现代化方面做了哪些尝试?(4分)导致这些尝试的共同原因有哪些?(4分)
尝试: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
原因: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深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壮大;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⑵在中国和平崛起的第二阶段中,奠定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标志是什么?(2分)这一阶段我国工业化的特点是什么?(2分)
标志: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特点: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为工业化积累资金。
⑶在中国和平崛起的第三阶段中,中国的发展具备了哪些"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3分)
"天时、地利、人和":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经济区域化;世界两极格局解体后,世
界形势的总趋势走向缓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
略。
6、大国崛起是世界历史舞台上令人瞩目的现象。在近代历史上,英国、德国、俄国(1917年前)都经历了崛起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英国崛起的诸多因素中,关键因素在于它率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创新与经济领域的变革,请指出其表现形式及实现途径。(4分)
②普法战争后,德国走上崛起之路。指出德国崛起的重要前提及其实现方式,并概括推动德国崛起的主要内外因素。(4分)
③19世纪60年代起,俄国也开始崛起。请问崛起过程中俄国在内外政策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3分)
④分析英国、德国、俄国崛起道路的共同之处,并就中国的繁荣富强之路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案:①政治: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光荣革命(或权利法案)实现。
经济: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通过工业革命实现。
②德意志统一,通过三次战争实现。
主要内因:推行工业革命,发展资本主义。
主要外因:推行殖民扩张政策。
③对内举措: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对外举措:推行殖民扩张政策。
④共同之处:都经历工业革命,发展资本主义;都推行对外殖民扩张政策。
看法:中国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家实力;要走和平发展道路
五、和谐社会
1、材料一“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明君制民之产
(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耕地),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
材料二19世纪中叶英国社会状况(部分)一览表
成 员
|
占全国人 口
|
占国民
收 入
|
年 代
|
穷 人
数 目
|
年 代
|
工人工资下降
|
工业、金融资产阶级等
|
2%
|
36.5%
|
1855年
|
85(万)
|
1857年
|
1520%
|
1856年
|
87(万)
|
普 通
群 众
|
80%上
|
40%
|
1863年
|
109(万)
|
18661867年
|
1020%
|
1866年
|
130(万)
|
吴于廑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调整。 10/37 首页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尾页 |